解难题 促转变 上水平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09-06陈祖仁
■陈祖仁 王 晶
解难题 促转变 上水平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陈祖仁 王 晶
为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市政府 《关于对全市就业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现新增就业2166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0.17%,同比增长2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市政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给河东区下达了3.6万人的新增就业任务,比2009年增长了12.5%。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9日召开了全区就业工作会议,就完成今年的就业工作向全区进行了动员部署,并对3.6万人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分解,由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承担1.3万人,十二个街道办理处根据资源情况分别承担800~2200人不等的任务,各责任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向区政府递交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及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结合 “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努力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通过开展 “两节”期间进社区送温暖、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加快开放型经济发明服务月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全面推进我区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上半年,全区实现新增就业2166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0.17%,同比增长2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力争实现新增就业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总体情况
全区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及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31个 (分布在138个社区居委会),区、街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人员134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694名,公益岗大学生359名,构筑起我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新路径。区、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全部实行窗口化办公服务,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创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卡发放、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综合服务等八个服务窗口。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全部上墙公示。工作中实行 “多窗口衔接”、 “一站式服务”,方便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
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会劳动保障工作站在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基础管理方面,各街道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业务经办流程,每周召开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例会,定期对协管员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下岗失业人员建档立卡,建立各种工作台账,能够清楚掌握失业人员的下岗失业时间、家庭状况、技术特长、择业要求和落实岗位情况。在开展就业服务方面,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和劳动保障协管员积极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组织开发社区内的便民利民服务、家政服务和公益性岗位。今年上半年,共采集用工信息11243条,开发就业岗位1643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329人。
同时,全区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建立了就业例会制度。每月24日召开由主管区长和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分管局长、各街道办事处分管主任、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及资源管理干部参加的全区就业工作分析研讨会,对每月全区安置人数、完成进度、安置人员去向、安置人员类别、具体做法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通报、交流,推动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就业相关举措
为确保全年指标任务的完成,结合巩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帮扶效果,河东区全面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稳岗位,创岗位,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一) 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失业预警监控。一是为进一步跟踪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区企业的影响,局里主动召集区内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十余家企业进行座谈,及时掌握情况,倾听企业的困难和要求。通过对辖区内914户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用工情况。同时,注重加强动态跟踪,及时掌握经济波动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增减情况,为采取预防和调控失业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对企业裁员的规范指导,建立企业用工变化预测预报,严格企业裁员报告制度。对于确要实施裁员的单位必须提前30日提出申请,各街道对辖区内的企业裁员情况,特别是预计一次性裁员20人或职工总数10%以上的批量裁员情况,实行提前报告制度,以便劳动保障部门及时掌握情况,采取应对和帮扶措施。三是区、街劳动保障部门定期深入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检查、核实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有关情况,及时、准确掌握企业人员增减情况,加强对企业裁员的监督管理。
(二)全面落实帮扶政策,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按照市局文件精神,今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继续实施 “四补、四降、一缓” (发放稳岗、培训、社保、求职四项补贴,降低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四项社会保缴费费率,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帮扶政策,巩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帮扶效果,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我区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审核认定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组织2009年已享受帮扶政策的5户困难企业召开研讨会,跟进了解了企业的相关情况。同时,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对全区182家利税大户发放了《关于2010年度困难企业认定和帮扶政策宣传提纲》,并通过河东有线电视台对政策宣传提纲进行了滚动播放。目前已有2家民营企业报送申请,申报材料正在审核受理中。
(三)加大与项目对接的力度,依托项目建设增加就业。紧紧盯住区内新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及用工需求量大、经营良好的企业,加强联系,提前介入,动态跟踪,搞好服务,实行 “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的岗位开发机制。同时,邀请部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劳资负责人召开问需服务会,对人力资源配置、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签订、保险关系接续、困难企业帮扶等方面政策做法进行详细讲解,并就企业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及时解答,积极搭建为企业服务的平台。目前,全区已与近百个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企业建立了就业岗位对接,已安置2000余人上岗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已与大连万达集团、滨海万千百货公司、天成酒店、世纪泰达酒店、皇冠明珠酒店、全聚德连锁集团等新建项目建立了工作联系,为这些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全员能力素质。以提升全区失业人员技能素质为原则,采取区、街联合,区、校联合的模式,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和培训种类,引导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区、街及区内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共举办培训班83个,培训5680人,其中:家庭服务员培训班8个,营养配餐培训班14个,维修电工班14个,数控车工培训班9个,新开专业保健按摩班2个,焊工班29个,无线电装接工班4个,加工中心操作工班1个,钳工班1个,客房服务员班1个。就业率达80%以上。同时,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在区、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培训咨询窗口,为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培训政策咨询服务。
(五)广泛采集岗位信息,积极搭建供需连接平台。区、街、社区各级劳动保障平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自身情况和地域特点有特色地开展工作。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本着岗位进社区的原则,广泛采信岗位信息,及时发布;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每月在管辖区内至少举办一场招聘活动;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整合全区资源,每周定期收集各街空余岗位信息,并向其他街道发布,使来之不易的岗位资源在我区得到充分利用。上半年,全区共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较大型招聘活动43场,进场单位1050余家,提供岗位8300余个,168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举办大学生招聘专场4场,民营企业招聘周专场7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招聘专场3场,共提供岗位3500余个,756人达成就业意向。
(六) 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创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通过科技产业园区推荐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积极推动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目前,全区已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9家,提供400个左右见习岗位,先后吸纳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在见习岗位上参加见习。同时,注重加强同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及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的信息沟通,建立工作联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广泛、用工信息量大,特别是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优势,扩大安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全区通过与各大型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向滨海新区、钢管集团、各商业银行、天津电视台、天津融创物业等大型企业输送5000余名高素质人才。我们还通过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对2009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今年即将毕业的应届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这些人未就业原因、求职意向等相关情况,提供专项招聘、岗位对接、创业培训等系列就业服务。同时,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2009年至今,两批次共安置359名大学生在公益岗位上进行锻炼。其中43名家庭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全部在公益岗位上得到了优先安置。
(七)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就业。认真贯彻落实 《天津市2009-2012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及其 《实施意见》,制定了 《河东区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若干政策规定的实施意见》和 《河东区小额担贷款管理办法》,成立了河东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500万元的区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为有创业意向的各类人员提供支持和服务。上半年,全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81人,其中办理小额担保贷款52人,贷款金额248万元,带动就业233人。同时,建立创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支持。例如,向阳楼街滇池里社区的失业人员谢权、段愚2人,失业多年,通过参加市创业培训中心的免费创业培训、申请了6万元的担保贷款,自主创业经营了果蔬配送项目,带动就业20人。在贷款后的跟踪服务中,我们根据本人的申请和其经营状况良好、还款信誉良好的实际情况,又给予了10万元的循环贷款,使其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规模,并带动了33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八)健全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我区历来非常重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坚持把为就业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政策的倾斜点、帮扶的关键点和工作的着力点,全心全意地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区关心建立健全帮扶助困机制的做法先后得到了习近平副主席和张高丽书记的批示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区帮扶困难群众就业的典型事例。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帮扶助困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以 “党内帮扶牵引,十大平台联动,个性救助为主,应助尽助到位”原则基础上的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 “河东帮扶救助模式”。作为十大帮扶助困平台之一的就业援助平台,我们针对 “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单亲家庭人员、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十类困难人员以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三方面帮扶举措:一是按照区、街、社区 “三级管理,分级负责,托底安置”的原则,进行岗位援助、政策援助、技能援助、社会援助、生活救助。二是开展一对一的盯人帮扶,每一位劳动保障协管员分工负责若干名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和托底安置,只要不挑不捡,保证24小时之内安排就业岗位。三是定期开展入户调查,动态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已认定的困难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就、失业动态变化情况,随时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全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299个。其中零就业家庭2100户,2246人,全部得到了安置;通过公益岗位安置了286名就业困难的大龄失业人员,实现了我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九)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资金,坚决做到专款专用。今年区财政预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194.81万元,其中:用于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经费521.52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305.28万元,用于城居养老保险补贴368.01万元。今年1~6月份,市、区财政共投入再就业资金5072.61万元 (其中市财政拨付4691.4万元,区财政拨付381.21万元),累计支出5017.47万元,结余743.76万元 (上年结余688.62万元)。其中:用于社会保险补贴支出3502.29万元,包括公益性保险补贴917.89万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2584.4万元;用于岗位补贴无出1515.18万元,包括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380.73万元,公安协勤人员工资补贴229.27万元,协管员经费365.4万元,大学公益性岗位工资194.2万元,劳动保障中心人员经费及居委会办公经费345.58万元。
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困难
(一)劳动力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河东区作为老工业区,居住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是困难群体聚居区。特别是随着天津市困难企业退出步伐的加快,大量失业人员排放到社会,同时,全区居住区建设不断扩大,流入我区的失业人员在持续增加。从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已累计接收失业人员30283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25053人,新生劳动力5230人。以上尚不包括随户口迁移迁入我区和户口未迁移而居住在我区的失业人员以及失业后人事关系挂靠在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人员。再加之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导致了我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 就业岗位暂时或缺。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东移,吸纳用工较大的加大制造型企业、规模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减少,就业岗位随之流失。同时,近年来新引进的大项目多数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虽然对吸纳就业潜力大、后劲足,但目前暂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产生危机的因素还没有根本的消除。特别是出口、外贸、货运等行业受到的影响依然较为明显,企业用工能力下降的局面尚未得到极大转变,保企业、保岗位、保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
(四) 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当前形势和社会需求还不太适应;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年龄、技能等方面的限制条件与他们的就业意愿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当前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中更加凸显,加之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五) 基础设施缺乏保障。随着部分社会保障工作不断下沉,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量剧增,任务繁重,而很多街道社区工作站基础 设施薄弱,多年来房屋、设备老化严 重,部分微机已经瘫痪不能运转,硬 件设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劳动保 障形势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工作效率与质量。
完成目标任务的主要举措
为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3.6万 人的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还将重 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强与项目对接,搭建就 业平台。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大项 目建设,特别是把用工需求量大、经 营状况良好的纳税大户企业作业重点 服务对象,及时召开了问需服务会, 加强联系,盯紧靠上。在区、街、社 区三个平面建立密切联系的沟通网 络,按照企业、项目的坐落地,把任 务落实到各街,由专人负责,定期上 门走访,针对物业管理、招工用工、 政策咨询等方面搞好服务。同时,定 期通报,研究有关情况,部署阶段要 求。
(二) 继续做好受金融危机影响 困难企业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援企 稳岗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我区困难 企业审核认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加 强政策力宣传,强化服务手段。对有 规模的民营企业上门走访,切实了解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劳动用工情况, 对于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实施现场服 务,最大限度地为困难企业争取政策、 争取资金,稳定就业岗位。
(三)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大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 “需求决定 培训、等级对应补贴”的办法。扩大 宣传渠道,深挖现有资源,加强与其 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搞好项 目建设与技能培训对接,以紧缺职业 和重大项目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为 重点,增加培训种类,拓宽培训范围, 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引导职业培训向高层次、紧缺型的高技能人才 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择业观教育, 宣讲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对不 同人群加强思想教育,给予针对性的 就业指导。
(四) 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就业援 助工作。与全区民计民生部门协调联 动,进一步健全我区全员帮扶助困工 作机制,完善面向所有就业困难人员 的就业援助体系。积极落实岗位援助、 政策援助、技能援助、托底安置等措 施,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帮助力度, 使其尽快转变困难局面,确保我区零 就业家庭安置动态为零。同时,继续 组织召开各类招聘活动,提供更多就 业岗位,满足各类人员的求职需要, 确保我区就业形势和经济社区的和谐 稳定。
(五) 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创业带 动就业。进一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 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 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 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 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和 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 多人就业。同时,每年召开一次创业 成功人士事迹报告会,宣传创业事迹。 推荐、选举并表彰对社会做出突出贡 献的创业明星,为自主创业营造良好 的社会氛围。
(六) 认真贯彻各项积极的就业 政策,全面落实各项资金待遇。继续 落实好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对于灵活 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对于社区就 业人员给予社保及岗位补贴;对于自 谋职业、自主创业人员给予社保及岗 位补贴和小额贷款;对于就业载体及 公益性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同时,积 极争取再就业扶持资金,切实将资金 惠及到全区下岗失业人员,在增加岗 位的同时稳定岗位。
孙悟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