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聚焦
2010-09-06
渤海聚焦
辽宁省:丹东市
辽宁省:丹东市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行政区划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市)三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人口243万。
丹东是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丹东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也是规划中的东京至首尔至北京国际大通道的核心枢纽站,已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铁路交通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公路交通距沈阳220公里,距大连252公里,已经开通的丹沈、丹大高速公路,使丹东与沈阳、大连构成辽宁开放的金三角。正在建设的东北东部铁路及丹通高速公路打通了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将使东北东部十三个城市丰饶的资源直接面向海洋。我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丹东港距韩国仁川港仅245海里,与韩国、日本多个港口直接通航,是连接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港口吞吐量2008年达到3470万吨,力争到2015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丹东民航机场正在争取成为口岸机场。
丹东是风光迷人的休闲城市。丹东依山、临江、面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9℃,素有 “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地方,生态环境在国内屈指可数,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丹东淡水资源丰富,拥有河流1000多条,人均占有淡水量是全国的1.5倍、辽宁省的4.5倍。森林覆盖率达66%,是支撑辽东半岛一把天然绿伞。丹东拥有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4处,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辽宁省园林城市。赴朝旅游、边境旅游、温泉洗浴、海滨度假、高尔夫球场等特色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世人向往的休闲之都。
丹东是环境优美的江海城市。丹东是我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有着绵延12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城市背靠翠绿的青山,头枕蔚蓝的黄海,侧依碧波荡漾、如诗如画的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江海之滨拥有十万八千公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是世界北牵涉禽的第一大停歇地,每年都有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迁徙、栖息,莺歌燕舞、蔚为壮观。江海造就了丹东许多天然美景,也承载着丹东人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使城市向江边、港口、海洋靠近,丹东正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创意规划建设丹东新区。新区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院长、上海 “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亲自组织规划,规划理念为:显山露水,随山就势,做足山水文章,打造山水城市,使丹东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之市、江海名城。
丹东是商机无限的开放城市。丹东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城市。2006年,列入辽宁省 “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累计兴办三资企业近2000家。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 “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优惠政策,为丹东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丹东新区开发、临港产业园区和港口建设等,为投资丹东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丹东水、电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素质高,再加上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投资丹东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丹东作为经济带中唯一的边境城市,必将担负起辽宁新一轮开放战略中左翼先锋的重任。
丹东是产业雄厚的新兴工业城市。丹东工业历史悠久,造纸、纺织、服装、日用品等产业极具竞争力,孔雀、康齿灵等品牌享誉全国,曾有过轻工业明星城市的美誉。伴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延伸,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产业结构,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工业、金属矿开采及冶炼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成为优势产业。黄海客车、曙光车桥、化纤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丹东水电、风电、火电齐全,发电能力位居辽宁省第二位。外向型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全国最大的草莓、板栗和贝类养殖生产和出口基地。商贸服务业、物流业蓬勃发展,是辽宁省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集散地。
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温家宝总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 (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我们将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促进中国经济更大更持久地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冰岛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摩尔多瓦总理菲拉特、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津巴布韦副总理穆坦巴拉、蒙古国副总理恩赫包勒德、保加利亚副总理迪扬科夫、柬埔寨副首相吉春以及来自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商界、学术界和新闻界代表1500余人出席会议。
为期3天的本届论坛以 “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密集安排了80多场讨论会,与会者将围绕从商业模式中为未来市场创造价值,通过科学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制定有效的全球、行业和地区解决方案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
北京市石景山试水服务业改革设立专项资金率先享国家优惠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 “全国加快服务业发展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石景山区成为北京市唯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的区县,将在服务业发展上,从审批、财政、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率先享受国家先行先试优惠政策。
据石景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后,该区将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结构,并设立 “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首年资金金额为3亿元,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今后,石景山区将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服务领域,并将推动企事业单位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将重点发展以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以旅游休闲、现代商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打造高端化、知识化、规模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将石景山区建设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据悉,到2020年,石景山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承载区和独具特色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
呼和浩特市成为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
呼和浩特市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0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 “节能减排”、 “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 “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决策,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发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今年7月28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改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增加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增加沈阳、成都、呼和浩特、南通、襄樊等5个城市开展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呼和浩特市电动汽车技术应用与规模示范项目包括:建设足够支撑呼和浩特市电动公交车运行的基础设施;引进符合呼和浩特市地区运行的电动公交车;进一步将城市电动汽车向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领域推广等内容。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电动公交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积极探索建立城市间混合动力交通示范起到积极作用,并可有效解决交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青岛银行发展步入快车道
截至9月10日,青岛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9亿元,比年初增加170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指标,跃升岛城同业前列。同时,青岛银行机构建设也取得较快发展,作为青岛市高新区首家入驻的金融机构,该行高新区支行已于8月31日试营业,该行机构数量增加到45家。作为岛城唯一总行级法人银行,青岛银行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昌黎文化品牌引来投资300亿依托优势挖掘海洋文化、干红酒文化、民间文化
近年来,昌黎县充分挖掘和发挥海洋文化、干红酒文化、民间文化,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30余项,总投资300多亿元,金灿灿的文化产业带闪亮在黄金海岸线上。
依托64.9公里海岸线、国内罕见的海洋大漠风光、临海数百公顷的滩涂以及珍稀的滨海森林等海洋文化资源,昌黎在 “黄金海岸”打造高端旅游文化项目集聚区。在加快金沙湾沙雕大世界、渔岛、国际滑沙中心等旅游和文化产业项目改造升级的基础上,该县瞄准文化创意、大型娱乐、休闲旅游、温泉度假、商务会展、总部经济、动漫制作等高端文化旅游产业求发展,先后有黄金假日滨海度假城项目、七里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适度开发项目、好莱坞电影世界项目等一批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昌黎县在建设 “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的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葡萄酒产业,全力打造集葡萄园观光采摘、葡萄酒酿造工艺参观、葡萄酒文化体验等干红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目前,该县酿酒葡萄基地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葡萄酿酒企业达到49家,华夏酒庄、朗格斯酒庄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龙腾、嘉泰等近30个集葡萄种植、葡萄园观光、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博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庄园,将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葡萄酒庄园集群。同时,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葡萄酒文化商业街、干红酒文化广场、酒吧一条街、国际红酒论坛、酒养生坊等系列葡萄酒文化产业项目,正逐步将昌黎打造成为独具风韵的葡萄酒风情小镇和国际性的葡萄酒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地。
葫芦岛加大引擎推进沿海开发
葫芦岛市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积极谋划,提出咬紧今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的目标不动摇,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一线八区”建设为引擎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今年上半年,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9.0亿元,同比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8.7亿元,同比增长3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96亿元,同比增长24.2%,基本完成了 “双过半”的任务目标。
大项目撑起锦州千亿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光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态势逐渐形成。
锦州光伏产业园2009年9月开工建设,5个项目平均单体投资仅为5.74亿元;今年,重点建设和推进的10个项目,平均单体投资已达9.53亿元,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26.89亿元;更有台湾光电产业园、河北东旭集团光伏产业基地这样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相继落户。
作为全力打造的新兴支柱产业,锦州光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态势逐渐形成,产值从2005年的不足5亿元,发展到去年的48.5亿元,今年将达到100亿元,2015年将实现1000亿元。全市现有光伏企业25家,近期重点推进的18个项目,总投资近144亿元。已投产企业发展态势强劲,落户西海工业区的锦州博阳光伏,1月份一期工程正式投产,目前订单已经签到了明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