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
2010-09-06李妙青
李妙青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汕头 515041)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手段之一,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仍需要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我科为胃肠肿瘤外科,收住定期住院化疗患者,针对化疗的危害性, 从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对在本科住院化疗的10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对静脉化疗风险环节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40~81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34~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化疗方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化疗方案,出现化疗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化疗方案时建立风险管理层级和流程,采用责任护士-护理组长-病区护士长3级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流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处理措施 -再评估-效果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正确评估患者与化疗相关因素,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对化疗的认知程度、化疗方案、曾经采取的静脉穿刺方法、有无药物外渗史、对化疗外渗的了解、有无静脉炎的发生、目前患者静脉炎的分级等。
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化疗专科护理能力的评估和考核,全面评估护士工作的慎独精神、护理操作的规范程度、化疗基本知识、不良反应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强度的掌握情况。
化疗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独立的专科护理理论及专科护理技术。为了让我科护士得到系统化的培训,重点开展科内培训,培训预防化疗药物渗漏的内容包括:(1)化疗药物组织损伤的机制和分类。(2)药物外渗的危害及预防。(3)药物外渗的判断。(4)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5)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技术。特别对新上岗、轮岗的护士进行重点培训。通过短期的培训,使护士迅速地掌握了预防化疗药物渗漏的有关知识及技术。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应身着宽松外衣,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肢体勿受压,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药液外渗。
化疗过程质量监制管理 (1)正确建立静脉通道 化疗前先由责任护士根据化疗药物的刺激强度,选择好静脉,再由护理组长确认把关,强刺激化疗药物由护士长进行第三级的监督。合理选择静脉,尽量避开下肢静脉,由远及近交替使用血管,禁止在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采用24号BD静脉留置针、精密输液器、输液泵。由高年资且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实施穿刺。(2)规范操作。建立静脉通道后,先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并回抽少量血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推注化疗药物,每注入3~4 mL药物便回抽一次血液,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的位置未发生变动。注射期间,应反复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或烧灼感。每注射一种化疗药物后,均接着注入10~2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液最后,再滴入生理盐水50~100 mL,以减轻可能残留药物的刺激。长时间滴注化疗药物时,在针头连接处用三通接头,若患者需大小便、改变体位时,可改为普通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以防针头移位脱出。(3)挂醒目警示牌。在进行化疗时在患者的输液架上挂上科内自制统一的写着“防止渗漏”的红色牌子以起到警示作用。(4)规范记录。对所有的化疗患者都进行登记,记录患者基本情况,以及以往化疗中有无发生过外渗史、静脉炎,目前患者静脉炎的分级。在护理记录单中详细记录穿刺的部位、穿刺器材、穿刺成功次数,床边交班。(5)药物外渗后的处理。立即停止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注入解毒剂。如无相应解毒剂,可选择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封闭, 继续用25%硫酸镁湿敷, 喜疗妥软膏外涂并间断冰敷;同时抬高患肢、制动。(6)输注完毕换生理盐水滴注冲洗后再拔针并压迫针眼。指导、督促患者在注射部位用喜疗妥软膏外涂,预防针眼处隐性渗漏。
1.2.2 评价方法
(1)住院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于出院前1~2 d 进行调查,标准分为100分,每扣1分满意率下降1 %。发放满意度调查表102份,有效收回102份,有效回收率100 %。(2)护理缺陷、投诉情况。护理缺陷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标准进行定性。投诉以患者投诉到护士长或护理部并经核实的事件为考核指标。(3)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于化疗后评估皮肤、血管、肢体的状况,观察是否出现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静脉栓塞。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结果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引起渗漏,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组织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2]。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3]。表2 结果示,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对化疗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王欣萍.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 (11B):33-34.
[3] 王哲海,孔 莉,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