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焦虑的种类和导致交际焦虑的因素分析
2010-09-06陈传斌
陈传斌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人文科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交际焦虑的种类和导致交际焦虑的因素分析
陈传斌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人文科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文章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认为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交际焦虑可以看作一个连续体上的不同点,从而确定四个重要的点,即类品质型交际焦虑、总体语境交际焦虑、个体/群交际焦虑、情境交际焦虑。进而对交际焦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可能导致交际焦虑的几种因素,重点介绍了McCroskey从认知角度对交际焦虑成因进行的分析。
交际焦虑;分类;因素
在过去的30年中,研究者们对交际焦虑的本质和普遍性作了很多研究。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在交际领域,交际焦虑是受到关注最多的变量(Levine & M cCroskey,1990;Payne & Richmond,1984;)。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交际焦虑进行分类,并对导致交际焦虑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 分 类
较早的研究(如Spielberger,1983)一般把交际焦虑分为品质型交际焦虑和状态型交际焦虑。这种分类方法认为人类的行为要么是受品质影响,要么是受状态影响,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我们最好把交际焦虑看作为一个连续体,一端为品质型交际焦虑,一端为状态型交际焦虑,在这一连续体中,我们可以确定四个重要的点:
(一)类品质型交际焦虑
类品质型交际焦虑是相对于品质型交际焦虑而言的。真正的品质是指个体成年后某种不变的特征,如一个人眼睛的颜色、身高等。而交际焦虑通常是可变的,因而称之为类品质交际焦虑,这是最接近品质型的交际焦虑。
(二)总体语境交际焦虑
总体语境交际焦虑在交际焦虑连续体中比类品质型交际焦虑离品质一端又远些,是指个体在某一类语境中容易焦虑的倾向,如公开演讲或会上发言等。
(三)个体/群交际焦虑
个体/群交际焦虑是指与特定的人或群交际时产生的交际焦虑,即某些人或群会导致某人焦虑,而其他人或群则不会。
(四)情境交际焦虑
情境交际焦虑时指某个特定的时间和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交际时产生的交际焦虑。这种交际焦虑在交际焦虑连续体中最接近于状态交际焦虑。它表明,在某些时候与某人或群交际时会产生交际焦虑,但在另一个时间则不会,或在另一个地点也不会。
下图表明了这四种交际焦虑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概念三个组成成分是语境、交际对象(个体/群)、时间。类品质型交际焦虑可以看作在不同的语境、交际对象和时间交际时产生的焦虑。总体语境交际焦虑可以看作在某一语境下,不同的时间和交际对象导致的交际焦虑。个体/群交际焦虑可以看作在不同的语境和时间下和某人或群交际产生的焦虑。情境交际焦虑可以看作和某一特定的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语境下交际时产生的焦虑。即类品质型交际焦虑=全部ixjxkx;总体语境交际焦虑=不同时间和交际对象下的jx个体/群交际焦虑=不同时间和语境下的ix;情境交际焦虑=某个ixjxkx。
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四种交际焦虑并不代表四种人。每个个体更可能是受到不同的交际焦虑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任何情境下都不感到焦虑或在任何情境下都感到焦虑的人很少。即使具有很高品质型焦虑的人,在某些场合也可能愉快地进行交际(如和好友谈话)。
二 导致交际焦虑的因素分析
对交际焦虑的形成,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观点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它们都缺乏有力的证据。因为研究导致某一现象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控制性实验,但由于道德的原因,大多数这类实验都是在自然的、真实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交际焦虑成因的分析更多是基于推测而非证据。
(一)类品质型交际焦虑的成因
社会科学对类品质交际焦虑的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遗传,二是环境。简单地说,交际焦虑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后天形成的。对遗传因素,社会科学家研究了大量的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交际行为,发现同卵双胞胎在交际方面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这说明遗传因素对交际行为的影响。
虽然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类品质交际焦虑,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个体环境中的强化模式是一个主导因素。对强化模式的影响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如果儿童的交际得到了鼓励,他就可能交际更多,反之,如果他的交际没有得到强化,他就可能减少交际;第二种解释认为,儿童会试图模仿他环境中其他人的交际。如果这种模仿得到强化,他们就会继续模仿,反之他们就会减少模仿。
(二)情境交际焦虑的成因
Buss(1980)认为,陌生的环境、正式的场合、从属的地位、显眼的位置、和其他人的不同点、受到关注的程度是导致交际焦虑的主要因素,而与这些因素相反的因素则可能降低交际焦虑。Daly和Hailey(1980)则提到了另外两个因素:受评价的程度和先前的经验。
(三)认知角度的解释
M cCroskey(1997)从认知的角度对交际焦虑的成因进行解释。McCroskey的理论假设是:个体对其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都会产生某种预期。如果预期准确,个体就增加自信;如果预期不准确,他就需要做出新的预期;如果反复预期总是不准确,他的自信就会降低;如果无法做出恰当的预期,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如果预期中包含有很难或不可能避免的负面结果时,就会产生害怕情绪。焦虑和害怕是交际焦虑产生的基础。
这些反应可以分别用正面预期、负面预期和无助来概括。以往交际中的负面预期和无助经历是交际焦虑的组成部分。这两者的面越广,交际焦虑在连续体中就越接近品质型交际焦虑一端。
三 结束语
自1970年M cCroskey 提出交际焦虑的概念以来,国外对交际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来源、分类、影响和应对,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较少。我们研究交际焦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和克服其不利的一面,本文主要对国外的文献作了一综述,希望对后期的相关研究有帮助。
[1]Buss,A.H.Self-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Anxiety[M]. San Francisco, CA:W.H.Freeman,1980.
[2]Levine,T.R&J.C.M cCroskey.Measuring trait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A test of rival measurement models of the PRCA-24[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90(57):62-72.
[3]M cCroskey,J.C.Willingness toCommunicate,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and Self-Perceive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nceptualizations and Perspectives[A].In J.A. Daly & J.C. M cCroskey (Eds.) , Avoiding Communication: Shyness, Reticence,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C]. Cresskill,NJ:Hampton Press,1997:75-108.
[4]Payne,S.K.& V.P.Richmond.A bibliography of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ory [A]. In J.A Daly & J.C.M cCroskey (Eds.),Avoiding Communication:Shyness Reticence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C].Beverly Hills: Sage,1984:247-294.
[5]Spielberger,C.D.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FormY)[M].PaloA lto,California:ConsultingPsych ologists Press,1983:67.
(责任编校:燕廉奚)
book=192,ebook=88
G623.31
A
1673-2219(2010)03-0192-02
2010-01-20
陈传斌(1976-),男,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