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仙乙肝灵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2010-09-06孙克伟
欧 松,孙克伟*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乙型肝炎是全世界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现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长期目标是预防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其最终理想目标是完全清除HBV并达到完全的免疫学应答。笔者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参仙乙肝灵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结果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门诊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 12例,女性 20例;年龄 20~56岁,平均(27.5±5.36)岁;病程为 1~20 年,平均(12.4±3.24)年。对照组 32例,其中男性 11例,女性 21例;年龄 22~53岁,平均(28.6±4.54)岁;病程 0.8~23 年,平均(11.6±4.52)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1]。慢性乙型肝炎诊断要点:(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西医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抗病毒标准即可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 HCV、HDV、HAV、HEV、HGV 等嗜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脂肪肝等其他肝脏疾病患者;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或肝细胞癌者;采集标本前半个月内有细菌感染证据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血清免疫学检查证实有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患者;静脉药瘾者、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合并心、脑、肾、肺等基础疾病或其他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近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胶囊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每日定时服用;治疗组西药同对照组,并同时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自制药参仙乙肝灵片(主要成分:黄芪,党参、仙灵脾、女贞子、枸杞、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郁金)2.4 g,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忌食牛羊肉、辛辣等食品,禁喝酒。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查粪、尿常规、肝脏B超、心电图,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HBV-DNA、HBV-M。
1.6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O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和HBeAg阴转,HBeAg/HBeAb出现血清转换;有效: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HBeAg至少1项阴转,HBeAg/HBeAb未出现血清转换;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1.7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时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ALT、AST、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 别治疗组n 32对照组32 ALT(U/L)治疗前 223.5±108.4治疗后 36.3±15.6★治疗前 213.2±93.6治疗后 32.1±17.2★AST(U/L)164.6±80.4 27.8±17.2★145.5±84.7 25.3±16.3★A/G 1.43±0.84 1.83±0.52★1.53±0.87 1.78±0.45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HBV-DNA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6个月HBV-DNA的阴转率为78.1%,对照组为71.9%,两组均能有效的控制病毒复制。两组第3个月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治疗组在早期控制病毒复制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不同时期HBV-DNA阴转率 (%)
2.3 两组治疗后HBV-M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能有效的控制病毒,发生HBeAg阴转或HBeAg/HBeAb血清转换。两组在HBeAg阴转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促使HBeAg阴转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HBV-M情况 (%)
2.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尿、粪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异常变化。
3 讨论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 “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其外因是湿热疫毒内侵,内因归属脾肾二脏亏虚[3]。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大量慢性乙肝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湿热疫毒是慢性乙肝的主要病因,而气虚毒蕴是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气虚主要指脾肾二脏亏虚[4]。
现代医学认为慢乙肝的发生是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部分缺损的基础上感染HBV,而中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低下系属机体正气不足,人体之元气与正气均源于肾,充实肾精肾气可能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和(或)抑制肝炎病毒,从而促使病情改善和恢复的有效途径[5]。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符合中医理论,年龄与慢性化成反比,提示肾气不足在HBV感染慢性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补肾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6]。此外,疫毒的内侵也是慢乙肝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肾虚的本质,采用补肾解毒疗法更加符合中医理论。参仙乙肝灵中,党参、黄芪、白芍益气养血,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丹参、郁金行气活血,可抑制或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并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仙灵脾、女贞子、枸杞子补益肝肾,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虎杖、蛇舌草清热解毒,可刺激内皮网状系统增生,有抗病毒作用。诸药合用,达益气活血,补肾解毒之功效。
近年来国内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中医药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恢复和提高免疫细胞功能,重建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西医核苷类似药物有所不同:中医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清除病毒的最终目的,而并非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7]。本资料显示,参仙乙肝灵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eAg阴转率,恢复肝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服用方便,适合于临床使用。参仙乙肝灵可能通过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对病毒进行杀伤或清除,而非如同核苷类药物直接抑制HBV,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慢乙肝的临床治疗,以及提高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其具体作用机制与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研究观察中。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蒋 淼.对乙型肝炎“正复胜邪现象”的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12):730-732.
[4]张朝曦,刘平华,林怀德.气虚毒蕴是慢性乙肝主要病理基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188-190.
[5]赵 钢,陈建杰.王灵台教授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78-79.
[6]李 曼,姚 嫣,高月求.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免疫效应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5):266-268.
[7]刘建平,秦献魁.中草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