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5例
2010-09-06聂兆伟
聂兆伟
(泰安市中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是指因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病症,并除外继发性肥胖。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医学界已认识到肥胖症是许多致命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防治肥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已是大家公认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以简便、经济、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2009-03—2009-10,笔者采用调整脾胃和小肠功能的穴位埋线法来治疗单纯性肥胖症70例,并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针灸门诊单纯性肥胖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5例,女30例;年龄平均(38.51±5.50)岁;病程平均(12.25±0.65)年;轻度肥胖7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对照组35例,男7例,女28例;年龄平均(36.55±6.20)岁;病程平均(12.05±0.75)年;轻度肥胖6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文献[1]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中所确立的肥胖症诊断标准。①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疾病引起肥胖。②成人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者为超重;20% ~30%为轻度肥胖;>30% ~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者属重度肥胖。③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平方(m2);18.5≤BMI≤22.9为正常;23≤BMI≤24.9为肥胖症前期;25≤BMI≤29.9为 I级肥胖症;BMI≥30者为Ⅱ级肥胖症。④腰围(腰部周径WC):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者,可认为是肥胖。⑤腰臀比(WHR)=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大于0.72为肥胖症。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以上5项诊断标准中有2项符合者;年龄28~55岁者;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且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上述肥胖症纳入标准者;已经接受其他治疗措施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等。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注重调理脾胃及小肠。取穴:天枢、中脘、滑肉门、大横、阴陵泉、关元、小肠俞,均取双侧。加减:胃肠湿热加下巨虚、曲池,肝郁加肝俞,痰多加丰隆,食欲亢进加上脘,肾虚加肾俞。材料:采用一次性医用8号注射针头做套管,用28 mm的2寸毫针做针芯,选3-0号的羊肠线,剪成约1 cm长的线段,放在酒精中浸泡备用(注意浸泡时间不要太长,以防羊肠线软化而难以埋入穴内)。操作方法:患者取适当体位,医者将一根羊肠线放入注射针头内(此时注射针头内的毫针稍退后),线头与针尖内缘齐平。穴位皮肤及操作者手常规严格消毒后,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快速刺入穴内1.5~2.0 cm,稍做提插,待气至,然后将针芯内的毫针向内推进,同时缓慢将8号针头退出,使肠线留于穴内,查无线头外露,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并外用创可贴覆盖,1 d后既可去掉创可贴。注意事项:1 d内埋线穴位处不要接触水,以防感染。
对照组重在调理脾胃。取穴:天枢、中脘、滑肉门、大横、阴陵泉、脾俞、胃俞。加减配穴、材料、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每10 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制订。临床痊愈: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BMI<23.0。显效:体重下降>5 kg。有效:体重下降3~5 kg。无效:体重下降<3 kg。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7 结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体重指数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体重指数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体重指数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组 别 例数 腰围/cm 体重指数 体质量/kg治疗组 35 治疗前89.29±2.52 27.33±1.29 70.90±2.66治疗后 84.03 ±2.53**## 24.28 ±2.25**# 63.03 ±2.94**##对照组 35 治疗前 89.29±2.15 27.88±1.27 71.40±2.94治疗后 85.54±2.19** 25.47±1.72** 65.26±3.83**
8 讨论
中医学认为,长期过度饮食,伤及中焦脾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引起湿、痰、饮等蓄于体内,导致肥胖发生,治疗主要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中医学将小肠功能归属于脾胃功能的范畴内,如刘子志[2]认为:“脾不独主运化,小肠也主运化,脾与小肠运化功能相辅相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3]曰:“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实际这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表现。”而现代医学认为的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小肠则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
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又是胃经的穴位,疏调大肠气机,调中和胃,理肠通便;中脘为胃之募穴,有和胃气、化湿浊、理中焦、消胀满之功效;滑肉门为胃经的穴位,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大横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这些穴位都位于腹部,是针灸减肥的常用穴。阴陵泉有健脾利湿、通利水道之效。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肠胃、健脾之效。在选取上述共同穴位的基础上,治疗组着重调整脾胃和小肠功能;对照组着重加强调整脾胃功能。治疗组加用关元、小肠俞,二穴为小肠的俞募穴,具有调整小肠功能的作用。对照组采用脾俞、胃俞,加强补益脾胃功能。
大量研究报道证实,针刺治疗肥胖症具有良好的减轻体重、降低肥胖指标及血脂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一方面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针刺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的动员及分解,最终实现其减肥效应[4]。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中医学原理,利用羊肠线在穴位内的持久刺激而产生治疗的作用。最初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产生针灸效应;随后随着羊肠线的分解、吸收,引起机体相应的物理及生化反应,从而对穴位产生温和持久的治疗作用。如张中诚[5]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有效率达到93.3%,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有减肥作用,但治疗组在体质量、腰围等主要肥胖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采用脾胃及小肠功能同时调整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319.
[2]刘子志,刘友章.脾、小肠运化功能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4):8 -9.
[3]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
[4]苏静,刘志诚,赵玫.饱中枢在针刺减肥中的作用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6):30 -31.
[5]张中诚,符文彬.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J].陕西中医,2006,26(9):1 122 -1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