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教学观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2010-09-05杨春丽何宇茵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题项外语教学问卷

杨春丽 何宇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教学观念的调查研究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杨春丽 何宇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本文从教师角度对“中国文化缺失现象”进行考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英语教师为样本,调查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态度。调查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认同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以课堂展示为主加入以中国现当代文化内容为主的教学材料。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态度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英语教学的相关话题逐渐从英语二语教学(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外语教学(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过渡到“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EIL,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IL英语教学体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英语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1世纪,英语已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

现在,高校外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也充分彰显了英语在21世纪已成为文化的载体。然而,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中的现状却是目的语文化强调和展现较为充分,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极需加强,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已凸显出来。李涤非(2006)、蒋亚瑜(2009)和樊茉兰(2009)从理论反思角度,对“中国文化缺失”或“文化失衡”现象做深入的讨论与分析,探讨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对策。张为民、朱红梅(2002)和刘世文(2003)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的课堂教学建议。目前来看,鲜有从教师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吴一安教授认为,“如何认识教与学中的“教”,直接影响我们的研究思路”(吴一安2005)。在“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研究中,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态度,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研究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研究设计

1.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态度。

2.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是北航外语学院30名大学英语教师。这30名教师全部为硕士学历,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8人;教龄在2-5年间的有4人,6-9年的有21人,10年以上的有5人。30名调查对象只有教龄构成显著差异,学历和职称大都一样:硕士学历,讲师职称,而这也正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主体构成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题项的设计大致分为三类: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内容有无必要;二、如果有必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入哪些中国文化内容;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以何种方式加入中国文化内容。问卷采用1~5级量表计分,分为“绝对不同意”、“不同意”、“既不反对也不同意”、“同意”、“绝对同意”,对应的分值从1分到5分。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1.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至关重要

由于问卷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无必要加入中国文化内容”的题项较多,只是表述不同,因此笔者将这些题项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有必要”,一类是“没有必要”。然后分别在每一类中统计各个题项的平均值,最后再在这些平均值的基础上算出一个平均值,结果显示,“有必要”题项的平均值为4.06,介于“同意”和“绝对同意”之间;“没有必要”题项的平均值只有2.42,介于“不同意”和“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之间。也就是说,教师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目前国内外语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母语文化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少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人都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主张外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好英语的同时,也一定要把传统文化作为维系道德精魂的纽带,以绵延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线索”(王玫2004)。

2.以中国文化的现当代内容为主

如果普遍的看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入中国文化内容,那么应该加入哪些内容?问卷大致提供了两个选择:古代的和现当代的文化内容。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古代文化”的人占到受试总数的32.3%,选择“现当代文化”的占67.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在中国文化内容的选择上,现当代的内容应优先于古代的内容。

3.中国文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问卷的第三类题项是关于“以何种方式在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问卷提供了以下七种方式,为了方便描述,在后面的统计表中这七种方式将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出现。

A.中国作家的英文名著 B.课外阅读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

C.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 D.中国文化的论文写作

E.课堂上宣讲中国文化的某一感兴趣的话题 F.课堂阅读材料

G.参加相关的专题讲座

七种方式的平均得分

在这七种方式中,教师认同率最高的是第五种,即“在课堂上宣讲中国文化某一感兴趣的话题”,也就是大学英语课堂中经常采用的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产物,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视互动和合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很受教师推崇。除“课堂展示”之外,阅读长度适当的文章也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输入方式,受试教师首先选择的是“在课堂上阅读相关材料”,其次是“课外阅读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排在短篇阅读之后的是“参加相关的专题讲座”,讲座的优势在于其内容宽泛有趣,因此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排在讲座之后的是“中国经典名著英译本”,虽然同为阅读,但是文学名著一般来说语言难度较大,篇幅较长,也比较耗时,所以受试者并不倾向以这种方式在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受试教师最后选择的一种方式是“中国文化的论文写作”。因为论文写作花时较长,要求高,难度也比较大,一般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超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不倾向选择这种方式去介绍中国文化。

4.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观点

关于问卷,除了以上的统计之外,笔者又做了另外两个统计:1.平均得分最高和最低的题项,目的是发现教师认同率最高和最低的观点;2.标准差最大和最小的题项,目的是发现教师意见分歧最大和最小的观点。结果如下:

在所有的问卷题项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这与“2.1中国文化态度”提到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相一致。平均得分最低的一个题项是“目前教材中包含有足够的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了解的深入,以及交际教学法的引入和发展,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在目的语文化的介绍上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目的文化融入目的语言习得之中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张为民,朱红梅 2002),然而,教材中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却少之又少,这一点是公认的事实。

标准差最大的题项是“学习中国文化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教师们并不否认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但是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似乎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但是至于学习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是否对英语学习本身有什么影响或作用,似乎还有待商榷。标准差最小的题项是“积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英语词汇及表达非常重要”。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如果不了解相关词汇,要想表达中国文化现象就会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大家在这一点上意见非常统一。

四、结束语

调查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认同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以课堂展示为主加入以中国现当代文化内容为主的教学材料。这些都将为大学英语教学教改中的文化教学,尤其是中国文化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中国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填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大学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

*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40033]“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资助,是该项目重点子课题“重点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分析和实验研究”和北航校级课题“北航本科公外师生中国文化能力调查研究”和“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之一。

樊茉兰(2009).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J].外语教学(5)。

蒋亚瑜(2009).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李涤非(2006).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8)。

刘世文(2003).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

王玫(2004).传统文化——维系高校外语教师道德精魂的纽带[J].辽宁教育研究(3)。

吴一安(2005).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3)。

张为民,朱红梅(200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增1)。

猜你喜欢

题项外语教学问卷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问卷网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问卷大调查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