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屈光状态调查
2010-09-04公有泉
公有泉
(江西省南昌爱尔眼科医院 南昌 3300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常见且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的眼底疾病[1]。为了探讨中浆病对人眼屈光状态的影响以及原有屈光状态是否为该病的易患因素,近几年来,我们对部分中浆患者治疗前后的屈光状态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中浆患者,治疗前后屈光资料完整者共182例(192眼),男165例,女17例,年龄30~50岁,所有患者均已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主要采取的疗法有光凝、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治疗。治愈标准:黄斑水肿完全消退,中心凹反光可见或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不再有荧光渗漏。
1.2 方法 治疗前对双眼进行检影验光,确定双眼的屈光状态,待中浆完全治愈后再重新验光。正视眼标准为-0.3D~+0.5D。统计分组:第一组,对治疗前所有的患眼屈光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各类型平均的屈光状态(见表1)。第二组,将治愈后检查为近视眼的眼睛汇总,回顾其治疗前的屈光状态(见表2)第三组,将治疗前为近视眼而治愈后检查为正视眼的眼睛汇总,回顾其治疗前的屈光状态(见表3)。
2 结果
2.1 192只眼治疗前的屈光状态 见表1。192眼中浆患者眼中,治疗前有101眼为远视状态。
表1 治疗前各类屈光不正所占比例及平均屈光度 (±S)D
表1 治疗前各类屈光不正所占比例及平均屈光度 (±S)D
类型 近视 正视 远视变动(含原来有远视、老花)患眼 30 61 101平均屈光度 -1.66±1.13 0 +0.83±0.32
2.2 患、健眼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度比较
2.2.1 中浆治愈后仍为近视眼 治愈后检查有近视眼的为22眼,占总体中浆的11.4%,无大于-6.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其治疗前后的屈光状态有显著差异,而健眼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2例患、健眼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度比较 (±S)D
表2 22例患、健眼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度比较 (±S)D
眼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患眼 -1.33±0.75 -1.85±0.72 2.338 <0.05健眼 -1.38±0.68 -1.41±0.63 0.0269 >0.05
2.2.2 中浆治疗前为近视眼而治愈后为正视眼 治愈后检查为正视眼的有151眼,占总体的78.6%,而治疗前正视眼仅61眼,占31.8%,两者有极显著差异,说明中浆患眼很大一部分有远视变动现象。本组治疗前存在近视而治愈后为正视眼有8例,其屈光状态在治疗前后亦有变化。见表3。
表3 8例患、健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度比较 (±S)D
表3 8例患、健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度比较 (±S)D
眼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患眼 -0.92±0.45 -0.14±0.15 4.04 <0.01健眼 -0.72±0.39 -0.12±0.17 1.06 <0.01
3 讨论
从本组结果中可看出,中浆发病前后可使眼的屈光状态产生明显差异,其主要向远视状态飘移,原因为眼底黄斑区浆液性渗漏,导致中心凹周围神经上皮层脱离隆起而形成一种病理性屈光状态;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短暂的近视状态,并可使健眼受影响也呈短暂性的近视推测可能是为了克服暂时性远视而努力调节,造成调节痉挛所致。
正视眼的中浆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屈光状态的眼,近视眼的患病率较低,而高度近视则罕有发生中浆,可能与中浆的发病机理有关。目前一般认为中浆病是由于脉络膜循环障碍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异常,发生渗漏所引起,而高度近视眼眼底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色素上皮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状态,对于一过性的缺氧反应不敏感,所以不易导致中浆的发生。
[1]李志华,彭晓燕.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