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学术误区在翻译学研究中的体现
2010-09-02夏思聪赖凌燕
夏思聪 赖凌燕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越发频繁,中西方关系的逐渐紧密,作为对交流手段研究的翻译学的研究也更加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关注也让人们注意到了在翻译学的研究当中存在着当今学术研究的共同误区。比如有的所谓学术已变成了“学之术”,为学而学,学而无术,论而无理,依着西方人的葫芦画瓢,这样别人造理论,我们学理论、用理论。此为其一,另一方面即为当今学术太强调自我特色,忽略学术理论的共通性,此外还有理论上的“物我对立”,理论语实践的脱节。而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则需要我们去帮助翻译学的研究把握正确的方向,避开这些误区,从而实现研究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翻译;翻译学;误区;理论与实践
一、翻译学研究的现状
存在着“为学术而学术”的误区
当今学术的误区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比如有的所谓学术已变成了“学之术”,为学而学,学而无术,论而无理,依着西方人的葫芦画瓢,这样别人造理论,我们学理论、用理论、完全没有通过自身理性的分析而借鉴。此为其一,另一方面即为当今中国学术太强调自我特色,忽略学术理论的共通性,要知道,学术是不分政治,不分国界的,学术的共性是不容忽视的。此外还有理论上的“物我对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的误区同样存在于翻译学的研究当中。翻译更加强调实践的领域,而翻译学则是对翻译的深入研究。我们常说,实践证明真知,而真知又指导实践。因此光是看到了翻译实践的现实意义而忽略了翻译学理论学研究的重要性,或者混淆了两者的概念都陷入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学术研究的误区。
二、当今学术研究误区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1、当前翻译研究过于注重“怎么译”
回顾中外两千余年的翻译史,我们都一直把围绕着“怎么译”的讨论误认为是翻译研究、甚至是翻译理论的全部。从西方翻译史上最初的“直译”、“意译”之争,到我国后来的“信达雅”等等,几乎都是围绕着“怎么译”这三个字展开的。但是,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就能发现,实际上“怎么译”的问题,早已基本解决。“怎么译”的问题今后仍会继续讨论下去的,只是在讨论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翻译家们对翻译技巧的研究和探讨,这是翻译家们在翻译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其中有些经验也已经提升到理论层面,有相当的价值,从而构成了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的内容则是一些已经为人所共知的基本道理。对于初学翻译的人来说更为合适。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怎么译”的问题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新鲜的问题。而对翻译界来说应该跳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层面上的研究,而更多地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去审视翻译,去研究翻译,这样会更有意义。
2、当前翻译研究片面强调“实用主义”
我国翻译界在翻译学研究上存在的第二个误区是对翻译理论的实用主义的态度,片面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为凡是理论,就应该对指导实践有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国翻译界对译学理论的认识也往往强调“来自个人的翻译实践”。这种对翻译理论的实用主义态度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后果:首先是局限了翻译理论的范围,把翻译理论仅仅理解为对“怎么译”的探讨,也即仅仅局限在应用性理论上。其实翻译理论所涉及的面应该是很广泛的,有学者就曾提出过,每种语言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取代的,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每种语言都是不可译的。对翻译理论的实用主义态度所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把理论的功能简单化了,使人们以为似乎理论只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其实,理论,包括我们所说的翻译理论,除了有指导实践的功能以外,它还有帮助我们认识实践的功能。理论的认识功能也就是帮助人们理性地认识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实践的功能。
3、我国当前翻译学研究忽视了理论的共同性
我国翻译学研究的第三个认识误区是,在谈到翻译理论或翻译学时,有些学者总习惯于强调“中国特色”或“自成体系”,从而忽视了理论的共通性。其实除了与意识形态、国家民族的社会体制等有关的理论以外,其它理论通常都有其共通性。自然科学理论是如此,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也是如此。否则,如果一种语言就有一种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的话,那么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种语言,是否就会有成百上千种翻译理论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由于翻译时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各国、各民族的翻译必然会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但这些特点更多地是反映在翻译的实践层面,或者部分地反映在应用性翻译理论上,而不是翻译的纯理论层面。
三、翻译学研究需要避开当今学术的误区
今天,翻译不仅成为当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而且也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众所注目的地步。这源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增加,人们对于语言传递准确度和美感的需求,以及学术研究地位的提升。然而这其中折射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值得我国翻译界的思考。我国当前翻译学研究开展领域太小,真正知晓甚至是深入研究者更寡,研究开展范围的局限势必到底研究成果的局限。此外,在这些所谓的翻译学研究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于翻译操作实践性的研究,只注重了翻译时的技巧,翻译的方法,翻译时的准确等等,而往往忽视了对于翻译最根本理论的研究,这就又导致了许多人在翻译作品时杂乱无章,毫无理论依据可寻,注视了小处细节而忽视了宏观的把握。只有真正适合的翻译理论才能支持译者从通篇来把握翻译的技巧。学术应该是世界的,共通的,而不是狭隘的,局限的。因此翻译学研究必须走出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这些误区,通过真正学术层面上的翻译研究,通过严谨的理论层面上的阐发,翻译的的性质才能被人们真正认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翻译才能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并获得它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宁.《视角:翻译学研究(第二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
[2]杰里米·芒迪.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7.9
[3]莫旭麟. 学术研究的新意从何而来《论实践中的两重关系》写作过程回顾. 《现代学术研究杂志》 07年5月(总第九期). 国际刊号:ISSN 1991-7406
[4]桂乾元. 我国译学研究现状评述. 《语言与翻译》. 1992年01期.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0823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015/H
作者简介: 夏思聪(1982.1-),男,四川成都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