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之中再现梦境
2010-09-02付雪川
【摘要】美国当今声名最为卓著的独立制片旗手当属乔尔·科恩、伊桑·科恩,他们的作品是在讲一个诡异的故事,是在提示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是表达一种卓尔不群的思想还是关于政治历史的隐喻,科恩兄弟作品带着魔幻色彩的黑色风格、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
【关键词】科恩兄弟;艺术;黑色幽默;荒原
“鬼才”科恩兄弟出道以来就被视为美国独立制片高质量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混合着黑色、喜剧、神秘、甚至是略带矫揉的风格。他们选择了黑色喜剧,用与好莱坞不同的方式,做自己的电影。
一、科恩兄弟的场景美学
场景是故事的地震中心点。《抚养亚利桑那》片移动镜头之疯狂是很少见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运动过程从马路上开始,扫过行人道,穿过花园,爬上一个梯子后进到了亚利桑那夫人的嘴里。整个影片的“基调是泰克斯·艾威瑞(Tex Avery)的动画片风格,在泰克斯那里,无拘无束是游戏规则的一个主要方面”。(1)
荒原景象隐喻人类社会。《老无所依》的故事场景突出表现了荒原。影片开场,首先冲进视野的是那片苍茫的荒原,在将近两分钟的时间里,创作者直接切换了11个静止的镜头,展现了从拂晓到白昼的荒原景象。在这些镜头中,荒原岿然沉寂——歪斜的电线杆、破败的风车、低矮的铁篱笆,与广漠的自然相比,显得生硬而可笑。
“我被遗弃在世界中,这不是在我在一个敌对的宇宙里像一块漂在水上的木板那样是被抛弃的被动的意义下说的。而是相反,这是在我突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没有救助的、介入一个我对其完全负有责任的世界的意义下说的。”(2)科恩兄弟用影像诠释了人类的这种境遇,荒凉的沙漠是人世的缩影,人被伊甸园的主人弃于此,蝼蚁般跋涉在宿命旅途上。
二、人物:普通人的小诡计和难逃的厄运
难逃厄运的小人物。如果把影片的风格和叙事肌理结合起来考虑,科恩兄弟影片中有两种人物。一种是十分夸张的类型化人物,这在科恩兄弟的作品中占大多数。《抚养亚利桑那》中的疯狂侦探、《巴顿·芬克》中的保险推销员查理也都是那种夸张的类型人物。
比较显示他们功力的不仅是正面和反面人物的描写,我们还看到几个边上的小角色也刻画得很好。科恩兄弟似乎十分注意把边上的小人物都有趣地写出来。《巴顿·芬克》中的前台小生、《缺席的人》中弹钢琴的少女伯迪都是情节作用不大,但拍得比较凸现的小角色。
科恩兄弟的人物是反主角。没有好莱坞式的英雄,只有一个被一系列事件所征服、所超越、所吞没的男人或女人,甚至在结局部分也是如此。《血迷宫》中的四个主角雷伊、艾碧、马尔缔、威瑟便是一系列误会的牺牲品,他们莫名其妙地互相残杀。正如萨特所言:“一个生命的历史,无论它是怎样的,都是一部失败的历史。事物的敌对系数是如此之大以致需要耐心地等待好多年来得到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结果。”(3)
《老无所依》的主要人物——警长、杀手与贪心的猎人,三个人构成了角力的态势,他们各自代表一种基本生存状态,而其他人都是他们的变异面相,共同构成荒原生态中的食物链。萨特曾引用若尔·罗曼的话:“在战争中,没有无辜的牺牲者。”(4)
三、幽默笔触
嘲笑是科恩兄弟风格的一个主要特征。汽车销售员朗迪加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失败者,他的眼神里充满过分的谦虚,说话时也总是被别人打断。而他的妻子更让人失望,一个身着粉红毛衣、头发蓬乱的家庭妇女,有一副令人发笑的嗓音,很难相信她的父亲是个百万富翁。
第二点便是他们的黑色幽默。
科恩式的幽默,也有人称之为黑色幽默,已经成为科恩电影中的特有的印记。在《缺席的人》当中,爱德的车祸是一个我们绝没有想到的偶然因素引发的。爱德带伯迪去见教授钢琴的大师,回来的路上伯迪突然觉得要感谢他,强行为正在开车的他口交,于是小汽车飞下山坡。
四、科恩式的犯罪故事和情节脉络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疯狂而荒谬的喜剧情趣,离奇古怪的人物,复杂曲折、扑朔迷离的情节,紧张明快的节奏,”(5)令他们的影片从来就不缺乏可视性。
以追杀为题材的情节剧。在《老无所依》这部电影里重新看到,追逐部分交代得非常细致。特别是汽车旅店追杀一节,从藏钱、追踪、设伏、交火、反扑到双双败走,娓娓道来,有条不紊,几乎与现实中的时间同步,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6)。
叙事反悬念。科恩兄弟的故事几乎从来不设置悬念,相反总是把人物要做的事情事先告诉我们。影片《法尔戈》一开始,主人公谢利雇佣两个人的过程和其中长长的对话就让观众知道了整个绑架事件。除了杰瑞的老婆,观众早就知道了要发生什么,那一场出现的剧中人也全都知道要发生什么。
五、结语
纵观科恩兄弟恩兄弟的电影,尽管一直缺乏一个连贯的美学观念,他们的风格随着每个主题、每个类型、每个观念甚至每个故事而不断演变,如同变色龙一般难以捕捉。诚如席慕容的诗里所说“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他们这些年的艺术道路也面临着“再生繁花”的境地,但是我们一直期待着跟随他们拥有更多的历险。
参考文献
[1]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它. [A].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P259。
[2]萨特.存在与虚无.[A].俞吾金、吴晓明总主编,黄颂杰主编.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P677。
[3]萨特.存在与虚无.[A].俞吾金、吴晓明总主编,黄颂杰主编.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P668。
[4]萨特.存在与虚无.(引自若尔·罗曼.善意的人们.)[A].俞吾金、吴晓明总主编,黄颂杰主编.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P676。
[5]梁丽华.他和他的怪诞犯罪——科恩兄弟电影印象. [J].艺术评论,2004,P5
[6]郝建.故事狂欢与游戏中的对话——好莱坞的一对兄弟:科恩[J].当代电影,2002,P3。
作者简介:付雪川,江西瑞金人,南昌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