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恒的存在

2010-09-02吴瑞睿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后现代当代艺术艺术家

吴瑞睿

第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关于现代和后现代,有很多说法,早期现代艺术一般是从1900年到1945,晚期现代艺术一般是1946到1970年,而后现代艺术是从1970到1995左右。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当代艺术,是离现在25到30年之间的艺术形式。所以当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有相通,甚至重合的地方。

“相对古典艺术而言,现代艺术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摆脱信仰投射所带来的主题意义叙事性(神话、宗教、文学),二回到艺术自身的规律上(点、线、面形式),并注重物质性和即时性。这一转变是和人们从信仰时代进入科学时代相契合的。从杜尚的小便池,沃霍尔的可口可乐瓶的重复排列到克里斯托的大地艺术,艺术已经由形而上的信仰落实到为形而下的具体器物。”①这是说的当代艺术的大趋势。西方现代艺术在1900年左右开始,经历了现代,后现代艺术时期,艺术的叙述性,写实性,唯美性,逐渐被不加选择的抛弃。身处在世界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当然有着世界当代艺术的元素。

但中国的特殊国情也有着其特殊的当代艺术。中国没有经历西方艺术漫长发展演变的过程。而眼界大开后直接是把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囫囵吞枣。不过究竟哪些作品能永垂不朽,哪些不过是江湖骗子的狗皮膏药,这需要时间带来的距离感来证明。当然,有一些我们已经可以从历史的判断中看出一二。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风格的形成的原因及背景

第一节、 商品社会的介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从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大量物质突然的涌入,必然导致消化不良。照相机的发明,让绘画界惊呼一片,而现在媒体时代的彻底到来,让我们无处可逃。信息资料铺天盖地,艺术家们可以轻易利用高科技作画,比如用投影仪投影到画布上打形,比如用PHOTOSHOP处理照片后作画。艺术家想像力开始的丧失,画面充斥机械而麻木不仁的拼贴。

“而在国内,实际是海外商人以较低廉的价格,而大部分是‘黑市交易——即在无任何中国市场管理监督下,海外商人与中国艺术家的私下买卖,”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这种艺术艺术价值体系很大成分是依赖西方的标准。在这种殖民化的艺术市场中,很多艺术家为了迎合西方对中国的猎奇,纷纷向美元低下了头。从八十年代开始,大批艺术家跟风学习陈逸飞之类的中国乡村风情写实,到现在以文化大革命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尝到了甜头,艺术家们抱着资本追求的本性,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复制自己。金钱的诱惑让艺术失去进取心,这样的艺术和市场错位让人寒心。

然而这些在拍卖行上屡排高价的作品并非有如此高的价值。曾今日本人希望借提高印象派价格来提升自己国内艺术(浮世绘)的地位,八十年代,日本松下电器以一亿美金价格买下梵高的《向日葵》,如今这幅名画定为8000万美元的拍价都无人接盘。像《向日葵》这样的名画尚且如此,我们当代艺术的咂舌高价又如何而来呢?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不警惕。

第二节、自我的过分放大,敬畏心理的缺失

在09年的南京三年展上,陈某的一个以“猪”为形象的大型雕塑醒目的摆放在南京博物院展厅的门前。猪的这件作品那被夸大丑化了的粉红色,充满皱褶的猪的肉体,滑稽的表情,让人引起沉思。而像陈某这样的例子不过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子中的管中窥豹而已。

的确,现在我们徘徊在一个个展览的展厅中,那些被贴着“当代”“新艺术”“n年展”“前卫”之类标签的展览上,那些占满墙壁的,丑陋,硕大的脸庞,变形,扭曲的体格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这些作者企图把自己的概念化的形象来为整个社会画脸谱,这使得大到我们的社会文化,小到个人形象的处理,都被复制成为统一的“表情”。这些作品视觉冲击力一流,但是究其内容,是空洞的。这一切必然导致整个国际社会通过这些已经扭曲变形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来判断中国,出现偏差,产生恶劣的国际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作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大帝国中心,臣服于文化上胜过自己的希腊,在文化上进行不遗余力的学习。它首先是在历史上和希腊人攀亲带故,然后就是“希腊有过的,我们也会有”。这种文化认同姿态使得罗马文化得以快速、繁荣的发展,创造了文化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种对经典艺术的守护,膜拜以及传承让我们感动。曾经我们为了那些神圣的永恒而讴歌,现在我们的眼里剩下的只有我们自己。艺术家的画面在个人化,片断化,琐碎化甚至冷漠化,曾经的激昂的,崇高的情感在流失。这种形而下的作品占领中国当代艺术的很大一部分,不能不说我们的当代艺术出问题了。

第三章 当代的挣扎与博弈

第一节、文化保守主义者这一称号的反驳

事事皆有例外,艺术方面也一样。在一片令人沮丧的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中,还是有不少艺术家决然的追寻大美、复兴本民族上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坚守这自己的理想,与时代的命运共呐喊。

可笑的是,这些对后现代文化破坏了高级文化和低俗文化之间界限表示反感,提倡‘艺术是倡导神圣的永恒的这一类人却被那些真正的文化犬儒主义者称作“文化保守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其借古创新的当代意义何在呢?巫鸿在《美术史十议论》中谈到“在进化、发展、演变这些概念以外,艺术的创作还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机制。这种机制与进化、发展、演变不同,是因为这后三个概念都意味着持续的过程,而真正具有革新性的复古必须创造历史的断裂”。 像历史上很多复兴就是靠的借古创新,比如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比如文艺复兴。所以说这些在文化上保持一份清醒的人士,我们应该向他们投以肯定的目光的。

第二节、当代的艺术应走向何方?

1987年出版的一个小册子《油画艺术的春天》里面就很清楚的写到 “不管艺术的发展处于一个多么物质化的环境,作为精神形态的产物,它不会改变这一属性,或许由于世界的高度物质化,艺术品将更趋于高度精神化,因为这恰是高度物质化的世界对它的要求,只有这样世界才会保持平衡”。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家应该是对伟大艺术具有感恩之心,同时具有大灵魂的艺术家。他们应该以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在个人人格中流淌与人类命运共悲欢的血液,而不是仅仅在个人情绪中不能自拔,创造一些仅仅私人片断式的作品,或者是缺乏艺术家本应该有的真诚,以艺术的名义攫取眼前名利。我想这才是我们当代艺术创造的正确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比传统艺术更加博大、深沉的境界来。这样的艺术在以后以其崇高的品位而屹立不倒,成为永恒!

注释

[1]《艺术广角》 1991年3期 80-81页

[2]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131页

猜你喜欢

后现代当代艺术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