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前景的忧思
2010-09-02胡春光黄娅
胡春光 黄 娅
【摘要】唤起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其深刻意认识到人类文化原本就是多元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更应如此。面对汹涌而至的文化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精神具有何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民族民间舞蹈长远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云南作为西部大省,其政治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提出了建成民族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进而提出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思想。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其不遗余力地进行社会宣传,配合各种政策扶持,确实给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派别林立、绚丽多彩的中国舞蹈大舞台上闪烁出自己的光芒,照射四方。
而我却对前途一片光明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担忧,似乎很不合适宜。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的担忧既合情,也合理。因为,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的的确确藏着一些隐患,在我看来,它们是致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目前,国家和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是一种有益也有力的外部环境,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的硕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起决定作用的内因。这种内因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民间舞的热爱、继承与发展才是民族民间舞蹈长远发展的永恒动力。
历史上有这样一些奇怪而有趣的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春秋战国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它以崭新的面貌获得了各个阶层的热烈欢迎,尽管大圣人孔子痛恨“郑声乱雅乐”,申说“放郑声,远妄人”,却无法阻挡民族民间舞清新自然的魅力,改变“礼崩乐坏”的事实;尽管在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之时,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统治阶级无情地禁止一切民族民间舞蹈活动,它却融入到戏曲艺术中,为自己争得了一小片净土,博取众长,艰难地获得了新生。究其原因,在于民族民间舞蹈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并能够符合其审美需求、体现其民族精神,是其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虽然历史上曾大力扼杀民族民间舞,但它仍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源远流长。可见,内因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岂能忽视!
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家和政府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却没有引起当地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的确,一些现实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例如,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很多是与宗教、祭祀等迷信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这种迷信色彩日益淡薄,很多已经变成了纯粹娱乐性质的舞蹈形式,而不再是一种仪式。这种不再“有意味的形式”,虽然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认可,但我认为它的群众基础是值得怀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得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他们而言,西方一些娱乐活动,也许同样具有诱惑力。唱卡拉OK,蹦迪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另外,民族民间舞蹈普及教育应该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可是,这种普及教育似乎同样步履维艰。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正朝着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迈进。面对丰富的教育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他们同样面临竞争,有着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和其他大中城市的学生一样,日常的学习任务已经让他们力不从心,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系统的学习本民族的民间舞蹈。
要解决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认为首先应该唤起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其深刻意认识到人类文化原本就是多元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更应如此。面对汹涌而至的文化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精神具有何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要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肩负起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神圣历史使命。我们要依靠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鼓足干劲,那么,保存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这一难题必定能迎刃而解。
最后,国家和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教育,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只有后继有人,才能不断为其增添新鲜的血液,才能保证其生生不息,千秋万代。
自上而下的推动固然能会有显著的效果,而自下而上的普及发展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平衡,永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舞蹈教育学》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 潘志涛.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