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
2010-09-02黄友均郑辉昌杨平王应陈强
黄友均,郑辉昌,杨平,王应,陈强
重庆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
黄友均,郑辉昌,杨平,王应,陈强
调查分析了重庆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认为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相对落后,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推动馆际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提高特色数据库建设水平。
重庆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调查
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1]。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包含规划、论证、收集、整理、加工、分类、网页建设与维护等环节,并涉及一些技术问题,也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重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通过访问主页、搜索引擎、电话采访等方式,对重庆市2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重庆市约有15所高校图书馆建有50余种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见表1)。
表1 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
重庆高校图书馆所建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
一是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的数据库。结合学校的重点学科来建设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突出学校自身特色。重庆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汽车特色数据库”和“生物医药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法府书香”,西南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库”,重庆医科大学建立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知识平台”等,这些均体现了各高校的办学特色,突出了其重点学科。
二是以馆藏书刊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特色数据库往往以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所有的特色馆藏为建设对象。如西南大学图书馆的“自建光盘数据库(世纪大讲堂、随书光盘)”、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的“缩微图书篇名数据库”等。
三是以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学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一些高校图书馆以此为对象组建特色数据库。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西南大学图书馆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重庆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本科生学位论文”等。
四是与区域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库。利用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独特资源,或反映特定地域和历史传统文化,构建特色数据库。如西南大学图书馆的“抗战文献库”,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抗战历史库”等。
五是以音像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以音像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如西南大学图书馆的“非主流音乐空间”等。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目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整体水平不高
在调查的重庆高校图书馆中,一些图书馆已建有特色数据库,但是大部分规模较小,数据量较少,内容不够充实,建设工作未得深入开展,系统的检索功能不强,没有高级检索,只支持基本检索。有相当一部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仍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仅限于将馆藏常规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2]。建成的数据库大多以书目、题录等形式为主。全文、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综合的数据库少见,缺乏对文献的次加工,且只提供模糊查询和简单的组合查询等基本检索,系统功能较弱。
(二)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较少
通过对所调查的特色数据库分类分析发现,反映学科特色的数据库较多,而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数据库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各高校重视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高校对地域文化文献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的优势,很好地发掘地域文化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联系不够紧密。
(三)开放力度小,资源共享度不高
目前,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缺乏资源组织的规范与标准。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比较注重保持自身个性发展,但存在无法交互操作、资源共享的问题,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利用。
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目前,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缺乏对特色数据库进行对外宣传的意识,向社会开放不够,大部分数据库都只为本单位服务,只有在校园网或者图书馆检索室才能检索到。
三、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对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搞好特色数据库建设,为外界了解重庆和重庆高校建设情况开启一个窗口,有利于推动重庆的建设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重庆市人力财力资源匮乏,导致现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相对落后。重庆市各个高校应该提高认识,找到差距,努力去争取各方的经费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及培训力度,为开发建设特色数据库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二)促进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应该在馆藏、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方面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应该大家分享。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各个图书馆相互合作,才能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为此,应该加强领导,促进馆际合作,统一规划,协调分工,形成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大联盟,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利用率的特色数据库,改善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自建自用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三)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
重庆地区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各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理论研究,为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目前,重庆地区各高校图书馆及相关工作人员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并不很重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技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只要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进言献策,必定会促进全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四)努力提升特色数据库质量
1.整合数据库资源
针对一些数据量少、不成体系或没有特色的数据库,要进行清理整合,或撤销建库,或与其他数据库合并,或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联合建库。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贵在“特色”,只有内容比较完整、特色比较突出,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数据库。
2.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数据库建设标准,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相互合作的基础。标准统一,对于提升质量,促进共建共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挖掘地方特色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庆的文化资源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三峡文化资源和重庆红岩文化资源。西南大学图书馆的“抗战文献库”,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抗战历史库”和“三峡数字图书馆”等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地方文化的数据库比较分散,而且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和阐释。如何挖掘和提炼重庆地方文化,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也是提升特色数据库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4.加强与用户的互动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一方面要在图书馆主页设立特色数据库专栏,并对每个特色数据库做简要介绍,向用户宣传介绍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数据量、特色和检索方法等,吸引和方便用户使用特色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注重用户对数据库的反馈意见,调查该数据库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数据库建设。
四、结束语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网络化的一项重要任务[3]。重庆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看,已建特色数据库规模较小,特色不突出,检索系统功能较弱,共享程度不高。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特色数据库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推动馆际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提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水平。
[1]李敏,王凭,白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难点与实践[J].情报杂志,2007(11).
[2]刘丽伟.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及分析.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1).
[3]黄晓斌,蒲筱哥.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7(5).
book=148,ebook=670
G258.6
A
1673-1999(2010)15-0148-02
黄友均(1979-),女,重庆铜梁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助教;郑辉昌(1965-),男,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