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0-09-02龙跃
龙跃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龙跃
分析了高校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在文理方向上应当各有侧重。财经类院校应侧重培养“技术型商务”人才,并结合地方产业特点细分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中,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
专业建设;电子商务;“技术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商务手段逐渐被社会接纳。2008年8月,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已有330余所(2001年仅13所),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有8万余人,每年毕业近2万人[1]。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却存在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平均为47%,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2]。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另有16%是因为供需双方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偏差所致[3]。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如何在短短的四年里面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电子商务本科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该专业核心课程,除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以外,还包括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是信息技术类课程占30%~50%,商务类(包括管理、经济、法律等)课程占50%~70%。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该校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共计设置课程43门,总学时2 728学时,总学分163。其中,工科基础课19门、学科基础课7门,技术与务实课17门[4],分别占课程总数的44%、16%和40%。如此设置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或者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结果却使得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而专业性不突出。按照这种课程体系培养的人才,不是专才,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毕业生难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者说缺乏岗位竞争力。
(二)教材不够成熟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因此教材建设也还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教材,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融会贯通,体现现代管理理论、方法、技术的极少。许多教材的命名也不规范,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部分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容易形成教学误区。
(三)实践教学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都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开发了与电子商务教学相关的实验软件和硬件平台。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建设固定实验室、搭建软硬件网络平台、购买电子商务实验模拟系统。这些实验模拟系统,多数是对业务流程的模拟,局限于认知教学,脱离现实的商业环境,不能反映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很难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专业化复合型师资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到底还是个新专业,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管理、贸易、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一部分本专业出身的教师主要是近几年才毕业的年轻人。由于存在学科领域的差异或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电子商务的专业教师队伍自身尚未形成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专业教学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二、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商务活动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要以解决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商务管理的实践问题为目标,不同的培养阶段,人才培养的层次应有所不同(如图1)。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服务行业,从事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网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业务流程规划与设计等操作层的工作,或在管理层从事部分管理工作。因此,电子商务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图1人才目标及其知识结构
笔者认为,理工类院校应侧重培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而财经类院校应侧重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管理的人才。这样,本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文理方向上各有侧重,更有利于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型商务”人才,毕业生熟悉商务管理,也熟悉信息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管理,其就业既适合于传统企业,也适合于电子商务企业。
三、“技术型商务”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关于专业培养方向
对于本科层次人才,社会需要的不是通才,而是专才。如何选择“专”的方向,需要结合学校的特点,考虑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财经类院校一般在市场营销、贸易、会计等方面拥有学科优势,而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不明显。在利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在传统商务中的应用和新的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为主要方向,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化配置,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同时,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及行业优势进行突破性发展。比如重庆地区制造业较发达,重庆的高校,就可以考虑确立现代制造业采购、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电子商务培养方向,这样就有充足的教学案例、实践与实习机会、就业等条件,容易形成学科优势。
(二)关于课堂教学
目前,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中,课堂教学也吸收了其他专业的经验,提倡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各种形式的教学。但由于目前电子商务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发展过快,加上新的商务模式层出不穷,因此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应设置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将学生自学、总结汇报和教师考核,以实践学分的形式纳入培养体系。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其数字化的特点,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教与学的互动环境,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开放的网络教学,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利用情境、协作、交互、设计等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来确定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譬如实验教学,在继续搞好模拟系统教学的同时,应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对一些相关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型商务”的核心——商业应用需求分析和商业逻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现流程和工作原理,为实现信息技术下的商务管理与创新打下基础;同时,把掌握的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用于解决实践问题(如excel、SPSS、E-views等工具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实现商务能力具体化。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学历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加强实践、实习环节。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能够反映岗位、职业、行业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可以由学校、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对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在基地中,通过直接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提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孵化和培养。如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小组,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创业门槛较低的优势,开展网上创业实践,实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普通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根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应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将企业、政府中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请进来”,参与课程体系、实验、实习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要安排专业教师“走出去”,进入企业和政府进行“深造”,实现对信息技术与商务的融会贯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另外,还应加强教师外语培训,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以便能够将国外发达的电子商务案例引入教学。同时,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企业的有关实践活动,不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社会各行业和各领域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持续、深入的发展将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根据学校各自的学科优势,在文理方向上各有侧重,有利于克服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培养“技术型商务”人才,并结合地方产业特点确定专业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才”,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
[1]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建新,张丽.全国每年电子商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EB/OL].http://career.eol.cn/article/20060605/3193199. shtml.
[3]汤苏宁,孙力.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
[4]吴应良,孙东川.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8).
book=169,ebook=748
G642.0
A
1673-1999(2010)15-0169-03
龙跃(1979-),男,重庆人,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物流与电子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