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0-09-01王海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能训练选项

王海燕

(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0)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王海燕

(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0)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选项课中学生的体能状况;教学内容、任务与目的;体能训练指导思想;训练方法、手段现状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了解决篮球选项课中学生体质日益下降,学生专项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对策.

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对策

篮球运动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统项目,多年来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篮球课进行学生自主选项,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从大学生体质测试统计数据来看,却出现了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趋势.这受到了教育、体育等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师、教练员的访谈,对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任务的深入了解后,发现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选项课中,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导致学生体育课锻炼方法掌握不科学、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大学生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结构与现状

1.1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结构

有研究根据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等理论作为基础,结合篮球运动的特征与本质,参照日本福田等人对体能所作的分类,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主要分为形态、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结构主要分为形态、生理机能、心理能力.

1.2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学生体能现状

篮球专选班的学生来自于非体育专业的各个专业,他们入学时对身体形态的标准不像体育专业学生那样有专门性的限制与要求,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好学的进取心,希望在大学的篮球课堂上得到技术、战术实践与理论水平的提高.

1.2.1 形态

据统计,在篮球专选班的大学生男生平均身高172.4CM,女生161.7CM,男生190CM以上的占0.81%,180CM到190CM的占9.6%,180CM到170CM的占67.3%,170CM到160CM的占21.55%,160CM以下的占0.74%.女生180CM以上的占0.78%,180CM到170CM的占9.62%,170CM到160CM的占76.4%,160CM以下的占13.2%.由表可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计算标准体重的方法: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 60﹪=标准体重,体重表现偏轻.

表1 篮球专选班大学男生形态分布

表2 篮球专选班大学女生形态分布

1.2.2 生理机能

大学生运动能力由于个体的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整体状况参差不起.在对篮球专选班大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如速度能力、跳跃能力、一般耐力、专项技能作为一级指标,对大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能力、协调性、时空感、即停即起的能力进行测试.调查选取了,三角折返跑、助跑摸高、3200M跑、大负荷练习后,不同位置的接即停球跳投与大负荷练习后的定点投篮作为构成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通过打分定量评定,按分排队.测试在选项课中进行分三次进行.

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专项体能整体水平不高,如身体机能本身差异的因素、城乡因素、中学时期篮球专项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引起的差异显著.同时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也反应出身体素质不佳.根据对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专家的访谈中,得出大致情况,大部分学生的一些专项能力处于未发掘状态.表现出的多是与生俱来的或模仿等状况下表现出来的.个别学生在少年时期经过专业或业余的篮球训练,从而具备专项素质.由此可见,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篮球专项体能和体质有很大的空间.

1.2.3 心理能力

在对篮球专选班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后,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行动性心理能力,如攻击欲望、破坏、勇敢、斗志等方面,相比较防御性心理能力,如冷静、判断、逆境应对能力,要表现出稍强的趋势.但是,积极合作、勇于牺牲、逆境应对等方面做得不够,这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理解、对技战术的掌握、个性行为特征、心理年龄、阅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2 篮球选项课中体能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篮球选项课中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的制定缺乏延续性,思想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通常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并使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中心.但是忽视了学生运动实践能力与身体素质提高的培养,影响学生对篮球运动本质内涵的理解,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与延续.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在对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他们中75%认为这样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2 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观念上存在误区

在高校中篮球专项课教师,由于学历、年龄、教龄、运动经历存在差异,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对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整体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忽视了体能的作用.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选练,二是将体能训练脱离了篮球运动的特质.

2.3 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手段与方法与专项结合不紧密,与一般体能训练混淆

在篮球选项课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自己运动经历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训练,忽略了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主体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方法与手段陈旧,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专门的制定训练计划与教学方法手段.往往将体能训练采取田径运动来代替,用一般体能训练来进行专项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与专项特征规律相脱离.

2.4 体能教学与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高校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缺乏计划性,表现在训练、教学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与手段简单雷同,通常照搬或借鉴成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由于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没有科学的训练监控,在教学训练中常出现学生受伤的状况.体能训练不能搞突击,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靠几节课,不可能一劳永逸.

2.5 篮球专项课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教学考评基本上分为5部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考勤、课堂态度.通常技术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占40%-50%左右,而技能却占其次仅占到30%-20%左右.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推行选项课后,学生的身体素质考核比例大幅下降,因而也出现了学生身体素质趋于下降的趋势.篮球选项课考核通常以技术评定为主,结合定量标准来对学生学期成绩进行评价,体能方面通常以女子800m跑、男子1000m跑、立定跳远等项目来进行测试,脱离了篮球运动本质特征.

这样的考核标准,在篮球运动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及教育的公平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忽视了学生由于先天、地域等因素引起的“能力差别”,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学习目标”,而且忽视了学生学习篮球项目的意义.评价内容单一,视角较狭窄,分布的不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都是挫伤,对“终身体育”的推广有制约作用.

3 解决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提高高校篮球教师对体能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国际最新的体能训练方法,通过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篮球专项课体能训练的认识与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认识到体能训练不仅对于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将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用于教学,吸引学生.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3.2 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与特性.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将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并区别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丰富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将体能训练有计划地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3.3 优化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计划、进度的设置,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任务、目的,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加强教学效果的可延续性,增强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3.4 科学、合理、与实际相结合地制定考核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技术、战术、体能等全面的考核,用考核来检验教学,用考核来促进学生学习、锻炼.将体能考核在整体考核的所占权重提升.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和锻炼意识.切实解决新形势下选项课出现学生体质下降的实际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篮球专项的学习,身体形态与体育专业相比较存在差异,体重与身高、年龄、性别等指标综合比较,偏轻.体质健康状况一般.专项生理机能测试结果参差不齐,城乡差异较大,中学体育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学生积极、勇敢但是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欠佳.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待培养.

4.2 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任务的设置缺少延续性,考核内容的设定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篮球运动的本质结合不紧密,考核标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4.3 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比重较轻,训练方法、手段简单传统缺乏创新.没有将一般的身体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有效的、科学的区分、结合.训练理念上存在误区.

〔1〕中国篮球协会·2005年全国篮球体能教练员培训班教材汇编[Z].2005.

〔2〕姚明直言国家队软肋:我们的体能训练太差[EB/OL]http: //news.sports.cn/basketball/nba/ym_rocket/yao_news/200 -08-27/656046.html?.

〔3〕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3-8.

〔4〕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1,13(9):38-46.

〔5〕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2):49-52.

G841

A

1673-260X(2010)05-0127-02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选项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幼儿篮球运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