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课程资源,提高随笔教学有效性

2010-08-3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课程资源

孟 群

【摘 要】随笔写作有利于学生率意表達,抒发真情实感,提高写作水平。将随笔教学与学生思想结合,与自然环境结合,与课外读物结合,与探究学习结合,与重大事件结合,与时代发展结合,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促使学生写出言之有物、个性纷呈的好文章来。

【关键词】以读促写 随笔教学 课程资源 生活积累

随笔因不受题材、文体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写随笔时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受到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很多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坚持随笔,但是由于过度强调“随”,而缺乏有效的指导,随笔的写作呈现出了杂乱无章的状态。随笔到底应该怎样写?解决随笔无效、低效问题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到哪儿去找“米”下锅呢?其实语文课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尤其是那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它们无一不是字字珠玑,文质兼美的。除此之外,生活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读促写,是语文老师应该遵循的既传统又现实的写作教学思路。

一、与学生思想结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应该是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却十年如一日地让学生写《寒假见闻》、《我的妈妈》诸如此类的作文。平心而论,这样的题目既空又大且旧,我们又怎么能埋怨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呢?了解学生的心理,寻找随笔写作与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比如上了《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笔者曾让学生以“——,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随笔。十来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张扬,与父辈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与争执,学了《羚羊木雕》肯定会有所触发。不出所料,有学生写了《我的周末我做主》一文,就参加周末辅导班这一现象,向父母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劳逸结合的美好愿望;也有学生以《生活需要七彩阳光》为题,就父母亲只重成绩,不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的现象,表达了21世纪不需要只会读书而不会生活的人的深刻认识。

二、与自然环境结合

新课标明确规定“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上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谁不说我家乡美——说说余姚》为题写一篇随笔。结果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一篇篇亮丽的文章:历史老人在向我们娓娓叙说了闻名于世的河姆渡遗址文化的璀璨;美食家向我们介绍余姚风味独特的丈亭镇杨梅,口感爽脆的临山榨菜,营养丰富的河姆渡镇茭白,形美色佳的余姚蜜梨;导游领着我们去瞻仰河姆渡遗址,参观最大明宫式寺院的“天下玉苑”,去天然氧吧“四明湖国家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又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一举两得。

三、与课外读物结合

在上过一些课文后,我们语文教师往往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到相关的课外读物上去,来培养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比如上了《智取生辰纲》,就要求学生课外读《水浒》写随笔。有的同学从正面讴歌梁山好汉的见义勇为、聪明智慧、敢于反抗并善于放抗;有的同学读出了官逼民反,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真理;还有的同学慧眼独到,看到了梁山好汉对普通百姓的暴戾甚至是视人命为草芥,并对其进行批判。看到这样的随笔,立足于课文,延伸到课外,并且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怎能不令人心生喜悦?

四、与探究学习结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数之不尽的资源使得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的领域有多么宽,语文的舞台就有多么大。比如进行《我也追星》这个活动,就可以巧借星光。当我一提起周杰伦的名字的时候,全场就沸腾了,整个教室人声鼎沸,尤其是那些平时吝啬得只会说“是”或是“不知道”的同学都显得异常兴奋。问他们喜欢周杰伦的什么,都异口同声地说:“歌唱得好。”在这个活动课上,他们成了老师,因为对周杰伦的喜爱,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是详尽至极。而后笔者又引进了很受年轻人青睐的“我爱记歌词”这个模块,出示了《青花瓷》这首歌曲的部分歌词,要学生来填句。出于浓厚的兴趣,学生都变得能言善道了,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往日,令人赞叹不已。最后组织了“明日新星你我他”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填写歌词,谱写我们青春的乐章。

五、与重大事件结合

学生不应该只会读书,更应该要关注生活。这不仅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需要,更是融入社会的前提。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说就是了解天下大事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我们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快捷、更为丰富的信息。这又为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热点提供了可行性。比如上了《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我就补充了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的有关图文资料,要学生量力而行为他们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出示了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结果学生群情激昂,每一个人都写出了他们对英雄的赞美,对祖国的祝福。这样的动笔既能够加强语言的赏析与训练,又能够迁移知识,关注生活。

六、与时代发展结合

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同一堂课,每一次上都应该力求有新意。比如上“走上辩论台”的活动课,以前都是用传统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的,就是组织学生上课辩论,下课以后再整理成文。总觉得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效果也一般。有一次接触到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已经是网络时代了,我们的学生都是电脑高手了,为什么不利用网络来进行这个活动呢?于是一改以往的思路,首先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索网络热帖,选出有争议并值得探讨的话题作为辩题。一听到辩题可以自己选,而且还可以合法地上网,学生甭提有多高兴了。接下来的环节同样精彩,要学生在网上用他们最喜欢的样式进行辩论。结果有的小组采用了在论坛上跟帖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小组的几位同学在QQ上通过群聊的方式来各抒己见,还有小组在QQ空间里转载了有争议的帖子,然后采用留言回复的形式来讨论……最后各组进行了一个汇报展示。活动结束了,但是学生却意犹未尽。这样的课给了学生很多启发,让他们知道了语文无处不在,写作可以是苦差也可以是精神的享受;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与时俱进”不应该是一句空话,一篇教材的处理不能十年如一日,旧瓶得装上新酒才能够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规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当然,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怎样最大程度地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更多语文教师的努力。生活中有语文,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语文中有生活。语文是感性的,语文学习也应该主要从感性体验人手。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与把握,对教材文本的准确感悟和体验,是新课程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自从实行了“六个结合”的实践以后,学生的随笔写作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取材变得新鲜,形式更加多样化。当然了,从要学生写到学生要写,从千人一面到个性创新,可谓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中。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课程资源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