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文本真义与批注式阅读法

2010-08-31李陇耕邬文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李陇耕 邬文全

【摘 要】批注式阅读法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种批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内在意蕴,把握文本的精神。本文对批注式阅读法的方法及意义作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批注

一、倡导中学生适用的“批注式阅读”

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焦点,批注式阅读法是文本解读最有效方法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阅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把阅读所得、所思都写(批注)在书眉页侧,与正文相映成趣。

批注阅读法古已有之,谓之评点。唐代有诗文评点,后来又出现小说评点。张竹坡、金圣叹以及脂砚斋等才子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并创下一门学派,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外国的典型事例——列宁读书时常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注释。有时还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的《哲学笔记》,就是列宁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前人的评点包含叙事结构论、文理章法论、修辞论等学术内容,而本文所提倡的中学生可为的“批注式阅读”主要是指文本内容的探寻,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文化熏陶和陶冶,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方式有:①注解式。②摘录式。③补充式。④感想式。⑤质疑式。⑥评价式。⑦删减式。

二、以阅读经典为主,以阅读现代散文为入口

语文教学的任务几乎都是在阅读教学中得以落实的。阅读教学就是读懂文句、品味意境、领会内涵。这是积淀文化素养、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阅读,课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倡导多元阅读的今天,学生的阅读视野很开阔,然而各种思潮奔涌而来,有时不免泥沙俱下,给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带来迷惘甚至伤害。而阅读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濡染了历史的沧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一定的距离,但无比厚重的精神价值和精湛的文化艺术蕴涵却能穿越岁月的长河,值得学生细细地品味。因此,课程标准指出“选读古今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增强文化意识,学校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一要求实际上提出了阅读经典文化与文学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阶段,我要求学生每周定量阅读文化经典或文学名著。在实践批注式阅读法之初要求阅读《论语》《孟子》,学生可以对其中任意一段、一句进行批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就读完了《孟子选注》。

现代散文,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思想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因此,中外优秀散文成为开展课外批注式阅读的最好切入点。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是在课堂示范后延伸向课外的。在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精读篇目《动人的北平》时,我就用老舍的《想北平》、舒婷的《行行复行行》来进行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的比较迁移;指导自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后,我就印发《我与地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史铁生的思想历程、文章风格。

三、自主批注,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文学特性,从作品中理性概括出来的“主题思想”,不是主体心灵,不是作家的精神活动,不是作家的情感世界,更不是审美情感。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体验。在阅读学生的批注时我发现,能有“惊语”的,不是那些默默只懂记笔记的学生,而是那些有自己独立思維能力、有探究精神、有一定文学素养的“有个性”的学生。

基于批注式阅读的诸多利益,我把批注训练形成课外阅读的常态。具体做法是:

1.定量定时。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持之以恒才可能有收获。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每星期都给学生批注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安排时间,然后由教师评改。

2.交出选文权。开始实践批注式阅读时,由老师推荐篇目,学生接受的是老师有目的的安排,因为篇目受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我鼓励学生推荐篇目,并予以奖励:在印发的篇章上标注推荐者班级、姓名。不久,学生就推荐了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从《读者》、《中外优秀散文选》中选出的好文章。

3.交出判定权。学生的批注有的是“有句无篇”的,即“旁批”;有的批注在原文的后边,是着眼于全篇的,称“总批”。阅读中要求学生每次至少完成旁批、总批各一段。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开始是分散的,批注后还要“集中”。由老师筛选、修改;再由学生编辑、整理,最后印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看到同学们的精彩批注了。

4.适当奖励。每个月可评选批注积极分子进行奖励。学校专刊“经典注我”,为师生开辟了一片阅读者交流的天地,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批注的舞台。后来他们的批注被大量发表在各级报纸上,他们参与批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实践一段时间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阅读更独立自主了,对文章的见解更具个性化了。

以下是学生对《论语》的批注选例:

(1)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不敢自称圣人或仁人,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许,“为之不厌”是指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操守自己的良知,经由自我砥砺,追求完美人格;“诲人不倦”则是将自我拥有的知识与道德,传授他人,使他人成为圣人、仁人。

(2)子曰“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产做人谦逊,事君敬顺谨恪,他照顾人民,使人民享有惠利,他使用民力,很节制、很合宜,真是春秋时的杰出政治家。

(3)子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内在的心性修养深厚,表现在外的气象自然中正平和。孔子的学问修养深厚,表现出的容色神态:温和中有几分严肃,使人感动亲切;威严却不刚猛,使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对人恭敬而又安详,不做作而又自然。真圣人啊!

四、在实践中探索、坚持

开展课外的批注式阅读法的实践,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学生的反应也不可能始终积极,常常受到其他学科的冲击。如何调动学生长久积极地阅读,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如何在假期中落实、反馈,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和方法:

(1)优化选文质量。让选文适合多数学生,实现既贴近学生,又提升学生的目的。

(2)及时反馈。如果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批注如石沉大海,自主阅读变成了放任随意。对于在批注中普遍存在的忽视重点、错读内涵等情况,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加以引导和纠正。

(3)借助班级网页等办法,创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的批注不依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依赖纸质媒体,在放假期间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

我们的实践处在初始阶段,难免错误,但我们看到批注式阅读法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认为它值得坚持。语文学习方法是多元的,而每种学习方法对不同的学生的适用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才是最好的,我们还将继续探求下去。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一中;福建省厦门二中。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