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 20-69岁人群BM I及百分位研究

2010-08-29张艺宏苏全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曲线拟合四川省体质

张艺宏,苏全生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 20-69岁人群BM I及百分位研究

张艺宏,苏全生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究四川省 20-69岁人群BM I特点,探索用百分位数法评价BM I。方法:取 2005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老年 31 477人的BM I指数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结果:四川省 20-69岁人群总体、男子、女子BM I为 22.80±3.06、23.05±2.99、22.55±3.11kg/m2。BM I分层统计体重偏轻、正常、超重、肥胖的百分比,男子为 5.1、58.8、30.6、5.5,女子为 7.1、63.3、24.1、5.5;不同性别在体重偏轻、正常、超重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拟合显示男子BM I从 20岁到 30岁快速增长,30岁以后保持稳定,女子BM I从 20岁缓慢增长,直到 54岁趋于稳定。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男子为 21岁、28岁,女子为 31岁、41岁; BM I峰值年龄为男子 45岁、女子 58岁。结论:BM I分层、触发年龄、BM I峰值年龄有性别差异。用百分位数进行 BM I评价可反映群体资料中BM I动态变化,亦可准确反映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BM I;百分位;触发年龄;BM I峰值年龄;四川

BM I(BodyMass Index)也称为体重指数或身体质量指数,BM I=体重(kg)/身高 (m)2,它反映了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将它作为判别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对 BM I分层尚有不同标准,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IOTF)认为 18.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取 2005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 20-69岁 31 477人的身高、体重数据,换算成 BM I指数,其中男子 15 711人、女子 15 766人。该监测为随机整群抽样,涵盖四川省各市地州和城镇、农村。对比资料取自 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组、老年人组 BM I指数均值[7],及 2005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组、老年人组 BM I指数均值[8]。

1.2 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Excel2003和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率的显著性差异用 u检验,检验结果以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图表由 Excel2003生成,拟合曲线采用多项式6阶[9]。

2 结果

2.1 BM I的水平与分布 四川省 20-69岁人群总体BM I为 22.80±3.06kg/m2,男子 BM I为 23.05±2.99 kg/m2,女子 BM I为 22.55±3.11 kg/m2。BM I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总体、男子、女子均为正态分布,男子分布的偏度 0.494,女子分布的偏度0.642。

2.1.1 频数分布 每单位 kg/m2的频数反映了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见图1)。

2.1.2 BM I标准分层分布 按WGOC制定的中国人BM I标准进行分层统计,结果见表 1。

表 1 四川省 20-69岁人群BM I分层结果

u检验显示,女子体重过轻者多于男子(u=7.42, p<0.01),女子体重正常者多于男子(u=8.18,P<0. 01),男子体重超重者多于女子 (u=12.93,p<0. 01),男女在肥胖人数的比例上无差别。

2.2 BM I纵向与横向比较 四川省 2000年与 2005年的BM I比较:2005年男子在50-54岁组、55-59岁组较 2000年下降 0.3kg/m2、0.1kg/m2,而在其他年龄组增加 0.1-0.4 kg/m2;2005年女子除在 55-59岁组较 2000年增加 0.1kg/m2外,在其他年龄组下降 0. 1-0.4 kg/m2。总体上看 2005年男子 BM I有小幅增加,女子BM I有小幅下降。

2005年四川省与全国BM I年龄分层比较,四川男女各年龄组BM I均值低于全国水平,男子低 0.2-0.9 kg/m2,女子低 0.1-0.7kg/m2。

2.3 性别年龄分层BM I百分位数 分性别计算每一岁的 P5、P10、P25、P50、P75、P85、P90、P95,得到百分位数图(见图 2、图 3)。

2.4 曲线拟合 对得到的百分位数曲线进行多项式(6阶)趋势拟合,得到 BM I百分位数拟合曲线图 (见图 4、图 5),其拟合 R2值见表 2。曲线拟合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选择最优的曲线模型。对各年龄段BM I平均值模型拟合,经多次模拟比较,多项式(6阶)趋势拟合为最好。

表2 曲线拟合R2值

从拟合曲线图看,男子BM I从 20岁到 30岁快速增长,30岁以后保持稳定;女子 BM I从 20岁缓慢增长,直到54左右岁趋于稳定。按WGOC制定的中国人BM I标准,四川省男子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为 21岁(P85≥24kg/m2)、28岁(P95≥28kg/m2),而女子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为 31岁、41岁。BM I峰值 (P50最高值)男子在 45岁出现(P50=23.5kg/m2),女子在58岁出现(P50=23.7kg/m2),峰值年龄维持时间男子为 45-49岁、女子为 58-62岁。

3 讨论

3.1 体重超重现象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回顾了 2005年四川省 20-69岁人群的 BM I,并与 2000年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发现 5年时间的 BM I差异甚微,因此利用 2005年资料对BM I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统计表明,四川省 20-69岁人群在超重、肥胖比例上总体达到 27.4%、5.5%,男子、女子分别达到30.6%、5.5%、24.1%、5.5%。在超重人数比例上,男子显著多于女子(u=12.93,p<0.01)。而同期,湖北男女超重与肥胖分别为 33.6%、7.8%、23.3%、5.2%[10],全国成年男性肥胖率为 9.3%、成年男性超重率达 33.2%。虽然四川省 20-69岁人群的BM I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但体重超重与肥胖相加达到32.9%,成为肥胖流行的巨大基数,值得引起重视。

3.2 关于曲线拟合 以非追踪横向断面样本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推断时,将分析对象放在动态变化过程的系统中进行研究,通过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变换,揭示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11]。2000年,美国 CDC公布了BM I增长图表,并建议其使用于确定超轻(<第5百分位的 BM I)、超重 (第 85到低于第 95百分位的BM I)、或肥胖(≥95百分位的 BM I)的儿童[12]。本研究参照此方法,针对BM I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动态性的特点,引入曲线拟合的概念与方法,将非追踪横向断面样本调查数据转换为纵向连续性数据时,采用百分位数法进行统计,对各年龄段BM I均值断面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形成断面资料纵向拟合图形,使动态变化趋势显著增强。

3.3 BM I有性别、年龄的差异 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提出用BM I诊断肥胖时应考虑性别、年龄差异的影响。何英剑等人[13]的研究结果提示,考虑性别、年龄因素的BM I诊断标准能更真实地反映人体脂肪含量。本研究通过对 BM I进行分层统计和 u检验证明 BM I有性别差异,通过拟合曲线证明男子 20-30岁、女子 20 -60岁有一定的年龄差异。

3.4 利用百分位对 BM I的评价 拟合曲线显示,四川省男子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为21岁(P85≥24kg/ m2)、28岁 (P95≥28kg/m2),而女子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为 31岁、41岁。图 6显示了 BM I切点与百分位的关系:触发年龄意味着从此点 (年龄)开始将有超过 15%的人出现体重超重、有超过 5%的人出现肥胖,也即意味着从此点开始 BM I=24的百分位将低于P85、BM I=28的百分位将低于 P95。

BM I峰值(P50最高值)男子在 45岁出现 (P50= 23.5kg/m2),女子在 58岁出现 (23.7kg/m2)。峰值年龄及其维持的时间是BM I均值最高的年龄段,也是超重、肥胖比例最多的年龄段,男子为 45-49岁,女子为58-62岁。

本研究采用百分位数法研究BM I趋势,首次提出触发年龄以及BM I峰值年龄的观点,丰富了群体资料中观察BM I动态变化的方法,为预测分析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提供了客观合理的界值点。

[1]张伋,马军等.基于 BM I判定超重肥胖 4个标准的比较

[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07-210.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 35(5):291-292.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 -102.

[4]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bout BM I for Children and Teens [EB/OL].: http://www. cdc. gov/ healthyweight/assessing/bmi/childrens_bmi/about_childrens_bmi. html,2010-2-10.

[5]乌云格日勒,陈勇等.根据 BM I和体脂百分比标准判别成人肥胖度效力的评估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 (1):51-56.

[6]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 BM 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7]四川省体育局.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R].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32.

[8]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北京: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5:

[9]微软公司.为数据选择最佳趋势线[EB/OL].http://office. microsoft.com/zh-cn/help/HP052623212052.aspx,2010-2-7.

[10]杜亚雯,范家成,杜忠林.湖北省成、老年人体育锻炼与BM I及体质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 107-110.

[11]姜一鹏,姜达维.天津与全国城市汉族学生 BM I拟合后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521-525.

[1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ssessment of BodyMass Index Screen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EB/ OL].: http://www. cdc. gov/mmwr/preview/mmwrhtml/ mm5817a3.h tm,2009-5-8.

[13]何英剑等.性别、年龄对成人BM I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441-443.

Study on the BM Iand Percentile among People Aged Between 20 and 69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Yi-hong,Su Quan-sheng
(Chengdu Sport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s at studying the BM I characteristics for people aged between 20 and 69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exper imenting with using the percentile method to evaluate BM I.Methods:BM I index of 31477 persons among those whose physique wasmonitored in Sichun province in 2005 is studied bymeans of statistics and the curve-fittingmethod.Results:BM Ifor the group in general,the male group and female group is 22.80±3.06,23.05 ±2.99,22.55±3.11kg/㎡ 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 for people of underweight,normal weight,and overweight through BM I stratified statistics is respectively 7.7,58.8,30.6 and 5.5 for men and 7.1,63.3,24.1 and 5.5 for women.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ercentage of under weight,nor mal weight and over weight.Curve-fitting shows that BM I index increases sharply in men from 20 to 30 and maintains stability after 30,while BM I index increases slowly in women from 20 on and becomes stabile until 54.The age for likely over weight and obesity is 21 and 28 formen but 31 and 41 forwomen.The age forBM Ipeak value is 45 formen and 58 forwomen.Conclusion:There are sex difference in BM I stratification,age of likely obesity,and age for BM I peak value.Using percentile to evaluate BM I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 in group data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individual in the group.

BM I,percentile,age of likely obesity,BM Ipeak value,Sichuan

G804.49

A

1001—9154(2010)05—0067—04

book=67,ebook=189

G804.49

A

1001—9154(2010)05—0067—04

四川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6-135

张艺宏,男,四川达县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国民体质研究。

2010—03—22

猜你喜欢

曲线拟合四川省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基于MATLAB 和1stOpt 的非线性曲线拟合比较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曲线拟合的方法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应用曲线拟合法优化油井合理沉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