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战略研究

2010-08-29黄北翔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湖南乡镇农民

黄北翔,杨 锋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新时期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战略研究

黄北翔,杨 锋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采用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发现湖南农村体育设施资源严重不足,体育场所被侵占挪用现象多;农村体育组织以“基层和村委组织”为主,缺乏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农村体育经费缺口很大,与收入增长不成比例;湖南农民体育活动多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结果表明:湖南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要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健全湖南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体育发展保障机制;以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为龙头,建立综合性、民族性、地方性的体育竞赛制度;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的发展战略。

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战略

2010年 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三农”问题上他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1]。农村体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其开展的好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可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大省湖南,截止到 2008年末,全省户籍人口总数达到 6 84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3 959.95万人,占 57.85%[2],其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农村乡镇和城镇社区体育发展力度,加强乡镇和城镇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一批示范性全民健身工程……”。

2010年作为湖南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与“十二五”规划编制起草年,湖南农村体育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没达到“规划”的预定目标?湖南由于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三农”问题具有的典型性,湖南农村体育应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这也对中西部诸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普遍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主要以走访与调查的湖南省桃源、洞口等 11个地区农业人口 50%以上的县级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体育管理者和农村体育活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课题跟随《湖南全国体育先进县调研报告》小组从 2009年 2月中旬开始至 5月中旬为止,累计行程4 000公里,深入到湖南娄底、邵阳、岳阳、长沙、常德、益阳六市近 40个县 (市、区)的乡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走访了桃源、洞口、汩罗、涟源、新化、沅江、双峰、邵东、绥宁、安化、安乡等县级市 (区)、乡镇、村,实地考察了各乡镇、村体育场馆利用、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发放问卷调查了村民体育健身锻炼情况,与各县(市、区)党政领导、体育局长、群体科长、科员、体协会长、会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老师、俱乐部老板、城镇居民、乡村农民等多位社会群众进行了座谈或深度个人访谈,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关于农村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2.1.1 场地设施情况

截止到 2008年底,全省体育场地 21 302个。其中,体育馆 142座,运动场 656个,各种训练房 20 352个[2]。全省大约有 89 400个行政村,但只有 12%的乡镇有体育场馆,6.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远远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200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其中农村只占十分之一,平均数万农民才拥有 1入 4 512.50元,同比增长 15.6%,但 2008全年只有882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比增长仅6.2%。全省平均每个乡镇拥有 200米跑道以上田径场的数量仅为 0.87片;11个比较贫困的山区县所辖的 247个乡镇均无 200米跑道以上田径场;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篮球场个数为 4.1,平均每万人不足 1.4个,全省农民人均体育公共场地面积仅为 0.07m2,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40%都不到[3]。

与此同时,体育场所被侵占挪用现象多,设施陈旧器材少,许多乡镇所属学校的体育场地,平时通常都不对外开放,仅限于学校自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有的篮球场、乒乓球台以及棋牌室等,也仅限于本单位职工及家庭使用,绝大多数都不对外开放。由此算来,真正供农民群众使用的体育场地少而又少,农民活动场地紧张。1987年,桃源县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体育先进县,当时作为全国先进,“四大件”一应俱全。现在,原体育馆早已被拆除开发作为商贸城,而现有的体育场为后来搬建,除了一个临时搭建的看台 (看台也是危险建筑)和一间下雨即漏的简易训练馆外,别无他场,杂草丛生,其它场馆消失殆尽[4];娄底双峰县农村沙塘中学 560人,甚至没有操场,学生体育锻炼就是课间操时间就在学校周围的山上“跑操”。青树中心学校

6 000余名学生,体育器材不足 1万元,农村学校体育不容乐观。

2.1.2 组织与管理情况

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就很难开展起来。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村管理组织体育活动的专干几乎为零,更毋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没有体育专干及管理水平较低已成为限制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相应的组织者,影响了上下联系,农村体育活动便成了盲点。全省 70.6%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或村是否有体育组织时,答案为“不清楚”或者“没有”。现有农村体育组织的类型,以“基层和村委组织”为主。这些体育组织大多尚无固定的活动点和负责人、缺乏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

目前湖南全省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3万多人,但分布极不均匀,其分布情况见表 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显然不能满足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要求。

表 1 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分布

2.1.3 体育经费情况

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据调查统计,2001-2003年期间,我省57个县市区平均年度经费财政拨款为 20.72万元/县,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 0.21%,居民人均体育经费为0.3476元;县市区体育局实际支出平均为 40.13万元,负率为 48.36%。2005-2007年间,所调查的我省54个县(市、区)平均年度体育财政拨款为 46.16万元/县,占县市区财政收入的 0.098%,拨款额有了较大增长。这期间,各县市区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体育事业费所占财政收入比例则呈大幅下降趋势,可见体育事业费投入增长率与财政收入率不同步。同时,县 (市、区)体育局平均年度实际支出为 81.9万元,负率为 43.6%,较上一个时期仅下降近 5个百分点。无明显差异性;居民人均体育经费 0.8332元,比上个时期有较大增长。具体到每个县,差异很大[4]。对于体育经费是否充足的问题,不到 8%的受调查者认为,乡镇体育经费有一些缺口,另外 92以上%的人认为,经费缺口很大;与此同时,96%的受调查者认为,缺乏经费是乡镇开展体育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已成为制约农村乡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瓶颈。

2.1.4 农民参与健身锻炼情况

湖南省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有钱、有时间也不愿参与体育锻炼,部分农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据对一百户乡镇居民休闲活动的调查,其休闲爱好见表 2:

表 2 湖南省农民休闲爱好活动分布上情况

调查表明我省乡镇农民主要以玩牌、看电视度过余暇,在湖南很多农村地区存“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的说法,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尚未真正进入农村居民生活。

同时,虽然 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 805元,比上年增加 427.62元,增长 12.7%。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 16.3%、4.5%和23.9%。但据问卷调查统计,愿意花费在体育健身(包括购买运动衣物、体育器材、进入营业性体育场所)方面的农民年人均不足 60元,仅占总消费支出的1.6%。

在仅占 1.14%爱好健身锻炼的农村居民中,健身锻炼最喜爱的项目是篮球,其他依次为乒乓球、足球、跑步、舞龙舞狮、龙舟、武术等项目。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多选择早上和晚上,其次是中午和双休,地点多选择乡镇的体育健身场所、广场和宽广道路上。

从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来看,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是个人自愿,参加县、镇一级的或和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与比赛的相对较少,统计表明,湖南省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48个县市平均为 4.9次,平均参人次为 12 554,占县均人口的 2.06%。乡镇平均举办比赛 1.8次,平均参赛人次为 688,占乡镇平均人口数的 2.75%。真正组织和指导农民开展体育活动和锻炼的机构不多,加之我省农村的经济实力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以致农民体育活动多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2.2 制约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 湖南农民经济基础薄弱,整体生活水平不高

目前湖南农村农民经济相对东部沿海省市农村基础还十分薄弱,整体生活水平偏低。虽然国家及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贫”等惠农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农民的贫困问题,城乡贫富分化日趋严重。2008年虽然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4 512.5元,比上年增长15.6%;但仅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21.2的32.6%,也未到达 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 761元的平均水平。湖南农村农民经济薄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日益突出将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是基础,物质是保证,目前我省农村经济基础差、生活水平低下的现状是制约我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2.2.2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健身锻炼认识不足,健身宣传难度加大

我省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反映我省农民整体性水平的基本要素,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就不可能有健身锻炼对人身心健康具有巨大作用的正确认知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而且,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乡村农民思想解放的步伐缓慢,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发展的理念、办法、措施以及精神风貌比较陈旧,上述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我省新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2.2.3 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农村体育资源严重不足

我省绝大部分农村中,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投资更是缺乏,现阶段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城乡体育差别要素的不平等流动使得我省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远远落后于我省的城市,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农村缺乏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没有办法进行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不协调,是影响和制约新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2.2.4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

据调查,我省农村体育的开展与乡(镇)领导的兴趣、爱好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乡 (镇)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其乡 (镇)农村体育活动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农村工作的一些困难就容易解决,相反,得不到领导重视的乡(镇)的农村体育工作就很难开展,随意性强。加之一些乡镇仅重视经济建设工作,体育部门的职能被削弱,有的乡、村管理组织体育活动的专干几乎为零,严重的制约我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时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但是目前,我省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缺失,城乡体育指导员发展失衡,特别是农村村级体育指导员的缺失,是影响和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又一原因。

2.3 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

2.3.1 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中

体育设施是发展农村体育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的根基。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从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发展奋斗的重要时期。没有全省

3 959.9万农民群众体育的发展,就没有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一定要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要把农村体育纳入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事关农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体育事业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在乡镇政府这一层次同样需要规划建设的系统化[5]。

要着眼普惠公益,创新多元筹资机制,让各地通过“器材捐赠、镇村(企业)出地、村民出工、财政支持、社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难题。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6]。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于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7]。同时,相关人士建议,目前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实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时也将体育设施考虑进去,并将体育和文化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农村文化大院中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额外投入,是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好模式[8]。

2.3.2 健全湖南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体育发展保障机制

人是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就很难开展起来。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村管理组织体育活动的专干几乎为零,更毋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

所以,农村体育顺利开展的关键还有赖于健全的体育管理体制。各地有关农村体育工作经验表明,“放任自流”或“救火队”式的应急管理均严重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9]。首先应该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为搞好体育工作,政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建立文体站 (或体育办)等机构,配备文体(体育)专干;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保证农村体育管理的日常化和农村体育赛事的制度化。我省农村体育的管理模式走体育与文化结合的路子也是切实可行的。大多数乡镇在没有独立的体育组织和专职体育干部的情况下,文化站站长担当起体育组织、领导的责任,实际上这也是体育文化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农村机构改革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省各乡镇还应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会团体,通过体育社团来进行农村体育的日常指导与辅助管理,走社会办体育的道路。

2.3.3 以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为龙头,建立综合性、民族性、地方性的体育竞赛制度

在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掌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采取小型、分散、多样、简便易行的形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爱。政府应注意结合本地实际,发掘有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体育文化活动,舞龙、舞狮、武术、龙舟、民间举重 (举石担、石锁和执子岩)、拔河、荡秋千、踢毽子等是湖南农民的传统健身项目,以这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为龙头,一定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的健身活动。湖南农村自然景观独特,民俗文化多样,其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来开发,而不必局限在竞技项目上。例如:利用风土人情搞体育旅游;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搞民族特色体育竞赛;利用地理环境搞极限运动和新兴运动项目;利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特点搞各种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特色劳动竞赛;利用不同地域的物产搞体育文化交流等[10]。

竞赛具有带动群众体育工作的作用,具有引导或指导、规范群众体育活动方向的作用。因此,在不断改善我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同时,体育活动和比赛特别是我省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的比赛应形成制度,每年举行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和比赛,以扩大体育影响,可以保持农村体育活力,保证农民体育活动的有序展开。竞赛不仅是促进普及、提高和检验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好办法,也是扩大和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体育设施建设的最佳途径。

2.3.4 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

有关调查表明:各地普遍存在的缺少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缺少指导力量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我省 89 400个行政村中只有 12%的乡镇有体育场馆,6.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但这些农村体育馆和体育场所 90%以上是集中在农村学校的。因而,我省农村中、小学的这些“硬件力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自“九五”以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我国有数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重新上岗,农村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些师资可成为加快我省农村体育发展的指导“软件力量”,可见,借助已较为普及的中、小学的软硬件力量,让农村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而,农村学校体育是发展农村体育以“强”补“弱”的关键平台。农村体育建设必须实现学校体育优先发展,并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同时,各个学校又都有体育教师,他们又具备辅导农民体育锻炼的技能。可见,延伸学校的功能,让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

3 结束语

对于湖南省大多数农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温饱和生存问题,体育需求只有在解决了温饱和生存之后才有可能产生。我们相信,随着湖南“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带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意识到健身锻炼的重要性,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体育将成为我省农民调节生活节奏、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新华网.温家宝: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5/content_13102094.htm,2010-03-05/2010-04-02.

[2]湖南省统计局.2008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http://www.hntj.gov.cn/tjgb/glgb/200903/ t20090310_63118.htm,2009-03-10/2010-01-23.

[3]周润泉,田新顶,周克臣,等.湖南农村乡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EB/OL].http://www.sports.gov.cn/hnfiles/ lunwenji/lunwen1/lunwen003.htm,2007-3-12/2010-01-25.

[4]向立成,范亮.湖南全国体育先进县调研报告 [EB/OL]. http://www. hn. chinanews. cn/hnjjdy/ztdy/2009/0602/517. html,2009-06-02/2010-01-24.

[5]尹世伟.我国农村体育公平研究 [D].苏州:苏州大学, 2008.

[6]王骏勇,孙彬.农村体育快速发展 农村面貌持续改观[N].东方城乡报,2008-08-26.

[7]王静.应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8-03-18.

[8]赵仁伟.扭转农村体育事业落后局面需多措并举[N].东方城乡报,2009-02-10.

[9]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8-19.

[10]赵晓红,李会增,张献辉,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21-22.

Status Quo,Restricting Factors and Strategy for Hu’na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Huang Bei-xiang,Yang F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s quo of Hu’na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reveals that Hu’nan rural sports facilities are far from adequate,lots of sports facilities are usurped and misappropriated,rur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re lacking in sound rules and regulations,rural sports fund is disproportional to income growth and far from enough,and most rural sports activities are spontaneous.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key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rural sports include the weak rural economic base,low peasant quality,uneven sport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and unsound management mechanis m. It is proposed that sports facilit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rural management mechanis m should be perfected,guarantee mechanism for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an overall,national and local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with traditional unique sports events being the lead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strategy to ensure regional spor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d by rural school spor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Hu’nan,rural sports,development status quo,strategy

G80-05

A

1001—9154(2010)07—0026—05

book=26,ebook=223

G80-05

A

1001—9154(2010)07—0026—05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9YBA116)研究成果

黄北翔(1959—),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社会体育。

2010—05—26

猜你喜欢

湖南乡镇农民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农民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