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2010-08-28刘桂香

天津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普及大学生教育

■刘桂香

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刘桂香

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热点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项就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高等院校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一直不高,始终没有突破毕业生总数的2%。究其原因,除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外,主要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创业教育模式系统性、实效性差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一个颇具紧迫感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命题。

一、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我国没有形成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完整的产业链、部分高校专业设计与市场脱节之外,大学生创业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教育部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也有说是0.3%~0.4%),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是20%~30%。大学生创业率低,不能简单归咎于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高校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会长严隽琪表示,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要将创业教育放到构建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使创业教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国家战略。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现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状态存在着创新基础雄厚与创新实力薄弱的强烈反差。导致这种反差的直接原因在于创新需求和实际应用的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机制。市场导向,就是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市场需求上。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未能在根本上解决,使得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游离于市场之外、企业之外,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只有建立起创新的市场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实现国家创新机器的良性运转。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通过强化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创新产业落后或滞后的局面,而这也恰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又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既能够很好地肩负起了解市场需求、建立创新的市场意识的责任,又能够承担起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任务,从而强化和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2.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现阶段,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就业率的增加。

三、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1.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实行学时学分考核。

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旨是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勇气、素质和能力。有了这种精神、勇气、素质和能力,学生如果自主创业,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生即使不自主创业,而是在政府部门或企业任职,创业教育的锻造同样会令他们脱颖而出。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遵循“全覆盖、分层次”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在校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施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式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递进式创业教育和培训。把创业教育纳入学科目录和必修课程,实行学时学分考核。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和实训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和课时,实现创业教育由突击式向日常式转变,由选择性向普及性转变,由注重创业技能的教育向注重创业精神的教育转变,由培养“大学生企业家”向培养“有企业家精神(即创业精神)的毕业生”转变。

2.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业指导、创业服务等方面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是在课程设计上,要增加与当代市场经济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工商、税务、金融、营销、管理等,以满足大学生创业必备知识的需要。

二是在教科书编写上,要以“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养成创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为宗旨,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既适合创业教育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科书。

三是在创业培训上,要加强创业培训模式的研究,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培训教材和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合学生实际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模式。

四是在创业实践上,要按照普及性、针对性的原则,有区别、分层级地建立模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拟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适合的实践场地和实践机会。

五是在创业指导上,聘请由校外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组成的“企业家指导员”,学校创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指导教师和工商、税务、金融、物价、劳动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指导。

六是在创业服务上,组成专业化的服务班子,为拟创业学生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员工招聘与培训、协助融资等服务。

七是在创业项目征集上,一方面,面向社会征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项目,经过专家评估后定期向大学生展示;另一方面,高校自行研发的科研项目优先向大学生推荐。

3.加强实践环节的研究,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实践环节,既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过程。

一是搞好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高校办学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创办创业模拟基地、创业培训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各种专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适合的实践场地和设备、设施。

二是作好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和服务。选配有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负责办公设备、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对物业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优良的办公和后勤保障。

三是把政府的各种有关创业的鼓励政策引入基地。如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孵化器税收返还、减免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引入上述政策,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条件、门槛,降低投融资成本,提高利润率和竞争力。

四是在创业资金上,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资金,帮助大学生筹集创业资金。

五是设计、安排好创业实践活动内容。创业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间接的创业实践和直接的创业实践。间接的创业实践主要包括举办某些课程的角色性、情景性模拟训练,也可对知名企业家成长经历、知名企业经营案例开展系统研究等。直接的创业实践主要可利用课余、假期、实习期甚至休学时间,进行兼职打工、试办公司、创办公司、创建电子商务网站、举办创意项目活动等。

六是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资深指导员定期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创业实践“把脉、会诊”,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行业、各系统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关怀与帮助。只有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提供创业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破解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真正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目标。★

刘桂香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book=43,ebook=6

猜你喜欢

普及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天文知识普及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