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尔康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临床研究报告

2010-08-28王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特尔介素泼尼松

王巍

特尔康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临床研究报告

王巍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特尔康)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传统药物治疗而血小板仍处于较低水平的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泼尼松1 mg/(kg·d)治疗的基础上,伴随使用特尔康150 μg/d,7~14 d,14 d后停止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使反复发作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得到了持续缓解。结论特尔康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泼尼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长,增加体内血小板计数并增强其功能。泼尼松1 mg/(kg·d)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案,激素可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向外周血的释放,但激素不良反应多,治疗时间长,停用后疾病易复发。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相加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ITP患者16例,诊断与疗效判定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16例患者血小板值处于较低水平,经过传统药物治疗,即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停用激素均在半年以上,血小板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长期有皮肤黏膜出血及内脏出血症状。治疗组9例: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7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2组年龄、性别、疗程、病情等资料无差异显著性,血小板值均低于10×109/L。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口服泼尼松1 mg/(kg·d)基础上,于第1天或第2天皮下注射rhIL-11(特尔康,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703 CO3,150 μ克/瓶)连用7~14 d,同时激素停用,疗程14 d;对照组,口服泼尼松1 mg/(kg·d),输注血小板加对症支持治疗,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不用rhIL-11,疗程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隔天查血常规,连续查至第15 d,1个月后查1次血常规,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②15 d内每日观察临床表现,记录发热、乏力、心悸、消化道反应,关节肌肉疼痛,注射部位疼痛,头痛,头晕,水肿,皮疹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9例泼尼松1 mg/(kg·d)加rhIL-11治疗组经1~2个疗程治疗后,血小板数均明显升高,血小板数达100~200×109/L,14 d后停用rhIL-11及泼尼松,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仍为200×109/L左右;对照组3例泼尼松1 mg/(kg·d)口服,联合输注血小板,2例口服泼尼松1 mg/(kg·d)联合输注丙种球蛋白,2例单纯口服泼尼松1 mg/(kg·d),泼尼松治疗14 d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半年,血小板波动在20~30×109/L之间。

表1 rhL-11对血小板减少rhL-11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s)

表1 rhL-11对血小板减少rhL-11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s)

治疗时间(d) rhIl-11组 对照组22±4 10±4 3 33±4 11±4 5 42±8 13±4 7 65±5 20±4 9 128±19 30±5 11 157±20 24±5 13 205±16 30±4 15 242±31 50±7 1 30 243±30 52±8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特征,其中因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内脏出血是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长期以来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比较困难,常规激素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治疗时间长,激素长期使用副作用大,脾切除治疗为脏器切除手术治疗,很多患者难以接受,脾切除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仍需要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ITP,也有一部分疗效,但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导致二重癌,许多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对这类患者给予白细胞介素11治疗,促进了血小板生成,加速了血小板上升,减少临床出血症状,缩短了激素使用时间。

重组人白介素11[2]是由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1990年其cDNA克隆成功。近年来,随着对IL-11体内外调控作用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IL-11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巨核细胞(MK)刺激因子IL-11在体内、体外试验中已充分证实其能刺激MK的增值和分化,促进血小板产生,但不会刺激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在其他造血因子等协同作用下,IL-11对小鼠和人MK的发育和血小板形成均有刺激作用,促进MK集落形成单位(CFU-MK)、暴式集落形成单位(BFUMK)、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生成,明显提高培养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MK和血小板的数量。Weich等证实[3],在纯化的人 CD41a(+)CD14-的巨核系祖细胞中可检测到IL-11RA链mRNA,说明IL-11可在早期阶段促进MK的分化和成熟。

rhIL-11是有大肠杆菌纯化而成,在临床Ⅱ期实验中[4],rhIL-11注射后能刺激血小板增生,促使血小板数量恢复。本文16例我们使用传统治疗而血小板无明显上升的情况下,采用白介素11药物治疗,1~2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均有明显上升,并快速减量使用激素,缩短使用激素治疗时间,血小板数仍继续明显上升。由此可见,白细胞介素11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效果。

rhIL-11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较好耐受。本研究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与国内外报道相似。主要表现为水肿、眼睑结膜充血,头晕、头痛、乏力,四肢、肌肉、关节疼痛,是由于rhIL-11可通过刺激肾脏钠重吸收增加有效血浆容量,导致水肿、头晕、头痛等发生。因此,国产rhIL-11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避免了长期使用激素所导致的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 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使用及进一步观察。

[1]张之南,沈娣.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171-216.

[2]左从林,徐明波,王勇波,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正常及骨髓抑制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0;8:24-30.

[3]WeichNs,FitzgraldM,WangA,et al.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3 to promote directly the earlystages of murine megakaryocyte development in vitro.Blood,2000,95(2):503-509.

[4]李方,史宏刚,杨俊兰,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11期临床研究.中国肿瘤杂志,2007,16(5):371-373.

130051 长春市中心医院血液肿瘤内科

猜你喜欢

特尔介素泼尼松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充满活力的视觉诗一一艾特尔·阿德南作品欣赏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焦虑转给其他人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癜风女孩尚特尔:用“缺陷”征服美国时尚界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