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和平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0-08-28孙立国1
孙立国1,2
(1.上海禾木城市规划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150001)
1 引言
哈尔滨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欧陆风情的城市特色闻名于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脚步,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暴露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承与弘扬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传统,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将其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名城,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文针对目前哈尔滨和平路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点,归纳总结该地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环境潜质,提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空间各组成要素的整合建议,试图寻找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良好街道空间环境,使其真正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真正为使用者服务。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2 和平路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1 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城区人口密度过大,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哈尔滨正加快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和各片区的建设力度,同时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和平路作为城市的迎宾大道,是重要的城市景观街道之一,在国家实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的鼓舞下,为了努力提升“中国动力之乡”的形象建设、为打造“新动力之乡”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设施形成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加快全市经济腾飞的步伐,以动力广场为中心对周边环境和重要景观形象大道和平路进行改造(图1)。
图1 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及设计地段区位
2.2 和平路概况
和平路原称靖国路,1953年经整修改建成哈尔滨市第一条“三幅式”道路。和平路改造工程南起动力广场,北至黑龙江省政府路段,全长2.5km,宽60~80m,八车道,与中山路、和兴路、西大直街共同形成了从机场至会展中心的环形路网,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是以动力广场为中心集工业、科研教育、体育设施于一体、独具特色的重要景观形象大道。
2.3 现状及发展分析
和平路作为城市迎宾大道,具备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发展趋势和优越条件。和平路上分布有哈尔滨量刃具厂和亚洲最大的亚麻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老体育场等人文景观资源,其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哈尔滨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围墙、哈尔滨亚麻厂围墙为哈尔滨市第三批Ⅱ类保护建筑。同时,为了更好地从交通沿线上体现城市色彩特色,《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根据各主要街路连接的区域文化富集程度和交通流量关系,把和平路确定为15条城市色彩特色控制街路之一。这些文化载体赋予和平路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色彩,使和平路成为一条极具特色的景观形象大道;除此之外,在和平路上还保留了良好的街道绿化系统,形成了优美的自然街道景观,如何激活和平路的这些资源优势并打造成精品景观,是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和平路景观规划设计定位
3.1 设计主题
时代赋予了我们一个和平环境和发展建设的契机,任何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大背景,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因此,和平路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的主题定位为:“和平与发展”,寄希望于通过和平路的改造设计,拉开动力区的形象建设和发展步伐。动力区作为哈尔滨市首屈一指的工业城区,在新世纪和平环境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平路景观大道将为动力区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形象,并进一步完善动力区的城区布局,是打造未来现代化新动力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3.2 风格定位
街道风格定位决定了街道的品位和格调,和平路作为城市的迎宾大道同时也是动力区工业文化的展示街路,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因此它的形象建设和风格定位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考虑,把和平路的街道风格定位为:“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名街和重要的工业文化景观大道”。哈尔滨市和平路的街道改造工程,将推动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开发重整,根本上改变区域的整体景观形象。反之,这条重要景观形象大道的改造与整治也将对整个城市格局的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整体设计构思
3.3.1 功能分区
(1)工业风貌区。由民生路交叉路口至和平桥路段,这里主要由哈尔滨市良刃具厂和亚麻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风貌区。在这一景观区的亚麻厂和量刃具厂都是第1个5年计划的产物,是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历史见证。
(2)文体教育区。由和平桥至体育街交叉口路段,该段分布有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和省体育场,形成了集科研、文化教育、体育竞技、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体教育区域。将体育设施、高校内部的景观与和平路的整体景观相结合,并开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3)商业服务区。由体育街交叉口至动力广场路段,拥有哈尔滨第2大商业圈的巴黎广场,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服务区域。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使它成为城市的精神象征和财富。将它们纳入街区的系统改造之中,既有利于保持传统商业中心的生机和活力,也是对现代人精神文化追求的回应。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使街区建设成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3.3.2 景观结构
和平路要创造和谐、恢弘的空间形象和场所特征,使其成为一条特色鲜明、富有展示性的迎宾大道,在此基础上为普通市民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全方位地对城市文化予以表现,促成市民对该地区景观环境的认同。因此,在规划中赋予了和平路与其功能相对应的景观结构,形成了3个颇具文化色彩的景观区域:光辉岁月、黄金时光、腾飞世纪(图2)。
图2 和平路景观结构
(1)光辉岁月。主要是为了体现工业风貌区的精神和形象,引领人们去回忆和了解工业风貌区的光辉历史,设计的重点是在新一轮的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发挥其独特的精神功能,鞭策人们在新的工业大潮中有所作为,整体风格主要反映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黄金时光。突出黑龙江省老体育场的历史和中医药大学的文化效应,设计的重点在于校园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塑造上。
(3)腾飞世纪。此处设计的重点在于创造各种形式的商业服务设施,力争把此处商业区景观打造成一个品牌,集中体现21世纪的新生活、新节奏、新观念。
4 和平路景观规划方案设计
4.1 交通体系优化设计
以人为本的良好交通环境是和平路街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的设置、交通的有效组织和组团布局等方面进行周密规划、合理设计,从而建立完善的、与车行道系统分离的林荫步行道系统。
和平路的道路规划设计全面采纳现代城市交通设计理念,实现了支撑土地利用开发、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与展现现代城市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道路沿线土地利用发展的不同功能要求,分段组织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以及行人交通和路边停车体系。优化道路断面的设计,实现机动车快速通行功能与机动车用地服务功能的分离。和平路属于城市一级干道在本区域内,基本上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但是与城市次干道的交叉口处,易形成交通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计中扩展了绿化隔离带,间接分离一部分交通流量。当交通高峰期时,区域内的某些交通节点,易出现过街人流和车流的冲突,对行人造成一定的危险,因此,在这些地段增设了交通绿岛。同时将沿路电线杆改成地下缆线,以减少一些交通安全隐患;在交通疏导上,拓宽和平桥垂直交通的宽度并增设栏杆扶手,采用防滑材料,保证行人的安全;在部分建筑前的开敞空间和街道的一些边缘空间适当设置停车场,避免车辆的随意停放和无序管理。
4.2 景观节点设计
4.2.1 激活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信息资源
哈尔滨亚麻厂和量刃具厂是国家第1个5年计划的产物,在哈尔滨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见证。激活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信息资源,能够增强该地段的历史文化氛围,发挥出强大的文化影射力。因此,为了体现此处工业区的历史风貌和特征,采用文脉延续的方法对亚麻厂和量刃具厂的企业文化进行挖掘。在设计过程中,把历史遗产、传统和场所感与当代的经济需求、政治和社会状况充分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厂区在自然、历史和经济传承上的独特性。对体现工业风貌区精神和形象的亚麻厂围墙进行保留,并在围墙上间断设置了一些欧式景观塔。作为一种文脉的延续,使它在形式和色彩上与量刃具厂办公楼保持一种呼应和对话关系(图3);同时与人行道上的景观灯形成了一个景观序列,丰富了亚麻厂区域平淡的建筑轮廓线。这不仅是一种美学或视觉的连续性,还是一种似乎很重要的文化记忆的连续;除此之外,在此处的线形空间上,结合行道树设置了座椅,以满足人们的停驻和休息,并在局部点缀一些雕塑小品景观,创造了一个既有序列性又变化丰富的空间形态。通过整个工业风貌区形象的改善,通过保留工业文化记忆与工业遗产而使场所认同感得以延续,使和平路街道的空间特征得到强化。
图3 量刃具厂办公楼
4.2.2 和平路特色景观的标志——和平桥
和平桥位于和平路的中心路段,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欧式桥梁景观,是连接和平路与周边区域的纽带。和平桥宽46m,8车道,桥上有铁路线经过,是重要的交通与景观节点。和平桥本身层次丰富,局部刻画生动、细腻,经过翻新后更加凸显和平桥“大气、洋气、灵气”的个性特征。为了将和平桥与城市整体环境特色相融合,延续和平路的自然特色和空间特征。在和平桥的护坡部分,采用绿色攀沿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由于蔓性攀沿植物随着物体外形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墙壁生硬材质,并与绿化融为一体,丰富的绿化景观层次使和平桥增加了强烈的空间感。对和平桥的主体进行垂直绿化,丰富竖向上的绿化层次,拆除铁路沿线的低矮棚户区,设置30m宽的绿化隔离带,既起到隔离噪声污染的作用,又体现了动力区作为哈尔滨市唯一的全国级绿化工作先进区的形象(图4)。
图4 亚麻厂节点景观设计
4.2.3 营造有生命的场所精神
从场地现状开始,沿着历史发展次序逐层剥离分析,能够揭示其现状和功能形成的原因。对场地精神或场地特征的感应和体验,往往能发现场地未来开发方向。黑龙江省老体育场空间是一组集公共空间组织、历史建筑整治于一体的充满活力的混合物。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是设计中追寻的主要目标。强调作为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并与现代环境共生的文脉手法。对体现历史特征的黑龙江省老体育场红砖外立面进行保留并通过“整旧如旧”的手法进行局部修缮,目的是达到一种与现有文脉相“和谐”的关系,强调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街道空间形态的完整性(图5)。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空间的改造,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气息;同时对体育场前的开阔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拆除原有封闭的铁栅栏,形成开放式的广场,保留场地原有的几棵高大的榆树,在暑天可以带给人们一丝温馨的凉意。体育场空间作为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场所,为了体现它的历史特征,结合体育场的使用功能,在广场上放置了奥运五环的标志和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雕塑。地面采用暖色广场砖铺装,与体育场红砖墙外立面产生一种视觉的和谐,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体育名人轶事的景观标识,提升整个空间的体育精神氛围,使人们感到“物情所逗、目寄心期”,唤起想象,获得美感。
图5 省体育场广场景观设计
4.2.4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品质塑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9年。经4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大学,是黑龙江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技及北药开发工作的中心。校园环境优美,自然植被覆盖了整个校园,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学主楼和礼堂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是国家一级保护建筑,与整条街道的风格定位相统一。这些重要的景观资源丰富了和平路的空间特征和环境特色。
(1)校园的“净化”。对中医药大学校园前的违章建筑进行局部拆除,使视线通透,将校园文化与街道景观融为一体,使中医药大学主楼的壮观景象及良好的校园绿化景观展示在行人的视线中。重点对中医药大学正门进行设计,在形式、色彩和肌理上与主楼产生一种对话关系,并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入口景观,丰富了和平路的街道景观形象。
(2)校园的绿化。首先对校园进行合理地规划,通过绿化强化入口与主楼景观轴。校园入口是展示校园特色的重要区域,入口两侧列植高大的杜松,增强了空间的导引性,同时与主楼建筑相得益彰;其次,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一些小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休憩和交流的乐园。设计了能够代表中医药历史文化特征21尊古代著名中医药学家雕像,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空间的品质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园——“大医之路”(图6)。
图6 中医药大学校园环境塑
(3)校园的美化。统一设置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小品,如公用电话、垃圾筒、座椅等,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加强维护管理,保证校园清洁、无污染。
4.3 建筑立面整治
4.3.1 工业风貌区
亚麻厂路段能反映工业风貌区历史文化的建筑,建筑色彩的规划本着展现本地域的工业文化内涵,突出企业的可识别性,强调整体环境色彩的和谐统一。
哈量集团的高层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加入了细腻的欧式线角,打破了原有建筑相对粗糙和规则的现状,建筑顶部欧式小穹顶的设置,使建筑语言丰富起来,并与整条街道的风格协调一致,达到了良好的视觉审美要求,完善了建筑的景观需要。省轻工设计院:原有面貌的颜色灰暗,楼梯老化严重而且占地很大,严重影响了和平路的景观形象。所以对它的改造首先在色彩上以欧式建筑的灰色调为主,局部点缀醒目的白色,另外为了寻找一种文脉上的呼应,对它左侧的建筑形式语言进行演绎,在建筑上加了坡屋顶,使它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4.3.2 文体教育区
重点对省中医药大学前的商服建筑和省体育场进行改造处理,使其与用地性质相统一,对体现历史特征的省体育场的红砖墙外立面予以保留,而对体育场正立面的色彩主要采用能够体现体育精神的色彩基调和现代材料。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大门改造后,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并且增强了建筑的体量感和形式感,突出了建筑的性质,彰显了建筑的景观形象,并且与整条街道的风格定位相统一,丰富了街道的景观形象。和平桥头的国税局以及介入专科医院的楼体改造,原来就是板楼的形式,对它的改造主要采用这种三段式的形式,来增强视觉效果。改造后它与右侧的穹顶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欧式景观系列。
4.3.3 商业服务区
巴黎广场购物中心体现了现代发展的气息,设计以体现新动力商业圈氛围为主要目标。海通证券:它是动力广场和平路的入口处代表和平路整体形象的重要建筑,色彩以哈尔滨的建筑基调色米黄色为主,并用欧式线脚进行了分割,视觉形象也是很有冲击力。
4.4 绿化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注重多层次布置。小块绿地种植一些常绿树种和秋色叶树,如山杏、山梨、拧筋槭、色木等,以丰富季相变化。在和平桥护坡部分,采用绿色攀沿植物来做垂直绿化,由于蔓性攀缘植物随着物体外形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墙壁生硬材质,并与绿化融为一体,营造出似流体般线形的优美效果,使和平桥犹如穿行于一片绿色的海洋。
4.5 夜景照明设计
和平路的道路照明在满足夜间车辆正常行驶和人行安全的照度要求下,结合节能、环保、压缩一次性投入,降低运营成本,灯具选用能够突出欧陆风情的夜景观效果。
在景观绿化上力求创造多种景观层次、多样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把人对自然的友好经验注入设计当中。根据景观结构将整个绿化景观分成核心、带状、块状三个层次。核心区域主要由亚麻厂、和平桥、中医药大学、省体育场区域组成的较为集中的绿地,在整个景观绿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带状区域包括道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两侧的行道树;块状绿地,即临街小块绿地和建筑周边较为独立的小块绿地,块状绿地结合周边地形配合建筑体形,同时添加景观小品等设施。
(1)车行道。强调道路主体照明,各种灯光主要考虑行车要求进行有规律的设置;整体基调色为暖色,高压钠灯光源,适合北方冬季,亮度均匀,控制眩光;步道灯与高杆灯结合,高低变化形式多样,创造出光的节奏与美感。
(2)人行道。适当照度,避免过暗的死角存在,控制眩光;步道灯为纷繁的夜景增添了一些秩序感;路边低位照明让人感觉舒服而有安全感。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 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吕正华,马 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
[5]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6]齐 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王 浩.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Betsey Wearing.Leisure and feminist theory[M].Peking:Sage Pub Ltd,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