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性天然林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措施分析

2010-08-15任军

绿色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区林业

任军

(木里县林业局,四川木里615800)

1 引言

天然林包含了天然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是指那些未经人为措施自然生长而成的森林。天然林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它对于水土保护,气候调节,环境改善和保护多种生物,提供各种林产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致使天然林锐减,最终导致生态恶化,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是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算的损失。因此只有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才可以以改善当前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才可以实现天然林利用价值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大炼钢铁,采伐队进驻天然林区进行全面的采伐,造成了原始林几乎消失殆尽,然而居住的林区的人们都是以伐木为生,大批量的采伐使得次生林也逐步减少,甚至到无林可采的地步。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林区和周边的人开始毁林种田,致使这些天然林林相破碎,泉眼干枯,溪水断流,再加上恶意的偷盗乱砍乱伐,最终致使山体千疮百孔,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无法估量得损失。

2 天然林的利用价值

在我国实质意义上的天然林已经不多,仅存的天然林面积为8 726.4万hm2,蓄积为83.75亿m3,成熟的天然林面积在其中仅为1 926.5万hm2,蓄积是41.12亿m3。这些仅存的天然林主要位于大江和大河的源头或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天然林保护着我们的三江、秦川、河西走廊、松嫩平原、四川盆地,保护着我们的呼伦贝尔、川西草原和天山南北等辽阔的草原,还维系着我们的黄河小浪底和三峡等众多的水利工程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作用[1]。如果这些天然林一旦遭到毁坏,那必将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灾难,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众所周知,水,土和空气是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3要素,其实天然林和这3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据科学家测算,树木根植雨土壤达到1m深的时候,可贮存水500~2 000m3/hm2,天然的降雨森林的林冠可截留10%~30%,枯叶可阻挡表径流的50%~80%,每小时吸纳雨水20~40t/hm2,是无地林的20倍。在雨水少时,森林释放水分,在雨水多时森林贮水,天然森林就是一座天然的水库,保护着我们的农业生产。

森林的泥沙流失量为50kg/hm2,无林地的泥沙流失量为2 220kg/hm2,相差了44倍。在相同的20cm厚的表土下,被雨水完全冲净,森林需要5.77万年,无林地也就是裸地仅为18年。还有资料表明,大范围的绿化可以改变风沙流的结构,使得沙尘在40~60m的垂直高度分布均匀,使得林网的沙尘减少80%,绿化区比荒沙区减低40%,大气的浑浊度也可降低35%。森林每天产生O2 735kg/hm2,可供1 000人O2的需求,每年森林滞留空气灰尘为37t/hm2,据我国的科学家测算,我国的森林每年可吸收250~2 500万t的碳,同时还吸收了大气力的有害物质,如CO2、CO、SO2等等。天然林其实就是我们生态系统的脊梁所在。它维系着水,土和大气等的生态平衡,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只有保护好天然林才可以维护生态平衡,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天然林的价值。

3 天然林的保护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天然林也遭到了大量的破坏。恩格斯就曾经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一级其他地区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光,但他们却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然因此成为了不毛之地[2]。”对天然林的破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我们人类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3.1 调整林种结构

调整林种的结构要从森林的实际消耗资源出发,有计划的,因地制宜的,按照林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开展薪炭林。按照综合效益来说,可以利用林地和周边的四旁地,重点发展毛竹和小杂竹实行以竹代木,因为综合考察竹林和薪炭林的效益要好于一般的材林。

3.2 以森林经营为中心

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质就是要做好森林的分类经营转轨局还是部分转轨局都应该改变原有的经营思路,必须按照规定,林业局的公益林面积都应该在占有林面积的80%左右。对于天然林的保护要整体性,科学性的进行规划,把培育和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巩固天然林区营造林的基础上,全面进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建设,加大力量投入,实施对天然林的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不断的加大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根据国家建立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系进行工种造林和基地造林等,抓好速生林和天然次生林的培育和营林建设。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护法》、加强森林执法和加强森林执法队伍的建设,强化执法的力度和监督,杜绝乱砍乱伐,杜绝超计划采伐,杜绝损失和浪费现象[3]。

3.3 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对天然林的保护,木材的产量将会大幅度的减少,这就必将减少销售的收入和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林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林区的木材生产原来仅限于原材料的生产,管理相对粗放,木材的质量,利用率和精细加工都比较低,这就造成了林木产品的产值和利润的流失。根据这些林木去完全可以改变和调整相应的生产的方针,将原来的原料生产转为精深产品的加工,提高木材的产品附加值和木材的利用率。比如,要把生产放眼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关的产品,与此同时要按照加工原料的需要的规格种植,生产,运输,定价,直接交于用材单位,节省开支,这样即实现了合理采伐又生产了市场所需要的高价木材。生产中要杜绝损失浪费,要杜绝长材短用,要杜绝优材劣造,把粗放的生产转为质量的生产,提高出材率,优化质量,从而提高价格。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把原来单一的产品转为精良的产品,将低级的产品进行深度的二次,三次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4 林业项目的确立

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要做好转型,一个林业项目的编制都要由项目评审组做出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反复科学的论证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其次要根据整体的经济结构和地方的经济特色,安排符合国家政策,具有经济效益高和附加值高的项目,利用本地的资源,发展特色的经济,保证项目立一个,完成一个,见效一个,从而缓解林区经济危机,走出一个全新的林业发展之路,做到合理采伐,有效利用资源。

3.5 林区再就业工程

因为限制乱砍乱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很多的人员被分流下岗,只有解决了林区人民的就业问题,才可以真正的做好护林和育林,当地的林区要想办法解决富余人员的转岗和分流工作,安排好这些人员的再就业,才可能稳定天然林保护工程。

3.6 做好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在开展退耕还林的同时,要积极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农业管理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兴办绿色农业,加快农民们的脱贫致富,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森林花卉,药材,绿色饮品和绿色的有机食物,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适当开发森林的旅游资源,比如,特色的风情旅游,天然的景观旅游,民族工艺,特色加工等旅游和相关附属品开发,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既保护了天然林资源又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3.7 改革经营方式

把原有的集体森林改为农户和集体共同经营的模式,农户活着职工按照合法的程序以林木、资金、林地等方式进行入股经营和利益分配。管理面积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配,既可以以自然村,农户联合,也可以农户个体或是行政村。在林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可以适当让利于管理者,把所在辖区的林业副产品进行采集,经营和出售,并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是管理者要确保森林资源的增值和增长。改革后的经营模式既以合理的保护天然林的资源,又可以使得管理者从保护天然林中受益,真正的实现了社会办林业的目标。

[1]崔继所.天然林价值与保护政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21~ 122.

[2]吴晓亮,韩运波,陈 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2~33.

[3]吕 爽.关于天然林保护、恢复、培育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08(6):62~ 63.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区林业
浙江省首个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