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性疲劳的综合监测研究
2010-08-28赵斌
赵 斌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武术散手研究】
对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性疲劳的综合监测研究
赵 斌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文章以四川省散打队五名队员为对象,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生理生化和心理等指标和手段,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进行综合科学监控。研究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散打 运动性疲劳 监测 焦虑
1 前言
散打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竞技运动,技术上提倡踢、打、摔并用,对抗十分激烈,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目前,随着散打比赛级别和高度的提升,散打运动员的体能恢复及运动性疲劳的消除逐步成为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对于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生理生化方面,而忽略了对心理方面的调控,因此,影响了对运动性疲劳的全面、科学性的判断。运动性疲劳不但会表现在生理方面,也会表现在心理方面,除了应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外,心理方面的监控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以散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为研究目标,运用生理生化和心理等指标和手段,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进行综合科学监控,旨在通过利用这些现代科学手段,对散打运动员训练的运动性疲劳进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评价,探讨和寻找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并对这种现象通过药物、中药等物理手段对加快疲劳的消除、延缓疲劳的发生以及促进机能水平的恢复提出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散打队五名队员为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0-26岁,身高:158-177cm,体重:50-75kg,运动级别:一级运动员 3名,武英级运动员2名,文化程度:大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测试方法
生化检测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仪器:(美)贝克曼-库尔特DIFF-2、(日)OLY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上海宏联BD-II-118型闪光融合频率计。方法:比色法、UV法。试剂提供厂家:美国贝克曼、日本希森美康。心理检测采用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以周为训练单位,在比赛前50天进行。采静脉血:每周一晨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采血前一天为星期天,运动员不安排任何训练,自我调整。心理测试时间安排在星期天上午10时。以上时间训练均按教练的训练计划执行。
2.2.2 测试指标
(1)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红蛋白(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
2.2.3 文献资料法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大量文献情报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理论素材。
2.2.4 数理统计法
依靠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12.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肌酸激酶(CK)
我国成人正常安静时血清肌酸激酶男子为62-287U/L,运动员与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个体差异也很大。男运动员的参考范围约为10-300U/L。
表1 散打队血清肌酸激酶变化(U/L)(X±SD)
散打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的运动,训练中的肌肉碰撞、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散打运动由于项目的特殊性(运动员在运动中常有激烈的肢体冲撞和挤压,其软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决定了其肌酸激酶(CK)常常较高。CK是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其作用是催化ATP的可逆反应,CK的活性变化,可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及运动员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同时还是反映神经肌肉组织的损伤的敏感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CK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大负荷训练周随之表现出相应的变化(P<0.05),后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量的下降,CK亦表现出同步的变化。本研究还观察到,愈是优秀的运动员,CK的变化也愈明显。如于××、何××的CK值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变化,即训练时CK迅速升高,休息时很快下降,其变动幅度之大,是其余队员远远不及的。
3.2 血红蛋白(Hb)
我国成人正常为12-16g%,联合国卫生组织把成年男性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定为14.2g%,小于13g%为贫血。众所周知,Hb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红细胞中浓度高达34%,占红细胞中总蛋白质量的90%。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红细胞内PH值的稳定,参与血液的缓冲系统,是反映运动员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的经典指标之一,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很大。从表2可以看出,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全队运动员的Hb一直较为稳定(P>0.05),即使在最大负荷的训练周,也一直处于理想水平,并且回升较快,这是运动员机能水平处于良好状态的标志,对运动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表2 散打队血红蛋白变化(g/L)(X±SD)
3.3 血尿素(BU)
表3 散打队血尿素变化(mmol/L)(X±SD)
研究表明,运动后血尿素氮(BUN)升高的幅度及运动后的恢复与运动负荷的持续时间、强度、运动类型、训练水平和性别等有关,其变化规律可用于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一般而言,负荷量愈大或机体适应性愈差时,血尿素氮(BUN)升高会愈明显,恢复也愈慢。正常人的血尿素氮(BUN)值1.79-7.14mmol/L,运动员安静时的血尿素氮水平通常处于上限。通常认为,技能格斗类项目运动员的BU值最高,散打运动员的BU值高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有研究表明,BU含量恢复快的运动员,通常能承受较大的负荷,机能水平提高也快。但是BU偏高的原因还可能是临近比赛,运动员快速降体重而造成的。从表3可以看出,四川散打队的BU随运动负荷的大小呈现为波浪形的变化,但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曾有学者认为,可以单凭Hb和BU二者的变化来作为散打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评定指标。本研究在实践中发现此论点似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如我队一队员李××,其Hb和BU一直表现为缓升趋势;另一队员于××,Hb为缓升趋势,BU则变化不大,较为稳定,都符合该学者“机能状况良好,可以继续训练”的标准,但本研究通过结合其它指标,得出了前者机能状况下降,正进入循环低点;而后者机能状况良好,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相反的判断,以后的事实也证实了本研究的观点。
3.4 心理指标
3.4.1 闪光融合频率
表4 散打队闪光融合频率(X±SD)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心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疲劳时眼对光刺
激时间分辨能下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值则降低。因此,人们常常把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判断运动性疲劳的一项指标。视敏度是眼睛的一种基本功能,可作为视觉疲劳及精神疲劳的一种指标。不同状态的人,闪光融合频率的差异较大。其值越高,表示大脑意识水准也越高。人体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降低。从整个监测过程来看,参赛队员心理状态的整体情况一直较为稳定,在表4中,P=0.02,<0.05,集体出现了心理性疲劳的现象,结合以上测试结果,可能是心理性疲劳的表现要迟于生理性疲劳所至。这其中仍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于××精神状态最好,且较为稳定;而黄××最差,显示出严重的心理性疲劳。
3.4.2 自创量表法
表5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是据马顿斯的运动焦虑量表和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焦虑量表综合而成。主要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维度的综合评分去考察运动员赛前精神状态。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既是独立的,又有协变性,并且都有强度上的不同,共同指向消极方向的。从表7可以看出,于××的焦虑水平处于适中状态,其余都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换言之,他们都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其中李××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却又与其生化指标相背离,故认为是一种假象,以后的事实也证实了本研究的观点,而黄××则表现为明显缺乏自信。
4 结论与建议
(1)对运动性疲劳的监测,应充分考虑到运动员个体间的较大差异,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的配合,是运动性疲劳监测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探讨其最佳搭配,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3)应全面衡量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对运动性疲劳监测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配合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郭玉成,赵光圣,邱丕相.血色素与血尿素评定散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4):26-29.
[3]Martens.R.,Vealey.R.,&Burton.Competitive anxiety in sport.[J].Champaign.IL:Human Kineties,1990:117-190.
[4]Spielberger.C.D.Anxiety as an emotional state.In C.D.Spielberger(Ed.).Anxiety: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Vol.I)[M].New York:Aeademic Press,1972.
[5]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李 洁,陈仁伟.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魏良忠,洪志强.血液尿素氮在摔跤运动中的有关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0(4).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n the Sports Fatigue of Pre-event Training in Sanda Athletes
Zhao Bi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
Five members of Sichuan Sanda team are chosen as study objects.This paper does th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monitor on their sports fatigue with tracking experi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and using indicators and means such a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overall monitoring and individual monitoring are a reliable means of monitor training fatigue;and the combination of biochem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monitor sports fatigue.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anda athletes by using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the result is better than using onl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r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Sanda sports fatigue monitor anxiety
G85
A
1004—5643(2010)06—0047—03
赵 斌(1966~),男,副教授,武术散打国际A级裁判。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