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合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体会
2010-08-25饶文珍
饶文珍
四川绵阳四零四医院(绵阳 621000)
四物合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体会
饶文珍
四川绵阳四零四医院(绵阳 621000)
目的观察四物合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四物合剂)和对照组(予益母草颗粒),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为7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四物合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功能性子宫出血 四物合剂
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本病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的异常子宫出血,一般可分为排卵性、无排卵性两大类,属于中医妇科学“崩漏”范畴,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1]。四物合剂源于妇科经典名方“四物汤”,具有良好的调经、养血、补血之功效,对于妇科常见病疗效确切。我们运用其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10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年龄14~49岁;未婚18例,已婚32例。对照组50例,年龄15~51岁;未婚21例,已婚29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少淋漓不尽,或崩与漏交替出现。经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并排除全身及内、外生殖器的器质性病变[2],包括除外非生殖道 (泌尿道、直肠肛门)及生殖道其他部位 (宫颈、阴道)的出血、全身或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及医源性子宫出血。两组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四物合剂 (吉泰安四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每次10mL;对照组服用益母草颗粒(四川禾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日3次,每次5g;均以1个月为1疗程,两组连续服用3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崩漏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用药1~3个疗程后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正常,且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效: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出血停止,3个月内又复发者。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者。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学“崩漏”等范畴,多系气血不足,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塞流止血乃是当务之急。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是治疗血虚血滞的代表方剂。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说:“一切补血之方,又当从此四物化出也,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滋阴,白芍入肝,敛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此方以熟地黄为君,取其甘温味厚,质地柔润,滋阴养血之功;白芍益阴养血、柔肝和营为臣,阴柔之品地、芍相配,使血得补;当归、川芎活血、行血,制熟地黄、白芍阴柔滋腻之性,为血中之气药。诸药合用,功能补血调血,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其重点尤在于养血调经。研究表明,四物汤具有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作用[4]。四物汤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且单味当归也具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双向作用[5]。观察表明,四物合剂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出血时间,有提高机体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调节黄体功能促排卵等作用[6,7];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1]王亚玲.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79~1180.
[2]Singh RH,Paul B.Hormonal manage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5,48(2):33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S].2003:905.
[4]李爱嫒.四物汤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3):36 ~ 37.
[5]闫升,乔国芳,刘志峰,等.当归油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2000,31(8):604~606.
[6]陈朝军.四物合剂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60~661.
[7]谢涛,刘春兰,兰延安.四物合剂减少剖宫产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2):119-120.
R711.52
B
1004-745X(2010)01-0132-02
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