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德育工作的“有心人”

2010-08-24谭国英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有心人耐心德育工作

谭国英

[关键词]德育工作;知心;爱心;诚心;耐心

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崇高的工程。有人形象地把千头万绪的德育工作称之为的烦琐且婆婆妈妈的工作。但正是这种春风化雨般的、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的滋润渗透,才换来了爱的共鸣,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做一个德育工作的“有心人”,即做到“知心”、“爱心”、“诚心”、“耐心”。

一、知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会到自己的尊严感:即我是一个勤奋的孩子,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进步的完美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肯定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做教师的最忌讳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要学会赏识学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懂得注意挖掘培养各类人才,并尽量給他们创造机会,做到“人尽其才”。

因此,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做学生的知心人,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赞美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宽宏大量。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纵容,在学校横霸道,随便打人,拿同学的东西……每天都有同学来告状,真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像这样的同学,我不是揪住他的错误不放,而是宽宏大量地通过多次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不断去说服他,久而久之,他也感到不好意思,慢慢地改掉了一些坏毛病……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教育过程。

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既把学生当做学生,又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知心朋友。

二、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而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这是一种巨大的德育力量。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

2.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而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严是爱,宽是害”。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性,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要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因此,教师要用爱心来教育学生。

3.热爱学生是对全体学生的爱,对于“差生”,教师还应该倾注更多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差生感到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人。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在和其他儿童交往过程中,明显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因此,特别容易受“我干什么都不行”这种痛苦思想的折磨,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去关爱这些群体,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会到来。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

三、诚心

孟子曾经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任何人,都要在“诚”字上下工夫。用诚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而不是为—自己寻找各种的理由。是否能够竭尽全力地去做任何事,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财富。

诚心是做德育工作的一个必备条件,真诚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要做到诚心,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在其言行举止中发现优点,要表扬鼓励为主。当然一味温和态度也是不足取的,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应该诚恳指出,促使其改正。同时,要信任学生,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学生确实地感到教师了解他们、信任他们。教师还要讲民主,要让学生勇于向教师提意见,教师要耐心听取,并与学生推心置腹地商讨问题,教师不自居“常有理”,有错勇于向学生认错、道歉。

四、耐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质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过程,这种长期性、反复性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此,德育工作必须有耐心。

常言说得好:“教育的机会就在身边。”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同时,对待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够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而要找到其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进行教育转化,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抓反复、反复抓。不因为学生多次出现不良行为,而视为“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等等,应耐心细致进行教育工作,耐心倾听教育对象的话,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引导他积极上进。

总之,德育工作中的“知心、爱心、诚心、耐心”是互相联系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知心是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爱心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诚心是德育工作的灵魂,耐心是德育工作成功的保证。成为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德育工作。□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有心人耐心德育工作
做个有心人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田野调查中做“有心人”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用树叶说故事
安全生产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