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跃”在呼兰 教育要先行

2010-08-24于万金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全区教学质量建设

于万金

2009年,呼兰区教育局科学定位,紧紧围绕“北跃在呼兰”的战略发展目标,本着条件挖足、思路摆对、措施想细的指导思想,以“思考作为、主动作为、抢先作为”为发展策略,全面实施“233”牵动工程。即“突出两个加快”:加快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加快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好三篇文章”:做好教育资源集约整合、集效互补,集优成势的文章,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文章,做好学校自主创新、比拼发展的文章;“构筑三个品牌”:构筑高中教育品牌、构筑义务教育品牌和构筑职业教育品牌,实现全区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全区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中小学校135所,其中小学99所,城区小学5所,农村小学94所。初中19所,城区初中6所,农村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民办初中1所。高中5所,普通高中4所,民办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国办幼儿园1所,特教中心1所。我区还有广播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53 386人;其中小学生30 728人,初中学生14 619人,高中学生6 910人,特殊教育学生139人,职业教育学生990人。

全区共有在职教职工5 400人,其中小学教师2 558人(城区小学教师828人,农村小学教师1 730人),初中教师1 901人(城区中学教师828人, 农村中学教师1 073人),高中教师746人(城区高中教师606人,农村高中教师140人) ,进修学校教师107人,特殊学校教师35人,公办幼儿园教师31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22人。

二、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做法

(一)自我加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全区教育工作者共克时艰,大力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让薄弱学校与名优学校组成联合体,整合区域办学资源,成为控制择校、择班热的原动力。

1.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针对校际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我们科学提出了“抱团发展”的发展策略,实施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让薄弱学校与名优学校组成联合体,结成帮扶对子,我区的附属实验学校与区四中、利民中学;呼兰八中与五中组成了联合校区,把优秀学校的名师和优秀教师有计划地向联合校区的薄弱学校输送,通过强弱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师资资源的优势互补,管理运行步调的一致,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择校、择班、择师问题,缩小了校际办学差距,实现了抱团发展,共进双赢的办学目标,成为全市一大创新性亮点,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抢抓机遇,打造江北名校,积极推进新高中建设。在江北还没有一所全市及全省名校及现代化高中之时,以此为契机,积极筹备新高中建设工作,到外地和本地各县区调研,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投入大量精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完成了新高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且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市教育局对新高中建设的支持,市教育局预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用以建设高中教学楼、实验楼等基础设施。可以说新高中一旦建成,必将是一所现代化高中学校,必将是一所全市名校乃至全省名校。

(二)自主创新,推进学习型团队建设。我们在区委提出的“自己出题自己答”工作思路牵引下,在市教育局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部署下,把学习型团队建设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对校长、教师、教研员队伍分层次进行了岗位大练兵,在“自我提高、借鉴提高、引领提高、抱团提高”的载体活动中,不断提高了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凝聚了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的呼兰教育人精神,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好、人格力量大、发展追求高、创新能力强,建设本领硬,并且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把这一职业当做第二生命的校长队伍。建立了校长任期责任制、目标考评制度、轮岗交流制度,切实提高校长为人、为事、为业的能力,通过四所高中校长竞聘上岗、开展校长论坛、专题报告,考试等形式,使校长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了校长的创新意识、率先意识和全局意识,提高了校长专业发展能力。目前,四所高中均在原有的基础上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进取精神强,师德修养高,文化底蕴厚,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十佳青年教师”和高中、初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师说课、赛课、评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教育教学才华的舞台。去年11月份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主题是“自我提高、借鉴提高、引导提高,最终达到抱团提高目的”的全区相关学科全员参与的高中、初中、小学学科大型研讨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尽心竭力为教师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方式,择优录取研究生及省会城市本科毕业高中教师30名,切实充实高中教师队伍,增强队伍的活力。

3.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具有课程意识、合作意识和深入研究问题品质以及在教师成长中能够做好专业评估,专业解释、专业建设、平等交流、智慧共享的教研员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了学科专业知识及其课堂教学实践与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教学研究与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定期举办教研论坛,2010年我们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进行了全面开学初视导,每名教研员全面听课,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既加强了教研员队伍建设又有效地提高了检查学校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三)自强不息,构筑校园精神。我们确立了把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生有特长、师有特点、校有特色”的活力校园的总目标。提出了每一位校长都要把自己当成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继承和创造出校园精神。

1.深挖潜能,突出实效,确立校园精神。我们始终确立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内核的观念,坚信“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各学校广泛梳理学校发展历程,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研讨,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校园精神。通过校园精神来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对学校师生起着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约束作用,使他们自觉地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此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在呼兰一中已经初步形成乐于攀学、乐于博爱、乐于超越的校园精神。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

2.强化优势,个性发展,建设优质特色学校。各中小学校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六个标准”,即环境上能看出来、校长能讲出来、教师能动起来、课程能开起来、学生能活起来、成果能显出来。各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营造校园环境的独特文化风格。目前,以建国小学为代表的“书香校园”,萧红小学为代表的“诗教校园”,东方红小学为代表的“特长教育”,利民二中为代表的“养成教育”、大用中学为代表的“艺术教育”等特色学校已经异彩纷呈。我区有6所学校被评为省市艺术、体育基点校,有10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绿色学校,有5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省市诗教先进集体,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

2009年,我们召开了全区首届教育系统运动会,共有1 330名运动员参与了25个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了我区各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学校艺术活动,开展了中小学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和校园艺术节活动。召开了全区庆祝第2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对最近五年来涌现出来的先优模教师进行了表彰,进行了专场汇报演出,展示了全区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新时期教师的风采。

(四)自创载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把2009年确立为教育教学质量年,2010年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速年,建立了校内的百师讲坛制度,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高中与初中、初中与小学的有效衔接制度,保障和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提出教育教学质量年要做到五个面向,即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名教师、面向每一个班级、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科,向课堂要质量,要求校长和教师把智慧和能力用在校内,教师要悟透“讲好课,育好人”功夫在课外的道理,不但要让学生学懂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坚决杜绝课内“丢了”课外“补”的行为。做到坚持“五个为主”,打牢基础。即课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科学定位,精选題目以中档题为主;精讲精练,以课堂为主;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为主;重视实验,以教材为主。建立了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校园百师讲坛制度、中小学衔接研究制度,三个制度的建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先后在一中、附中二校区和三校区、五中一校区、萧红小学、利民二中等学校召开了现场会,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今年我们又在利民二中、五中校召开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场推进会,全面实施全员恩师工程、全员学习工程、全员引领工程,是我们今年抓好学校管理的工作重点,目前各学校已全部启动。

2009年我区考入省重点135人,比去年增加62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考达到省重点本科线125人,比2008年提高了34%,达到本科二表分数线368人,比2008年提高40.5%。全区总达线人数890人,比2008年提高了31%。

(五)自主构建,建设标准化学校。2009年,我们稳步推进网点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了科学做好网点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增加资源调整的最大化,确立了网点布局调整与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寄宿制学校建设、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网点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制定了《呼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呼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呼兰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意见》,计划到2013年我区全面完成网点布局调整和标准化的目标,实现“一乡一校或一乡两校”的目标。2009年,我区有5所学校被确定为市标准化学校,市区共投入670万元,其中区政府投入540万元,为学校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加强了学校的办学硬件建设,得到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高度评价。推进石人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393万元,建设一所建筑面积为2 539平方米的教学楼。石人中学建成后,全区所有乡镇中学实现楼房化,寄宿制学校达到7所。长岭小学综合楼建设已经完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哈市突出的“八个一”做法的基础上,呼兰区利民二中在自主、合作、探究、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利民二中特点的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标准化学校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和形式,也成为有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原动力。

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尽管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深知,工作与区委、区政府的高标准要求、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教育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呼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仍然薄弱;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改革有待深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尚需不断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这些不足和问题,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不相吻合,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下步工作设想

新的教育局班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迎难求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效,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的依法监督,得益于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好“十二五”规划,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更是“北跃在呼兰”战略的开局起步之年,突破自我,再塑形象之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落实“北跃在呼兰”的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三个一”工作主题,总的目标是:使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校长治校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速,使每所学校都要在某一方面走在全区前面,最终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全区教学质量建设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蓝光TOP5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