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开拓 求实创新 为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2010-08-24李希龙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发展

李希龙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省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有利机遇,深入抓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服务发展创新为主题,深入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10年全省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服务发展创新为主题,深入贯彻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规划和“十大工程”建设目标,重点加强对财政资金、建设项目、民生资金等相关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逐步建立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规范财政管理,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审计,促进地税部门依法治税,依法征收,保障税收收入安全。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促进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要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框架下,积极构筑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征管审计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把财政审计的重点放在推动建立健全更加统一完整的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建立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上,全面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情况,科学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切实提高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内容层次和规范标准的“双提高”。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断适应干部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和发展。要继续开展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积极探索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效。

加强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审计建设性作用,积极探索前移审计关口,对重特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审计。要把审计与审计调查、检查面上情况与重点审计项目、揭示问题与推动完善制度、促进当前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严肃查处投资建设领域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和投资风险控制,保障投资效果,确保中央和省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要高度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民生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各级审计机关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重点,更加关注民生资金和重大民生工程审计。重点关注“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和资金。通过审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着力揭示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把“三农”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监督服务的重点,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保障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加强政府债务、涉外及金融审计和审计调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防范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今年,全省将统一组织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审计调查、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项调查、主权外债审计和审计调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公证审计、部分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揭示风险,如实披露,维护安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加强企业发展资金审计,促进完善企业发展管理机制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关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努力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壮大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今年,全省将统一组织2009年度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了解分析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反映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改善情况,评价专项资金运行管理机制有效性和政策制度合理性,分析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建成后发挥效益情况,促进使用单位加强管理;统一组织开展2009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调查,摸清省级财政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总结我省试行过程中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加强省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

各级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深化审计监督服务内容,提升审计监督服务水平,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在绩效审计上有新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把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断深化绩效审计内容重点,不断创新绩效审计方式方法,不断探索绩效审计成果转化途径。要采取学习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审计干部绩效审计能力培训,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绩效审计干部队伍。

在计算机审计上有新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逐步提高审计技术现代化水平。要充分应用审计数据中心一期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审计对象、审计项目档案等基础数据库和部门、行业分类审计数据库群建设,在推进省本级审计数据采集报送范围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地县审计局审计数据中心应用范围。要继续深入抓好AO软件推广应用工作,推进审计业务实施、审计组织方式方法、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手段创新,提高在信息化条件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要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不断完善和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要有重点地加快推进地税、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专项资金联网审计应用系统建设,增强审计的实时性和预警能力。要进一步抓好计算机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审计骨干力量。

在审计成果转化上有新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运用和应用,实现审计批判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要把提高审计报告质量作为提升审计功能效果的主攻方向,在查深审透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上再多下工夫,从宏观问题着眼,通过对多个单位审计情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时期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揭示反映共性、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提供更多有层次、有高度、有力度和有用处的审计成果,使之能够转化为领导决策、部门措施、社会规范。要重点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完善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权限和职责;要完善审计整改督查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督察职能作用,提高审计整改落实率;要完善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要完善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加强审计整改成果转化和利用,促进被审计单位在整改上下工夫。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温总理、审计署和省领导关于做好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全面有效履行职责,努力推进我省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的审计理念是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审计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研究解决审计工作面临问题,坚定不移地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更加全面、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贯穿促进经济平稳較快发展主线,抓住关键和重点,切实找准审计工作服务全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不断加大审计力度。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一起来,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统筹和部署审计工作,安排和调配审计资源,组织和实施项目审计。要加大推进体制制度的创新力度,从推进建立长效机制着眼,揭示和反映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促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必须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防范事关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增强防范风险能力,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项目分配、审计组人员组成、审计结论等各个环节都要制定相关制衡机制,建立一整套审计风险防范机制,防止人为调控或独断审计结论。要坚持依法审计,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审计处理恰当;要全面加强对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各环节质量控制;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案件线索,确保问题查深查透;要切实规范审计操作,慎重对待审计结论和处理,使审计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三)必须大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着力夯实审计事业发展根基。审计事业发展的根基是人。审计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以切实提高审计实战能力为根本落脚点,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熟、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队伍。要通过培训培养,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要严把“入口关”,着力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职位为基础、以职责为中心、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继续积极推进审计机关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在预防上下工夫。要进一步抓好分层分岗教育,继续抓好查找“廉政风险点”活动,根据查出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要从严治理审计队伍,规范权力运行,抓好规范权力运行各项制度建立落实和督促检查;要认真组织开展“八不准”审计工作纪律、整顿机关作风“八项纪律”执行情况检查,加大审计现场执行纪律情况检查力度,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升成果质量,全面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提供重要保障。□(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发展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