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会计职业的解读
2010-08-24徐墨
徐 墨
[关键词]会计职业;具体運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会计的专门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个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本文将对会计法则中的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分析讨论。
一、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
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上市公司滥用谨慎性原则,基于保赢利、保配股资格的需要,无视企业现状,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年度间的转移作为新的粉饰手段。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上市公司美化资产和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
第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第三,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如制度未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及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这就使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由于采用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无形资产的确认。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收入的确认。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4个条件: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④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
三、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构成当今世界通用的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定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着谨慎性思想。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计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计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计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计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
(二)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实现原则是指应在企业售出产品或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原则。实现原则最确切的意义是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变为货币,实现原则的本意是防止利润的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因为任何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为了保护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利益,排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现代会计的计算结构采取了以实现原则为前提,补之以配比原则的形式,事实上已把谨慎原则渗进了会计框架中,并赋予它们合理的地位。这样一种会计计算框架的会计处理,人们不视为有意识地谋求利润的过小表达的谨慎性原则。
(三)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或最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的方法,这也是以谨慎性原则作为指导的。例如为尽早收回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以利企业更新改造,所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上以加速折旧法代替直线法;工程收益计算中以完工标准代替工程进度标准;销售收入确定以货款收回标准代替分期付款标准等,都是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上加以应用,应该说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