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透”作程度补语

2010-08-22范雨静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褒义贬义词谓词

范雨静

(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从语法标志上看,现代汉语程度补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带“得”的程度补语和不带“得”的程度补语。“透”作程度补语就属于不带“得”的粘合式程度补语。“透”可以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以相同的结构形式构成不同的补语的类: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是“透”作程度补语。

1 “透”作程度补语的构成

1.1 带程度补语“透”的动词

程度补语与形容词组合较为常见,与动词组合较少见。动词能带程度补语,说明它们或多或少带有形容词的性质。能带程度补语“透”的动词较少,只有心理活动动词和个别生理感觉动词。

1.1.1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农朗诗认为,能带程度补语“透”的心理动词也仅限于那些表示连续状态的心理动词。主要有以下这些:爱、恨、怕、气、想、怨、疼、担心、感动、后悔、埋怨、满意、伤心、失望、熟悉、讨厌、喜欢、享受、心疼。例如:①毕加索爱透了西班牙,只要你讲西班牙语,就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芦龙军:《还毕加索以真面目》);②我恨透了日本人,总想长大当兵打日本,报仇雪恨。(方军:《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个留日学生的札记(1)》)

1.1.2 表示生理感觉的动词

这些词用来形容人时,就表示人所产生的感觉,感觉是有强弱之分的,自然可以带上程度补语“透”。但就目前考察来看,用例还不是很多,只发现“憋”这一个。这个“憋”和“透”搭配也仅限于网络的文学作品和人们的口语中,这也许和“透”的语法化程度不高有关。也就是说,“透”能够和生理感觉动词搭配,但由于“透”的语法化程度不高,目前只能和“憋”搭配。例如:③对照上个月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访美的风光场面,阿扁真是憋透了。

以往有人认为,“透”只能选择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能选择表示生理感受的动词。这种观点与语料的事实是不符的。

1.2 带程度补语“透”的形容词

和动词相比,能带程度补语“透”的形容词的数量和类型比动词要多,而且只能是性质形容词,不能是状态形容词或非谓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如“雪白”、“乌黑”、“红彤彤”等,因为本身大都具有程度意义,所以不能再带程度补语;非谓形容词如“正”、“副”、“男”、“女”等,因为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因而也就不能带程度补语“透”。可以带程度补语“透”的性质形容词很多,我们根据形容词的褒贬意义把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表贬义的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这些:肥、傻、碎、脏、惨、乏、烦急、闷、疼、馋、贱、坏、懒、乱等。例如,④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读者》);⑤真是惨透了,车祸之后,他一直昏迷不醒。(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一类是表中性的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这些:蓝、绿、紫、亮、晴、静、浅等。例如,⑥看两岸青山,一江碧透的绿水,让人飘飘欲仙。(《人民日报》1996);⑦他轻轻的把黄透了的全掐下来,就手来把玫瑰放的冗条子也打了打。(老舍:《二马》);一类是表褒义的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这些:棒、妙、好、巧、精、嫩、酥、甜、香等。例如,⑧奶奶和兰姑都告诉过我,你的吉他弹得棒透了!(琼瑶:《梦的衣裳》);⑨这些故事的“臣民”们真叫我的姨母开心透了。(《追忆似水年华》)。

三类形容词的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三类形容词使用情况

以往的观点认为,作程度补语的“透”只和表贬义的词语搭配,偶尔可以和表中性义的词语搭配,但不能和表褒义的词搭配。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透”既可以出现在贬义词后面,又可以出现在中性词和褒义词后面。“透”在实际使用中优先选择贬义词,其次是褒义词,最后才是中性词。相对来说,“透”用在贬义词后面的情况稍微多一些。与充当程度补语的“透”结合的词语,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从表贬义的词语到中性词语再到表褒义的词语,呈开放的状态在扩大。由于充当程度补语的“透”用频的不断提高,“透”的搭配范围也随之扩大。体现为“好”、“爽”、“棒”等一直被认为是褒义的词,而不能和作程度补语的“透”进行搭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们却可以和“透”搭配。与充当程度补语的“透”搭配的词语越来越广泛,正反映了“透”还处在共时语法化这一变化过程中,详情将另文探讨。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程度补语的“透”可以和动词(心理动词、生理感受动词)搭配,还可以和形容词(贬义、中性、褒义)搭配,甚至还可以和个别词组搭配。

1.3 带“透”作程度补语的词组

词组后接程度补语“透”的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有意思、没(有)意思、不懂事、没劲等。例如:⑩这是我的第八个春节联欢会了,没(有)意思透了。(白帆:《寂寞的太太们》);⑪今天走这条小路穿插,明天往那几进老屋迂回,麻石板路有意思透了,一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胡辛:《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2 “透”作程度补语的语法特点

“透”作程度补语在语法上具有六方面的特点。

2.1 “透”作程度补语必须与“了”(或是“啦”)同现

“透”作程度补语必须与“了”(或是“啦”)同现,即“了”一般是紧跟在“透”后面,有时放在动词的宾语的前面或后面。例如:⑫晚饭还是我一人独吃,我烦恼透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⑬麻烦透了!要不看她是个堂客!我真揍她一顿好的。(老舍:《方珍珠》);⑭又是借,又是借,我恨透了这个“借”字!(老舍:《面子问题》)。以上例句中,“了”紧跟在程度补语“透”的后面。无论“了”出现在什么位置,“透”作程度补语的句子必须出现“了”。否则,句子就不能成立。

2.2 “透”作程度补语时,其前不能插入“得”

比如,上述几个例句中,如在形容词或动词与作程度补语的“透”之间插入结构助词“得”,就变成了“烦恼得透了”、“麻烦得透了”、“坏得透了”、“恨得透了”,显然句子是不成立的。

2.3 “透”作程度补语可用于“把”字句

当“透”前面的中心成分是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时,就可以用于“把”字句。例如:⑮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中华上下五千年》);⑯她把我们妇人的脸算丢透了。(老舍:《猫城记》)。

2.4 “透”作程度补语

“透”作程度补语时,谓语动词如果还有宾语,可以重复动词,也可以不重复动词。例如:⑰伙计们恨透了周扒皮。(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⑱伙计们恨周扒皮恨透了。(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透”作程度补语时表示的是程度高义,因而不能用于“比”字句。而像“多”、“远”作程度补语是可以用于“比”字句的。例如:⑲他的字写得比我差多了。(√);⑳他的字写得比我差远了。(√);㉑他的字写得比我差透了。(×)。这与“透”所属极限性程度补语类相关。因为“透”表示的是程度高义,所以不能用于有比较意义的“比”字句。

2.5 作程度补语的“透”的词性探讨

关于作程度补语的“透”的词性,研究者的分歧较大。一些研究者认为“透”是形容词;一些研究者们认为“透”是虚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夸张意味,表示强烈的程度;张谊生(2000)认为,“透”是唯补副词。

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透”作程度补语,表示程度非常高的意思。但是各家对作程度补语“透”的词性的认识相当不一致,存在着三种观点:动词、形容词、副词。即使认为是同一词类,其具体的小类也不一致。我们借鉴了侯瑞芬(2005)对“死”作程度补语时的词性的确定:“透”是从谓词到副词的一种过渡。理由是作为程度补语的“透”与现有的副词的分布不一致。它不能作状语,只能作补语。

2.6 作程度补语“透”的语义指向

充当程度补语的“透”属于虚化的程度补语,虚化后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述语谓词,对述语谓词作程度性说明。因此,它在语义上必然与前项述语谓词有联系,在语义上指向前项述语谓词。这时,补语“透”同述语的语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一致,即补语“透”不但在句法关系上同述语相联系,而且在语义关系上也相互联系。例如:㉒近段时间,我在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情绪糟透了。(《人民日报》)(“透”表示程度深,糟—透。);㉓百姓恨透了夏桀。(《中华上下五千年》)(“透”表示程度深,恨—透)。这时,其后面基本上不带宾语。当“透”前的成分为部分表示强烈的爱憎的心理动词时,如例㉓,可以带宾语。如:“爱”、“恨”等。

3 “透”作程度补语的语用分析

3.1 应用范围

马庆株(1992)指出,述程式是一种口语格式。“透”作程度补语修饰前面谓词的性质状态,其语用意义有强烈的褒贬倾向,主观评价色彩较为浓厚。因此,在表达功能上,透”作程度补语主要用于文艺语体,而不用于政论文和各类公文语体。我们检索语料发现,“透”作程度补语多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中或文艺作品中,口语色彩非常浓厚,不在正式公文或其他正式场合使用。

3.2 感情色彩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得出,“透”作程度补语分别可与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搭配。当“透”与贬义词搭配时显现的感情色彩为贬义;当“透”与褒义词搭配时显现的感情色彩为褒义;当“透”与中性词搭配时显现的感情色彩为中性。即“透”作程度补语的色彩义与前面的谓词的色彩义是一致的。

3.3 带有主观评判性

“透”虚化程度相对较低,或多或少存留一些原词的语义特征,必然会在使用中附带某些形象色彩,表露一些强烈的主观情态和倾向。这是“透”在作程度补语和“极”作程度补语时不同的地方。例如:㉔老公出差,孩子去了爷爷家,我轻松透了。(《京华时报》2006-04-24);㉕老公出差,孩子去了爷爷家,我轻松极了。“极”句传达出的是相对客观的评价,而“透”句则带有明显的主观评判性。

3.4 表示不如意或消极的倾向淡化

许多研究者认为,“透”基本上与表贬义的词语搭配,表示的是消极的意义。而我们通过语料分析发现“透”在实际使用中优先选择贬义词,其次是褒义词,最后才是中性词。相对来说,“透”用在贬义词后面的情况稍微多一些。这也就意味着,“透”已经虚化到只表程度义,其本身所具有的消极义已经淡化。

[1]农朗诗.程度补语“极”、“透”、“死”、“坏”个体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

[2]张谊生.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2):70-72.

[3]侯瑞芬.“动(形)+死 +……”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2):47-50.

[4]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褒义贬义词谓词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贝利”曾经是贬义词
存心有天知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