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强化高校辅导员“精神导师”角色的思考

2010-08-15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大学生

刘 娟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被誉为高校学生的“精神导师”,在高校管理队伍中居于不可或缺的特殊重要地位。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核心内涵就是强调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面对目前高校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正确方法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沿着正确的轨迹走过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光。

1 强化高校辅导员“精神导师”角色的迫切性

“精神导师”是指辅导员肩负着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困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特殊使命。目前,不少高校辅导员在角色定位上存在误区,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和工作重点定位在学生学习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上,对处于社会转型期和人格完善期的青年大学生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也缺乏深刻的思考和认知。具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精神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正常交往能力欠缺

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人际交往圈的形成。对己对人认识不够全面和辩证,很难与人深交,不易结识知心朋友,有的甚至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1.2 心理调适能力较低

大学生处于青春的“暴风雨时期”,由于阅历较浅,对人生和社会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飘忽不定,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并由此导致心理和行为偏差。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自己的低落情绪,较快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少数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此外,因就业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较多,有的是因一些突发因素造成的,有的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的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3 对待异性情感易产生冲突

在对待异性情感问题上,大学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与爱情,这种需求本身无可厚非。但由于缺乏健全、成熟的恋爱观,加上性心理的不成熟,不仅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还会出现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极易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甚至会出现不理智乃至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情形。

2 高校辅导员“精神导师”角色的多重内涵

2.1 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人格是存在于一个人内部、决定其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包括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使个体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健全人格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全的人格能使人的心理和谐发展,人格健全者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健康的人格使人格结构中的需要、爱好、信念、气质、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地发展,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身心发展的人格形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完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正常,这种不良倾向就是人格缺陷。对于这些有人格缺陷的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正视现实,在学生的自尊、自信心、认真负责、自我控制、乐观豁达、独立和创新等方面有意识地去培养。其中,自信心在一个人能否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至关重要,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尤为关键。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才能以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去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展现自我;才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和安排。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环节是抓好入学教育。新生在入校时,在思想和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往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抓住时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成功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大一新生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及人际环境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冲击。突然间所有的时间和事情都由自己来安排,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很多迷茫和困惑,特别是面对情感、就业等敏感问题,更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规划自己的人生,特别容易失去目标和方向。所以,辅导员可通过组织参观校园等活动,使新生尽快熟悉环境,增强其对学校、学院的认同感;召开新生班会进行校情校风、专业概况、管理制度、文明礼仪等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自律自学的能力;通过与新生父母及其本人进行沟通,初步了解学生,掌握思想动态,尽量缩短新生适应周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要载体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辅导员每学期都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个人比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当遇到困难时,要多给予引导、帮助和鼓励。这样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

2.2 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健康的心理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

现代大学生的主体以“80末”、“9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和对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失全面性和客观性,心理问题尤为复杂和敏感。最近几年,多种原因导致学生心理疾病加重,走向极端的事件屡屡发生,不仅给社会、学校带来了很多困扰,也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交际、交往困难诱发的心理问题;情感困惑和危机诱发的心理问题;角色转换与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高低诱发的心理问题;学习与生活的压力诱发的心理问题;就业压力的增大诱发的心理问题;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引发的心理问题,等等。作为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老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争取到关键时间,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调适自己的情绪。遇到极端情况,也要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情况,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减少和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2.3 实际困难的帮扶者

作为“精神导师”的辅导员一定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通过平时多观察、多沟通、多交流,了解、掌握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有效地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走向成才的信心和希望。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和各高校采取了多种扶困举措,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帮助,顺利完成学业。对那些实际困难的学生,我们这些“精神导师”可凭借相关贫困证明给予学生一些助学金,使其在生活上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校为贫困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辅导员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岗位,让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我们还可以帮助一部分特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困扰,鼓励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困难,面对自己的人生。

对于家庭困难、没有社会背景的贫困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将学生成才培养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运用掌握的就业知识、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减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负担和实际困扰,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目标。

3 当好“精神导师”的具体路径

3.1 强化与学生沟通交流,探索有效工作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尊重、理解的情感,从而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同时,随时与学生沟通是增强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统一认识,引导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交流。有的可直接切入主题,明确提出问题,充分分析问题本质,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后果;而有时则需要用间接迂回的方式,从侧面揭示事物本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示、教育。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避免空谈大道理,应该用简单、实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经常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这样才能够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时,可以利用环境的调节和活动转移不良情绪。例如:苦闷烦恼时,出去散步或听听音乐,会使人心情舒畅一些;当怒不可遏时,可强迫自己做一些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稳定情绪;失恋中的青年,可以把学习或工作的日程排得满一些,紧凑一些,使自己沉浸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内心苦闷难受时,畅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人诉说一通,都是缓解情绪压抑的好办法。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情绪困扰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绪困扰都是这样,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认识某一事物或问题,会使人恨恨不已;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理性一些去认识,就会使人豁然开朗。

现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很少受到激烈的批评,自尊心比较强。一句话,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说话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即使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避免采用激烈的方式。否则会使学生情绪受到影响,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并为以后矛盾的激化留下伏笔。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诚恳,感觉到你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这样才能使他们信任你,愿意向你倾诉,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实现积极交流。

3.2 重点抓好学生干部,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优秀分子,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又可成为教育者、管理者。通过突出抓好学生干部,既能够较好地把学校教育内容贯彻到学生中去,也可广泛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问题,起到辅导员老师难以起到的作用。

选好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只有选取可塑之材,才谈得上队伍的培养建设。在选拔干部过程中,应在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圈子中挑选,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任务重,比其他同学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到学生工作中,同时也可发挥学生干部在学习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管理能力突出,有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特长中选,这样才能在同学中树起威信;在有良好品质、热心为同学服务、有奉献精神的圈子中挑选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状态。

信任和理解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一是要责任明确,按才分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工作并且做到责任明确,这样整个队伍才能良性运转。二是要充分信任,奖罚分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事物,只要符合原则,都要由班干部去管理负责(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总结,集体活动的组织等)。辅导员不仅应以自己的严谨作风影响他们,还要善于把学校、系部和自己的意图变为班干部的行动。当然,也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对于班干部的违纪言行要及时批评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要及时总结,完善管理。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干部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总结和提高,在工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在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好地去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成长。

3.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也需具备语言、心理、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要学习研究当前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想,不会与学生产生距离,保持与时代共同进步。要经常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尤其需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关注,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这样,学生会觉得你不仅是一位思想上的良师,而且是学习中的益友,也才便于和学生沟通,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应该努力增强“精神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拓展工作载体和路径,真正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素质教育的领路人和职业生涯的铺路人,不负学生“精神导师”这一神圣称号。

[1]熊锡滟.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J].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学报,2009(6):135-136.

[2]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杨忠旺.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3-34.

[4]李运庆.教育管理的错位与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4):85-88

[5]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成都.西南师范大学,2002.

[6]胡悟.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系统的紧迫性和途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1 -62.

[7]郑丹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胜任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