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2010-08-22刘艳红
刘艳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刘艳红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82
1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还具体学习了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以及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在实验中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
3.1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3.2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3.3 重点的突出
设置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白磷燃烧、镁带燃烧、蜡烛燃烧、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4 难点的突破
通过让学生观察水分解、氧化汞分解实验的微观的模拟过程,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抽象概括的难度,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表达交流”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5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重视实验、增强体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突出重点——微观模拟、突破难点——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归纳小结、构勒板书——知识延伸——学生自评——体验成功。
6 教学安排
1课时。
7 媒体运用设计
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设计
8.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提出问题】在这些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
【作出假设】变大?变小?不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生活和实验的事例情景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也是今天这节课的主题。这样学生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中,能真正明白“提出问题”的价值。
8.2 重视实验、增强体验、探究新知
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3)白磷燃烧;4)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现探究知识的乐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见解,并且对每一种意见和建议都表现出理解。教师不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对与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更开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成功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从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不同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8.3 得出结论、突出重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1)该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2)该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也不包括体积相等;3)该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让他们体验成功,产生成就感,并且会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8.4 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增大;2)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剩余物的质量比原来变轻。
8.5 微观模拟、突破难点
【课件演示】氧化汞和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从中体会质量守恒的原因。
【设计意图】Flash动画模拟实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使微观知识宏观化,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更易接受,学生能更形象、生动、深刻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实质。
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在人们进行在线社交期间,大数据也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大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大数据能够实现用户使用期间的便捷性,例如qq空间、微信、微博等通讯软件。在人们进行在线社交期间,大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用户的具体活动,实现用户信息的实时交互。与此同时,在进行大数据使用期间,用户可在社交平台进行分组,根据用户自身情况推送与之相关的信息以及群组,较大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使其能够及时找到自身较为感兴趣的事物以及话题。在社交网络中,大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处理以及收集,而后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推送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相关信息,有效促进社交平台的持续发展。
8.6 归纳小结、构勒板书(图1)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教师对板书的构勒,一起回顾本节知识。整个板书简洁、明了,直观性地展出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
8.7 学生自评
通过本节课的参与,你有哪些收获?你获得哪些知识?认识上有什么提高?能力上有什么长进?学得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敢于表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谈反思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8.8 体验成功
【练一练,你学会了吗】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0 g酒精和100 g水混在一起质量为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 煤炭完全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煤的少,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12 g碳和12 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24 g二氧化碳
【想一想,延伸与提高】
表1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所示。1)该容器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反应后测得容器中Q的质量为( );3)反应完成后容器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