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2010-08-21楼扬孙祥江津凡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4期
关键词:苦竹成竹绿竹

楼扬 孙祥 江津凡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7)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楼扬 孙祥 江津凡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7)

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至6月下旬, 4月13日至5月10日发笋数最多;退笋多出现在末期;高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和Doseresp曲线模型; 生长盛期时,昼夜24h平均生长量达22.38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出笋规律;高生长;黄纹竹

黄纹竹(Phyllostachys vivaxf.huanvenzhn J.L.Lu)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散生型,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是乌哺鸡竹的栽培变型。黄纹竹节间绿色,沟槽部分为金黄色,这是它区分原种乌哺鸡竹的主要特征,它比原种乌哺鸡竹更具有观赏价值,能耐-23℃低温,而且笋味甜,秆高4~6m,径可达3~4.5cm[1],是集观秆、观笋、观姿为一体,观赏及笋用两用竹种。因其耐寒性,作为风景竹种在北方移栽成活率很高,可在城市绿化和造景中应用,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黄纹竹在江苏、浙江两省各主要产竹区得到了重视,但就黄纹竹生物学特性和丰产培育措施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在江苏省扬州市对黄纹竹的生长发育进行观测,研究其发笋、退笋及高生长规律,为生产上制定黄纹竹合理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扬州的大禹风景竹园。扬州位于长江北岸,江苏中部,处长江、古运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 1 9°0 1′~1 1 9°5 4′,北纬32°15′~33°25′。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8℃,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7.5℃,全年无霜期为220d,平均日照为2140h,平均降雨量为1020mm。

1.2 试验方法

(1)出笋和退笋规律调查:在黄纹竹竹林内,设立10 m×10 m标准地3块, 从2010年3月31日至6月30日历时约90d,调查标准地内出笋与退笋情况。在出笋期间每4d观察一次。

(2)幼竹高生长规律调查: 在立地条件、林分条件相似的地点,选黄纹竹样笋10株,自出笋高度达5cm左右(便于观测)之日起,每天6:00时和18:00时2次测量笋高,直至幼竹抽枝展叶,高生长基本停止为止;并从中选择5株,在5月14日6:00至5月15日6:00每隔2h测定竹笋高生长昼夜节律[2,3]。

2 结果与分析

2.1黄纹竹出笋规律

(1)出笋数量动态

经观测(表1),黄纹竹出笋时期较长,从2010年3月31日到6月30日持续90d左右,随时间进程竹笋出土数量具有动态变化规律。以观测时出笋数量占总出笋数的7%为界限将笋期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初期从3月31日至4月12日,约12d,出笋数量占10.72%,虽然出笋数量少,但养分充足、笋体粗壮,成竹率较高;盛期从4月13日至5月10日,约27d,出笋数量占72.15%,竹笋健壮,成竹率也高;此期峰值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约20d;末期出笋从5月11日至6月30日,约50d,出笋数量占17.13%。

表1 黄纹竹出笋时间与出笋数量

(2)出笋成竹

调查统计表明,黄纹竹平均出笋成竹率为50.48%,退笋率为49.52%。这一结果与筇竹退笋率为27.50%[4]的结果有较大差异,与撑绿竹、斑苦竹、苦竹等的退笋率[3,5,6]差异不大。黄纹竹随出笋时间的推后成竹率渐次下降,出笋初期平均成竹率最高,基本没有退笋;出笋盛期平均成竹率次之;而末期绝大部分出土的竹笋成竹率极低。这主要是因为初、盛期竹笋获得的养分充足,发育健壮,故成竹率高;而末期竹笋由于缺乏营养,竹笋弱小,成竹率相应下降。

2.2 黄纹竹退笋规律

(1)退笋与出笋的关系

出笋时间与退笋和成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竹多则退笋少。退笋数量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增加。黄纹竹绝大多数退笋出现在出笋末期,即从5月11日至6月30日,约50d,退笋数量占94.38%。

(2)退笋原因

分析208株退笋原因,其中因营养缺乏而退笋的有171株,占82.21%;当地夏秋季为雨季,且常伴随大风,由此造成退笋的有23株,占11.06%; 因病虫危害而退笋的有14株,占6.73%。可见,引起黄纹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其次是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

(3)退笋高度

据统计,营养不足引起的退笋平均高度为14.04cm,自然风折退笋的平均高度为92.29 cm。退笋数量随竹笋生长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少。竹笋高度在18cm以下退笋最多,占退笋总数的56.79%,这个高度要略大于苦竹和撑绿竹(苦竹退笋高度在20cm以下[7],撑绿竹退笋高度在20cm以下[3]);其次是笋高在18~27cm之间,退笋占19.75%; 退笋高度在27~56cm的占9.88%;笋高在56~75cm范围,退笋显著减少,退笋仅占5.56%; 75~95cm的与95~120cm的均占3.14%;笋高在120cm以上,若无人畜、自然灾害及病虫危害,基本都能成竹。因此,竹笋高度可作为判别能否成竹的标志之一[8]。

2.3 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黄纹竹高生长过程与绝大多数竹种一样,为“慢-快-慢”的过程,即呈“S”型曲线。对选择10株的黄纹竹样竹笋进行高生长观测,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黄纹竹高生长期共44d左右(从4月16日至5月30日),成竹平均株高为504.30cm。

按不同时期生长速度,可将笋-幼竹高生长划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初期、盛期和末期。在刚出土时生长缓慢,前16d日生长量仅为0.87cm ,即高生长初期;竹笋经初期生长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持续时间为24d,即生长盛期,日生长量为19.62cm;生长末期约4d,生长量显著下降,日生长量为3.65cm。

以数学模型模拟植物的高生长,已被广泛采用[9]。以黄纹竹每4d的相对高度为因变量,出笋后天数为自变量,根据Origin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Logistic生长曲线y=a/(1+exp(-k*(xxc)))和Doseresp生长曲线y=A1+(A2-A1)/(1+10^((LOGx0-x)*p))模拟,得到了黄纹竹高生长的曲线模型:

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H=517.593/1+e6.505-0.231t,R=0.99857(图1左)

Doseresp生长曲线模型:H=0.367+517.03/1+102.820-0.100t, R=0.998379(图1右)

以上两个模型的相关系数均极高,能较好地模拟黄纹竹的高生长过程(图1)。

表2 黄纹竹高生长过程

表3 黄纹竹笋-幼竹昼夜高生长量(单位:cm)

黄纹竹在1d内的生长过程中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5株笋-幼竹24h高生长观测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24h总生长量达22.38cm,白天(6:00至18:00时)生长量为12.60cm,占总生长量的56.30%,平均生长速率为1.05cm/h;夜间(18:00至次日6:00)生长量为9.78cm,占总生长量的43.70%,平均生长速率为0.815cm/h。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这一研究结果与筇竹[4]等夜间生长量多于白天生长量的研究结果相反,而与斑苦竹[5]、撑绿竹[3]等白天生长量大于夜间生长量的研究结果一致。黄纹竹在春季出笋,日间温度适宜,光照良好,加强了竹子的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生长;春季夜间温度下降比较大,呼吸作用消耗物质能量比较多,因此白天生长量大于夜间生长量。

从图2可见,黄纹竹幼竹白天生长高峰在16:00~18:00,生长低峰在12:00~14:00;夜间生长高峰在20:00~22:00,生长低峰在2:00~4:00。

3 小结

(1)黄纹竹出笋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盛期出笋量最多,占总出笋量的72.15%,初期和末期则分别占10.72%和17.13%。

(2)黄纹竹绝大多数退笋出现在出笋末期,约50d,退笋数量占总退笋数的94.38%。引起退笋的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足,退笋平均高度为14.04cm。

(3)黄纹竹幼竹的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规律,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时期。黄纹竹的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和Doseresp生长曲线模型。生长盛期时昼夜24h平均生长量达22.38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1 楼崇主编.江苏竹子园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53-154

2 陈代喜.撑篙竹×大绿竹杂交竹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0, 14(6):47.

3 付建生等.撑绿竹出笋规律探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3):42-45

4 董文渊.筇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43-47.

5 刘庆,钟章成.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生长规律的研究[J].竹类研究,1997,56(1):71-76.

6 方伟,林新平,洪平等.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1-5.

7 李继雄,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1):37-41.

8 周芳纯.竹林的出笋期、出笋量和退笋[J].竹类研究,1987,6(4):37~43.

9 张遵强,何希诚,胡超宗,等.紫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7,16(1):6-12.

A Study of Shooting and Height Growth ofPhyllostachys vivaxf. huanvenzhn J. L. Lu

Lou Yang, Sun Xiang, Jiang Jinfa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The shooting and shoot degradationPhyllostachys vivaxf. huanvenzhn J .L. Lu as well as the height growth of young bamboo were studied in Dayu Scenic Bamboo Garden in Yangzhou, Jiangs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hooting period of lasted from late March to late June and most shoots emerged from 13thApril to 10thMay, while shoots degradation most occurred in the late June. The logistic equation of height growth was: H=517.593/1+e6.505-0.231t. During the high growth period, the average height growth in 24 h at a day amounted 22.38 cm, while the daytime height growth was 1.2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ight.

shooting, height growth,Phyllostachys vivax

猜你喜欢

苦竹成竹绿竹
苦竹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绿竹侠
苦竹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国风·卫风·淇奥
沉痛悼念本刊副主编郑成竹教授
毛竹丰产林大小年生长差异研究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集约经营措施对苦竹林的改造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