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丰产林大小年生长差异研究

2015-11-17姚希世林建忠曹流清粟林丽熊建军李星桦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成竹毛竹林毛竹

姚希世, 林建忠, 林 斌*, 曹流清, 粟林丽, 熊建军, 李星桦

(1.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南 会同 418300; 2.会同县林业局, 湖南 会同 418300;3.会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 会同 418300)

毛竹丰产林大小年生长差异研究

姚希世1, 林建忠2, 林 斌2*, 曹流清2, 粟林丽2, 熊建军2, 李星桦3

(1.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南 会同 418300; 2.会同县林业局, 湖南 会同 418300;3.会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 会同 418300)

通过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丰产林的大、小年生长差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丰产竹林大、小年交替出笋、成竹生长数量和质量差异非常明显,不同经营措施的三种丰产竹林,小年平均出笋、成竹数为16.5%、17.2%,比大年少67.0%和65.6%,小年之间平均变异幅度为2.62倍、2.44倍、比大年之间大1.39倍和1.80倍,小年之间最大的出笋、成竹变异幅度为5.79倍、5.22倍,比大年之间大4.56倍和4.58倍;相邻大年与小年之间的出笋、成竹变异幅度平均为7.54倍和6.94倍,最大变异幅度为29.60倍和21.16倍。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为9.74cm和6.8m,比大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小2.3cm和低1.8m。

毛竹; 丰产林; 大小年; 生长; 差异; 研究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又名楠竹。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用途最广 ,经济效益最佳,生态适应性较强的竹种。毛竹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材用竹种,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其中福建,湖南,浙江,江西为中心分布区,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的50%以上[1]。

怀化地区是湖南毛竹重点产区之一,现有毛竹林面积5.7万hm2,产竹约9000万根。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毛竹林中低产竹林占比例较大。为林农提供致富门路,开发竹林资源,根据怀化地区毛竹林一般具有隔年更新的特性,一年大量出笋、成竹,一年主要生鞭、换叶交错进行,每2年为1周期的生长规律,多年来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进行丰产培育,建立了一片大小年分明的丰产试验竹林[2-8]。

毛竹林大小年,主要是竹林养分的制造、积累、分配、消耗不平衡的周期变化,使出笋、成竹年和换叶年交替进行。在大小年竹林的大年出笋、成竹数和小年出笋、成竹数,总是有规律地出现在历年出笋、成竹平均数的两侧,因此可以把竹林历年的出笋、成竹平均数作为划分大小年的临界判别值,凡是历年大年的最低出笋、成竹数不小于该值或历年小年最高出笋、成竹数不大于该值的竹林为大小年竹林[9]。本文丰产试验竹林,根据以上标准衡量,属于典型的大小年竹林。

为寻求充分利用林地立体空间和大小年交替间隔时间的光能及水、肥、气等,达到年年多出笋、多成竹的目的,特对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大小年交替出笋、成竹的差异进行研究,以便找出差异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使其大年在继续维持原高产水平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小年产量,逐步接近或达到大年产量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坡脚村,原为荒芜低产毛竹林,地理位置109°53′E,27°04′N,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6℃,平均降水量1264.7mm,相对温度82%,年均日照1445.4h,无霜期304d,标准地位于山坡中下部,坡度23~27°,海拔400~500m,土层厚0.8m以上,养分含量中等,立竹度1500~2400株/hm2,平均胸径8.5~10.5cm,平均枝下高5.5~7.5m,各标准地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置标准地12块,每块面积0.0667hm2,其中进行丰产林措施的标准地9块,对照标准地3块,每个标准地间建设2~3m的隔离带。

(一) 丰产竹林标准地,分三种不同经营措施类型,每个类型重复3次,一是撩壕施肥,每隔3~4m开挖一条宽2~3m、深55~65cm、长随山形而定的等高壕沟,挖除沟中的老竹、老鞭、死鞭、竹蔸,新壮鞭尽量使其少受损伤并将其深埋。沟内施厩肥和青草木叶标准为60t/hm2,N、P、K混合化肥标准为1.5t/hm2,未挖的林地在下次处理时照此进行,并在前3年的夏季结合中耕松土,每年施嫩草木叶以及少量化肥,农家肥等标准为7.5t/hm2,以作追肥;二是深挖施肥,自下而上全面垦挖,深度35~45cm,施肥同前,三是深挖未施肥,垦挖深度35~45cm。

(二) 对照竹林标准地,浅垦未施肥,自下而上浅垦10~15cm,为便于调查,每隔1~2年全面修山一次。

对照林地按当地竹农常规进行林分管理。丰产竹林培育,采取同样的林分管理措施,包括合理采伐,蓄笋养竹,防治病虫等,为增大林分密度,留养母竹3~4度,以上各标准地在每年出笋期间进行出笋、成竹调查登记,当新竹长成后则进行新竹胸径和枝下高实测,试验历时10年[2-13]。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大、小年出笋数量差异

毛竹笋期生长数量决定毛竹林产量的丰歉,探讨毛竹大小年笋期生长差异有助于系统地了解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从表1可知,不同经营措施的竹林,其大小年出笋数量各不相同。撩壕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数占该竹林总出笋数的17.89%,其中第9年出笋较少为195.2株/hm2,第3年出笋较多为1568.8株/hm2,变化范围为0.83%~6.67%;大年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82.11%,其中第10年出笋较少为2326.1株/hm2,第2年出笋较多为6404.4株/hm2,变化范围为9.89%~27.23%。深挖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数占该竹林总出笋数的13.74%,其中第9年出笋较少为154.3株/hm2,第7年出笋较多为1027.7株/hm2,变化范围为0.91%~6.06%;大年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86.26%,其中第10年出笋较少为1619.5株/hm2,第4年出笋较多为3795.2株/hm2,变化范围为9.55%~22.38%。深挖未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数占该竹林总出笋数的17.92%,其中第9年出笋较少为130.6株/hm2,第3年出笋较多为739.2株/hm2,变化范围为1.36%~7.70%;大年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82.08%,其中第10年出笋较少为1257.6株/hm2,第8年出笋较多为2012.2株/hm2,变化范围为13.1%~20.96%。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出笋数占该竹林总出笋数的16.56%,其中第9年出笋较少为104.7株/hm2,第7年出笋较多为330.1株/hm2,变化范围为1.64%~5.17%;大年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83.44%,其中第2年出笋较少为554.9株/hm2,第4年出笋较多为1530.0株/hm2,变化范围为8.69%~23.96%。

综上所述,各大、小年出笋时期均为5年,但二者出笋数量却差异明显,三种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小年出笋比大年出笋少64.16%~72.52%;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出笋也比大年出笋少66.88%。这说明,小年竹林营养物质积累较少,不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生产较多的有机物质,因而出笋数量较少[14-16]。

表1 毛竹丰产林试验地大小年出笋情况比较Tab.1 Thebambooshootscomparisonintestedbambooforestinonoff-year项目经营措施10年出笋小年出笋第1年第3年第5年出笋总量(株/hm2)较对照增长(%)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丰产竹林撩壕施肥23520.0268.3209.30.891568.86.67952.64.05丰产竹林深挖施肥16958.0165.6179.81.06620.73.66347.62.05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9600.050.3145.01.51739.27.70325.43.39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6385.50.01602.51214.63.36247.83.88小年出笋大年出笋第7年第9年小计第2年第4年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1281.85.45195.20.834207.717.896404.427.233426.914.571027.76.06154.30.912330.113.743333.919.663795.222.38380.23.96130.61.361720.417.921288.313.421876.819.55330.15.17104.71.641057.216.56554.98.691530.023.96大年出笋第6年第10年第8年第10年小计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出笋量(株/hm2)占出笋总量的比例(%)3231.613.743923.116.682326.19.8919312.182.112742.116.173137.218.501619.49.5514627.886.261444.815.052012.220.961257.613.107879.782.08847.413.271360.821.311035.116.215328.283.44

3.2 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大、小年新成竹数量差异

从表2可知,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大、小年新成竹数量各不相同。撩壕施肥竹林小年新成竹数占该竹林总新成竹数的19.77%,其中第9年新成竹较少为90.5株/hm2,第3年新成竹较多为667.3株/hm2,变化范围为0.91%~6.71%;大年新成竹数占总新成竹数的80.23%,其中第6年新成竹数较少为1222.2株/hm2,第2年新成竹数较多为2181.9株/hm2,变化范围为12.29%~21.94%。深挖施肥竹林小年新成竹数占该竹林总新成竹数的15.35%,其中第9年新成竹较少为88.0株/hm2,第7年新成竹较多为528.2株/hm2,变化范围为1.17%~7.02%;大年新成竹数占总新成竹数的84.65%,其中第10年新成竹数较少为1012.0株/hm2,第4年新成竹数较多为1612.4株/hm2,变化范围为13.45%~21.43%。深挖未施肥竹林小年新成竹数占该竹林总新成竹数的16.61%,其中第9年新成竹较少为64.5株/hm2,第3年成竹较多为341.2株/hm2,变化范围为1.29%~6.82%大年新成竹数占总新成竹数的83.39%,其中第6年新成竹数较少为662.4株/hm2,第8年新成竹数较多为1025.1株/hm2,变化范围为13.24%~20.49%。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新成竹数占该竹林总新成竹数的15.21%,其中第1年新成竹较少为59.9株/hm2,第7年新成竹较多为174.0株/hm2,变化范围为1.71%~4.97%;大年新成竹数占总新成竹数的84.79%,其中第2年新成竹数较少为295.5株/hm2,第8年新成竹数较多为790.5株/hm2,变化范围为8.44%~22.58%〔17〕。

综上所述,各大小年成竹时期均为5年,但二者成竹数量却差异明显,三种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小年成竹数比大年成竹数少60.46%~69.3%;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新成竹也比大年新成竹少69.58%。同理说明,小年竹林营养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影响了成竹数量。

表2 毛竹丰产林试验地大小年新成竹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ofnewbamboointestedbambooforestinon-offyear项目经营措施10年新成竹小年新成竹第1年第3年第5年总新成竹数(株/hm2)较对照增长(%)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丰产竹林撩壕施肥9945.0184.198.60.99667.36.71457.54.60丰产竹林深挖施肥7524.0114.986.51.15282.23.75170.02.2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5003.042.980.01.60341.26.82162.63.25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3501.00.059.91.71105.43.01121.13.46小年新成竹大年新成竹第7年第9年小计第2年第4年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652.46.5690.50.911966.319.772181.921.941582.215.91528.27.0288.01.171154.915.351278.316.991612.4〛21.43182.63.6564.51.29830.916.61729.914.59941.618.82174.04.9772.02.06532.415.21295.58.44749.721.41大年新成竹第6年第10年第8年第10年小计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新成竹数(株/hm2)占总新成竹数比例(%)1222.212.291762.317.721230.212.377978.880.231214.416.141252.016.641012.013.456369.184.65662.413.241025.120.49813.016.254172.083.39399.411.41790.522.58733.520.952968.684.79

3.3 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

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各不相同,而且差异显著(表3)。撩壕施肥竹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3.27倍、3.22倍,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7.04倍、6.37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0.46倍、0.39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1.75倍、0.79倍。深挖施肥竹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2.72倍、2.51倍,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5.66倍、5.0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0.40倍、0.22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1.34倍、0.59倍。深挖未施肥竹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1.86倍、1.58倍,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4.66倍、4.29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0.44倍、0.38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0.60倍、0.55倍。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0.74倍、0.69倍,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2.15倍、1.90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为0.83倍、0.87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1.76倍、1.68倍。

综上所述,三种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比大年之间大1.42倍~2.81倍、1.20倍~2.83倍,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比大年之间大4.06倍~5.29倍、3.74倍~5.58倍;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却少于大年之间0.09倍、0.18倍,但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则大于该竹林的大年之间0.39倍、0.22倍。这说明变异幅度越大,则出笋、成竹数量差异越明显。

表3 毛竹丰产林试验地小年与小年之间、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Tab.3 Thevariationrangeofbambooshoot,newbamboointestedbambooforestbetweenlowyieldyearandlowyieldyear,highyieldyearandhighyieldyear项目经营措施小年与小年之间出笋变异幅度(倍)第1年与第3年对比第3年与第5年对比第5年与第7年对比第7年与第9年对比平均最大差异丰产竹林撩壕施肥6.500.650.355.573.277.04(第3年与第9年对比)丰产竹林深挖施肥2.450.791.965.662.725.66(第7年与第9年对比)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4.101.270.171.911.864.66(第3年与第9年对比)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0.340.150.332.150.742.15(第7年与第9年对比)小年与小年之间新成竹变异幅度(倍)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变异幅度(倍)第1年与第3年对比第3年与第5年对比第5年与第7年对比第7年与第9年对比平均最大差异第2年与第4年对比第4年与第6年对比第6年与第8年对比5.770.460.436.213.226.37(第3与第9年对比)0.870.060.212.260.662.115.002.515.00(第7与第9年对比)0.140.380.143.271.100.121.831.584.29(第3与第9年对比)0.460.300.390.760.150.441.420.691.90(第1与第7年对比)1.570.810.61大年与大年之间出笋变异幅度(倍)大年与大年之间成竹变异幅度(倍)第8年与第10年对比平均最大差异第2年与第4年对比第4年与第6年对比第6年与第8年对比第8年与第10年对比平均最大差异0.690.461.75(第2年与第10年对比)0.380.290.440.430.390.79(第2年与第6年对比)0.940.401.34(第4年与第10年对比)0.260.330.030.240.220.59(第4年与第10年对比)0.600.440.60(第8年与第10年对比)0.290.420.550.260.380.55(第6年与第8年对比)0.310.831.76(第2年与第4年对比)1.540.880.980.080.871.68(第2年与第8年对比) 注:根据表1、表2大小年出笋、新成竹数计算。

3.4 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相邻大、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差异

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各不相同,而且差异显著(表4)。撩壕施肥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分别为9.23倍和7.70倍,其中第1年与第2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最大,为29.60倍和21.16倍,第3年与第4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较小,为1.18倍和1.37倍。深挖施肥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平均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分别为8.22倍和7.30倍,其中第1年与第2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最大,为17.55倍和13.77倍,第7年与第8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较小,为2.05倍和1.37倍。深挖未施肥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分为5.16倍和5.83倍,其中第9年与第10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成为最大,为8.63倍和11.60倍,第3年与第4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较小,为1.54倍和1.76倍。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分为4.90倍和5.01倍,少于上述丰产竹林的平均变异幅度,其中第9年与第10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最大,为8.88倍和9.17倍,第5年与第6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为较小,为2.42倍和2.30倍。

从上述相邻大、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的规律,可以看出: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的生长在逐年的分布上形成极低、极高、极低、极高、极低的跳跃式分布。丰产试验竹林中第1年属于小年,又值试验始期,成为较小变异幅度极低值;为第2年的大年出笋、新成竹积累了充足的养料,使第2年的大量出笋、新成竹,而形成最大的变异幅度极高值;由于第2年消耗了大量的营养,从而影响了第3年的出笋、新成竹数量,加之上一年发生的大量新竹对第3年笋芽萌发产生一种顶端优势的抑制作用,使第3年的出笋、新成竹量大为减少成为小年,而形成较小的变异幅度极低值;小年又由于养料的积累,竹林系统顶端优势的削弱,又为次年的大量出笋、新成竹准备了条件,使第4年又形成最大的变异幅度极高值。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相邻大小年最大和较小的出笋和新成竹变异幅度的极高、极低值的循环〔18〕。

表4 毛竹丰产林试验地相邻大小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Tab.4 Thevariationrangeofbambooshoot,newbamboooftestedbambooforestinadjacenton-offyear项目经营措施出笋变异幅度(倍)第1年与第2年对比第3年与第4年对比第5年与第6年对比第7年与第8年对比第9年与第10年对比平均丰产竹林撩壕施肥29.601.182.392.0610.929.23丰产竹林深挖施肥17.555.116.892.059.498.22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7.891.543.444.298.635.16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3.966.132.423.128.884.90项目经营措施新成竹变异幅度(倍)第1年与第2年对比第3年与第4年对比第5年与第6年对比第7年与第8年对比第9年与第10年对比平均丰产竹林撩壕施肥21.161.371.671.7012.597.70丰产竹林深挖施肥13.774.716.141.3710.507.30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8.121.763.074.6111.605.83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3.946.112.303.549.175.01 注:根据表1、表2大小年出笋、成竹数计算。

3.5 不同经营措施的毛竹丰产林大小年成竹质量的差异

毛竹成竹质量主要是由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的大小与高低来体现,胸径的大小是反映竹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枝下高是人们获得用材的主要部分,生长高、大的竹株,一般是枝粗叶茂,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强。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小年与大年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经试验比较相差较大[2]。撩壕施肥竹林新竹小年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分别为10.3cm和7.1m,比大年竹林的平均值小2.34cm和低2.04m;深挖施肥竹林新竹小年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分别为10.0cm和6.8m,比大年竹林的平均值小2.04cm和低1.92m;深挖未施肥竹林新竹小年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分别为9.0cm和6.6m,比大年竹林的平均值小2.48cm和低1.44m;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新竹小年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分别为8.8cm和6.0m,比大年竹林的平均值小0.56cm和低0.60m,比上述丰产竹林差异较小。

这也说明了小年竹林积累营养物质较少,因而新成竹质量较差。

表5 毛竹丰产林试验地大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新成竹平均枝下高生长情况比较Tab.5 TheaverageDBHandbranchheightofnewbamboointestedbambooforestinon-offyear项目经营措施大年新成竹(第2、4、6、8、10年)平均值胸径(cm)枝下高(m)小年与大年平均值的比值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cm)小年与大年平均值的比值第1年第3年第5年第7年第9年平均第1年第3年第5年第7年第9年平均丰产竹林撩壕施肥12.69.1-3.0-2.7-2.2-2.0-1.8-2.34-2.8-2.7-2.0-1.5-1.2-2.04丰产竹林深挖施肥12.08.7-2.6-2.4-1.9-1.7-1.6-2.04-2.6-2.5-1.8-1.4-1.3-1.92丰产竹林深挖未施肥11.58.0-3.3-2.6-2.5-2.0-2.0-2.48-2.4-1.9-1.4-0.8-0.7-1.44对照竹林浅垦未施肥9.46.6-0.9-0.7-0.5-0.4-0.3-0.56-1.1-0.9-0.6-0.3-0.1-0.60

4 结论与讨论

(1)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大、小年出笋、新成竹数量和质量均差异较大。撩壕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新成竹数比大年少64.2%、60.5%;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的最大变异幅度比大年之间大5.29倍、5.58倍;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为29.60倍和21.16倍,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比大年竹林小2.34cm和低2.04m。深挖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新成竹数比大年少72.5%、69.3%;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的最大变异幅度大于大年之间4.32倍、4.41倍;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的最大变异幅度为17.55倍和13.77倍,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比大年小2.04cm和低1.92m。深挖未施肥竹林小年出笋、新成竹数比大年少64.2%、66.8%;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的最大变异幅度比大年之间大4.06倍、3.74倍;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最大的变异幅度为8.63倍和11.60倍,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生长比大年小2.48cm和低1.44m。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出笋、新成竹数比大年少66.9%、69.6%;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的最大变异幅度大于大年之间0.39倍、0.22倍,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最大的变异幅度为8.88倍和9.17倍,小年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比大年竹林小0.56cm和低0.6m。

以上所述,进入生理小年的毛竹,由于竹叶转入生长衰退期而变黄,全林群体光合效率低,积累营养物质少,因而以上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和浅垦未施肥对照竹林,小年出笋、新成竹数量和质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大年竹林,丰产竹林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平均变异幅度和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均大于大年竹林,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的平均变异幅度和最大变异幅度又大于小年之间和大年之间。这充分表明大小年出笋、新成竹的显著差异。

(2) 小年之间和相邻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的变异幅度,从大而小的顺序:撩壕施肥竹林>深挖施肥竹林>深挖未施肥竹林>浅垦未施肥竹林;大年之间出笋、新成竹最大变异幅度:浅垦未施肥竹林>撩壕施肥竹林>深挖施肥竹林>深挖未施肥竹;这种变异幅度越大,说明大小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的差异也越大,生产潜力相应也越大。

上述三种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竹林进行大小年竹林经营,生产潜力都较大,不过第一种撩壕施肥,工作难度大,有条件可以小面积进行,以第二种和第三种的深挖施肥、深挖未施肥为好,至于施肥的种类、数量、次数和垦挖的深度视具体的经济条件和劳力状况而定,培育丰产竹林一般垦挖深度宜在35cm较为合适[2],总之要因地制宜,以效益为原则。浅垦对照竹林在小年之间出笋、新成竹变异幅度虽小于以上丰产竹林,也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但在大年之间的出笋、新成竹的变异幅度大于以上丰产竹林,说明该竹林在大年期间尚有较大的生潜力可以挖掘。

(3) 根据国内学者有关研究报导[19-23]:认为花年毛竹林尽管就单株立竹而言,每两年换叶一次的特性没有改变,但由于竹林中每年均有半数左右的竹子换叶,而另半数的竹株则进入孕笋阶段,没有大小年竹林中那个无叶时期,一年四季都能比较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因此,认为经营花年竹林能提高产量。如有利于培育笋用竹林,能每年均有大量鲜笋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比大小年竹林容易发生病虫害,对于培育材用竹林也不如大小年竹林有一定的长处,经营大小年丰产竹林时由于在大年期间,毛竹换上新叶,全林维持着较高的群体光合效率,积累了丰富的养料,促使大量笋萌发,能出大笋、长大竹,竹株一般粗壮高大,材质好,同时大小年竹林对土壤适应性较广,虽在贫脊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但对于大小年差异非常明显的丰产竹林,要改制花年毛竹林难度也较大,在未取得成功经验以前,也不宜仓促改制,只能在使其大年产量能维持原有丰产水平上而尽量提高小年产量,使其达到或接近大年水平,通过留养小年笋、培养小年竹的方法,逐渐增加竹林中小年竹的数量,缩小大小年之间的差距,从竹林总体来看,不论大年或小年都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水、肥、气等条件,能获得较多的有机物质,这便是竹林高产、稳产重要条件之一。

[1] 艾文胜,杨明,孟勇,等.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6):18-21.

[2] 侯其金,林斌,李晓凤,等.丰产栽培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3):63-68.

[3] 林斌,粟林丽,曹流清,等.湖西南大径级毛竹林生长特性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4,41(5):58-62.

[4] 曹流清,李晓凤.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4):34-41.

[5] 曹流清,丁建国,王宗仁.毛竹大径材培育的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1999(1):17-18.

[6] 丁建国,曹流清.大径竹培育试验初报[J].经济林研究,1993,11(1):40-41.

[7] 曹流清,丁建国.怀化地区毛竹笋材两用林丰产技术推广和经济效盖[J].林业科技开发,1999,3(2):48-48.

[8] 曹流清,于小凡.楠竹笋、材两用林高产技术措施[J].湖南林业科技,1992,19(2):39-43.

[9] 裘福庚.毛竹大小年及其控 [J].竹子研究汇刊,1984,3(2):62-68.

[10] 周芳纯,易世基.毛竹林丰产技术研究总结报告[J].竹类研究,1986(3):1-39.

[11] 周芳纯,易世基,毛高喜,等.毛竹林结构理论研究总结报告[J].竹类研究,1987(1):1-13.

[12] 杨明, 艾文胜,孟勇,等.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2,39(5):39-42.

[13] 孟勇,艾文胜,刘志昂,等.竹林结构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4):71-74.

[14] 曹流清,文声六,唐来香.大径毛竹林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5,22(3):21-25.

[15] 李跃华,李业文,李超隽.地面覆盖对毛竹林竹鞕生长及出笋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1):54-56.

[16] 蓝晓光.毛竹材用林笋芽萌发和生长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9,6(3):261-264.

[17] 冯加生,龚群龙,吴红强.毛竹林立竹密度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4):37-40.

[18] 张春霞.毛竹林生长量变化的分析研究[J].竹类研究,1989(4):43-49.

[19] 程有龙.花年毛林增产潜力及培育技术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83,2(2):71-80.

[20] 郑美珠,林贤松,冯崇勇.大小年经营竹林与花年经营竹林笋、竹产量对比试验[J].竹子研究汇刊,1996,15(2):39-46.

[21] 石全太,卞尧荣,孙受素.毛竹林大小年改“均年”的技术措施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4):34-41.

[22] 浙江省毛竹低产林改造研究课题协作组.毛竹林连年作业培育技术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86,5(2):64-76.

[23] 聂争鸣,刘思贤,黄衍串.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85(1):5-10.

Thegrowthdifferencesofbambooforestsinonoff-year

YAO Xishi1, LIN Jianzhong2, LIN Bin2*, CAO Liuqing2, SU Linli2, XIONG Jianjun2, LI Xinghua3

(1.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Hunan Yingzuiji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uitong 418300, China;2.Forestry Bureau of Huitong County, Huitong 418300, China;3.Forestry Institute of Huitong County, Huitong 418300, 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growth differences of bamboo forests in on off-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grow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bamboo shoot, new bamboo in on off-year. Within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average quantity of bamboo shoot and new bamboo of low yield year was 16.5% and 17.2%, and its less than high yield year of 67.0% and 65.6%.The average variation amplitude during the low yield years was 2.62 times, 2.44 times,and its higher than in high yield years was 1.39 times and 1.80 times.The average variation amplitude of bamboo shoot and new bamboo of low yield years was 5.79 times, 5.22 times,and its higher than in high yield years was 4.56 times and 4.58 times. The average variation amplitude of bamboo shoot and new bamboo between the adjacent on off-year was 7.54 times and 6.94 times,and maximum variation amplitude of its was 29.60 times and 21.16 times. The average DBH and average under branch height of new bamboo of low yield year was 9.74 cm and 6.8 m, and its less than in high yield year was 2.3 cm and 1.8 m.

Phyllostachyspubescens; forests;on off-year; growth; differences; research

2015-08-07

怀化市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会同县楠竹低改顶目[中会农(2000)04]。

姚希世(1973-),男,湖南省会同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研究、应用工作。

* 为通讯作者。

S 795.05

A

1003 — 5710(2015)06 — 0111 — 08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5. 06. 022

(文字编校:杨 骏)

猜你喜欢

成竹毛竹林毛竹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寒 秋
一张珍贵的烈士照片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赤水河流域毛竹林日出笋成竹规律及抚育措施的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