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致精神症状的分析

2010-08-21吉盈盈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7期
关键词:氨基丁酸氨茶碱喹诺酮

吉盈盈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合成简便、抗菌谱广等优势被大量投入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与氨茶碱合用时可出现精神症状。笔者对武进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61例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与氨茶碱合用抗感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精神症状者进行了统计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年龄、性别

61例患者中,男性41名,女性20名,年龄:42~56岁4例,61~92岁57例,最小42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76.6岁。

1.2 患者的疾病与诊断

61例患者中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均无癫痫病史,无精神病史。

1.3 患者用药情况

61例患者均为静脉给药,见表1。

表1 61例患者服药情况

1.4 患者精神发作时间

最早出现于用药后20min,最晚出现在用药后3d,其中10例于首次用药后1h内出现,45例于首次用药后1小时后24小时内出现,第二天有6例出现。

1.5 精神症状

61例患者中烦躁不安1例,兴奋1例,幻觉、幻听2例,失眠7例。

1.6 治疗转归

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痊愈或好转11例,治愈好转率100%.。

1.7 ADR(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判断标准[1]:①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ADR出现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②可疑ADR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ADR类型;③可疑ADR能否用合并用药作用、患者的临床状况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④停药或减量后,可疑ADR是否消失或减轻;⑤再次接触同样药品后,同样反应是否重新出现。

根据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分5个级别来判断ADR,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条件性)、不可能。736份ADR报告中,ADR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的3例,很可能5例,可能2例,可疑1例。之所以“很可能”的比例最高,是因为因果关系评价标准中规定“肯定”的判断标准是“重复用药,ADR再次出现”,而临床上一旦怀疑发生ADR,则基本不再重复用药。

2 讨 论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脂溶性,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不仅使γ-氨基丁酸从自主神经末梢释放减少,还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受体的结合,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喹诺酮类药物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肝脏对氨茶碱的代谢,从而减慢了体内的清除,导致血清浓度升高,肾脏清除率降低。喹诺酮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其中尤以红霉素、依诺沙星为著,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应适当减量或监测茶碱血药浓度。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相当一部分人血浆蛋白偏低,而致体内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游离药物进入中枢的量比较高,再加上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肾消除药物的能力降低,药物消除时间延长,导致老年人合用导致精神症状概率高。临床上要避免这两类药物合用,一定要合用时,必需减量使用,拉长间隔时间,个体化给药[2-4]。

[1]徐惠琴,郑荣远.氟喹喏酮类药物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7,6(4):220.

[2]黄莉莉.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精神症状的分析[C].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2010.

[3]李元福,疏义杰.喹诺酮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药物研究,2000,9(7):17-18.

[4]王佩,李玉珍,陈尔璋.环丙沙星对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12.

猜你喜欢

氨基丁酸氨茶碱喹诺酮
红曲霉液体发酵合成 γ-氨基丁酸的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真空处理对发芽稻谷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应用
米糠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与应用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