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10-08-21林阜远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7期
关键词:糖化血糖糖尿病

林阜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疾病谱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并向低龄化发展,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控制受多方面的影响。近年的研究认为,对糖尿病应采取饮食、药物、心理、运动和监测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1,2],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缺乏认识,在治疗中存在着误区,因而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重要脏器的伤残,不仅使患者蒙受极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在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21~73岁;文化程度:大学3例,高中38例,初中45例,文盲12例;有慢性并发症56例。将患者以就诊顺序编号,单号为对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慢性并发症等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见表1。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一开始就诊即填写糖尿病病历,对试验组的患者,从就诊起即开始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对对照组按传统经验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试验组采用糖尿病患者健康手册、床边演示技巧训练、录像、讲座、个别辅助等方式、方法,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一般概念及基本知识、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害、特殊检查的意义、血糖检查的配合、自我监控的重要性、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性能、个体的治疗方案、与医务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发生时的自救措施等。对住院的出院患者列出出院后自我监控计划;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的目的及意义;介绍必须及时就诊的症状;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告知患者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各种应急,促进病情稳定。

1.3.2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按时服药,餐前注射胰胰素以及简单的饮食指导。

1.4 评价方法

1.4.1 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定时收回。

1.4.2 遵医行为评价方法

遵医行为指患者服药行为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3]。利用重复演示法评价患者自我监控行为与技巧。能重复行为训练内容为及格。

1.4.3 主要生化指标评价方法

记录患者受教育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重要的生化指标。

1.5 糖尿病血糖监控指标

见表2。

表2 糖尿病血糖监控标准[4]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进行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在通过糖尿病健康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测末梢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的检测仪器均相同,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均有较好的改善及控制。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重要生化指标比较

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2个月后,评价其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和尿糖监测技术、饮食控制、运动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见表4。

2.3 患者的遵医行为

经评价显示,试验组患者完全遵从医嘱,定时用药,严格运动控制及饮食控制者达90%。

3 讨 论

3.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变之后的又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理想范围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恶化。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3.2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说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3.3 从表4可看出,试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比对照组全面,说明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的知识从不知到认知、主动培训;从需要别人帮助管理进步到自我管理,自觉加强运动锻炼,科学合理膳食,从而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恶化,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5]。

3.4 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拉近医、患及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6]。它综合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治疗的各个方面,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本组研究显示,给予积极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合理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减轻或防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1]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4:183-189.

[2]陈灏珠.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4-732.

[3]孙丽,张绍敏,黄建芳等.哮喘患者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0,6(6):343.

[4]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7.

[5]杨青敏.健康教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105.

[6]许樟荣.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J].糖尿病新世界,2001(2):30-32.

猜你喜欢

糖化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