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动起来”变得更有价值

2010-08-20文/文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行动指南动起来成果

文/文 诺

书名:《行动力:卓有成效的行动指南》

作者:潘竞贤唐殷泽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

价格:28.00元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自己也常常是跑着步去赶地铁,跑步去吃饭,目的是为了使生活节奏紧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会发现忙忙碌碌一天后,却很空虚,不知道自己整天忙了点什么。

那天,闲来无事就去新浪网读书,看见了一本书名为《行动力:卓有成效的行动指南》。只是看了看介绍,就立马被吸引住了。“想让自己的行动力更有价值吗?想不想结束每天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的生活。”这两句话就像磁铁一样,让我想马上读到这本书,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

《行动力:卓有成效的行动指南》一书定位是管理丛书,目的是为了“提升经理人素质与能力”。可是读完后,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本励志题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科书”更贴切。它不仅告诉了我们“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练就之道,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前自己总是肤浅地认为“行动力”就是“动起来”,至于如何将自己的行动力更卓越地发挥出来,却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只是认为只要我在干活,就总会有回报的,可是看完这本书后,才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不仅不会达成目的,反而会阻碍自己完成目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给我们指明了出路。那就是要先正确地理解何为“行动力”,它是“以目标为指引、以成果为导向,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的素质和技能。”以我的理解,我认为“确定目标”、“以成果为导向”以及“在特定的时间内”三个词应该是行动力定义的关键词,也是如何提高行动力的关键。

目标是行动力的前提,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一论断。任何行动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把时间花在与成果无关的事情上,这是缺乏行动力的最大表现。在我们身边,有时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忙忙碌碌,但是每到工作总结时,他们还是什么工作都没有完成。这就是缺乏目标,缺乏行动力的表现。

不过,目标的确定也是有技巧的,越是具体的目标越容易实现。而那些泛泛而谈的目标与模糊的梦想没有任何差异。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小的时候,我给自己确定了长大以后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演员,也许成为万众瞩目的演员是每个小女孩的梦想。在当时,这个理想对于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说白了,就是有点不切实际。所以,理想终究还是理想,并没有成为现实。现在长大了,我不再确定什么理想,却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制定了一个个短期的目标,并且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每完成一个目标,都欢喜不已。渐渐地,我发现,目光“短浅”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确定了目标,自己的生活就有了方向,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有新收获。

但是,要让我们的“动起来”更有价值,仅仅有个目标是不行的,就像作者所讲的“以成果为导向”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效率,是因为他们总是混淆了行动本身和行动成果的区别。他们单单用行动来填满每一天,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不是成果上。他们天真地以为,付出大量的行动,尤其是艰苦的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成果。然而,并不是任何一项行动都能确保产生成果。这就要我们去“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不去把精力放在那些对成果无益的事情上。时刻谨记“有成果即存在,无成果则淘汰”,这样才能让行动力更有效,更有价值。

当然,让行动力更有效,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时间可以取用不竭,才有了“明日复明日”的拖延。但是,每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不可再生的,逝去的每一秒钟永远不会在生命中出现第二次。

以上所说的只是自己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在书中还从态度、动机、品格、思维、知识、素养、技能等层面出发,囊括了人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大部分能力和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才能让我们的行动力更有价值。并且,作者一再强调行动力是一种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而获得。我们不要寄希望于获得什么灵丹妙药,帮助自己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持续改善,掌握行动力系统,才会逐步提升。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认同。作者的每一个论点,每一个实践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确定了目标,坚定了信念,并且一切以目标为前提,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能够实现梦想。

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农民合作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2004年1号文件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从此,中国农民的合作社第一次有了合法身份,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着重提出,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农民合作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说,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

作者:张晓山苑鹏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图书定价:49.8元

猜你喜欢

行动指南动起来成果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述评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之感受
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序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