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0-08-18孙连达
孙连达
(贵阳第四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据美国1972年Framinghan的研究发现,有75%的高血压患者可导致心力衰竭[1]。但随着美国高血压防治的进展,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谱发了改变,1991年的文献荟萃报告,高血压在心力衰竭总病因中占10.3%。1996年的Framinham心脏研究报告显示,有15.7%的高血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心力衰竭,而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男性为24%,女性为31%。1999年WHO/ISH高血压的治疗指南中指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至少增加6倍[2]。我国上海地区心力衰竭的调查发现,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占36%[3],提示我国高血压治疗现状仍需改善。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到来,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亦将明显增加,作者从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对门诊及住院的81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加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2)年龄45~82岁;(3)左室射血分数(LVEF)<45%;(4)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瓣膜性疾病;(3)顽固性心力衰竭;(4)经治疗不能控制的症状性心律失常;(5)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min,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2 患者基本情况
共观察患者81例。男6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42±12.74)岁,入选时心功能II级23例,III级58例,高血压1级19例,2级45例,3例17例,(WHO/ISH),随机分成2组:(1)治疗组40例,其中心功能II级11例,III级29例,高血压1级9例,2级21例,3级10例,平均年龄(58.16±15.32)岁,对照组41例,其中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31例,高血压1级10例,2级23例及3级8例,平均年龄(57.94±14.81)岁。2组病例入选前曾接受的治疗及生化等其他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利尿剂等,必要时加用洋地黄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12.5~10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观察2组血压改变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观察2组6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疗效评价
1.4.1 降压疗效的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血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然未达到10mmHg,但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和有效病例相加为总有效率。
1.4.2 心功能疗效的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显效和有效病例相加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检验,以P<0.05作为显著界限。
表1 2组治疗8周后降压效果(x-±s)
表2 2组治疗1年后心功能改变情况(x-±s)
2 结果
81例患者中有3例失访,无因非心血管事件的意外死亡,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
2.1 1年中住院及再住院率
对照组41例(失访1例),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再住院9例(22.50%),治疗组40例(失访2例),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再住院5例(13.1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1年中死亡率
对照组41例(失访1例),心性原因死亡3例(0.075%);治疗组40例(失访2例),无心性原因死亡病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血压及心功能改变情况
2.3.1 高血压疗效分析 (1)有效率:治疗组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67.5%(27/40),有效率为12.5%(5/40),总有效率为80%(32/40);对照组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60.97%(25/41),有效率为17.07%(7/41),总有效率为78.04%(32/41);经统计学处理2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2 降压效果(表1,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继而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极为相关的复杂疾病,当原发性高血压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并存时,只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才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益处[4]。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加强随访,强化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宣教及坚持合理用药,可明显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效率,本研究通过8周的系统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80%和78.04%,虽然高血压病的治疗益处主要取决于血压下降本身,但在有效降压的同时,针对性的治疗、保护、逆转相关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使患者获得最大益处的关键。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已被2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均提示长期应用可减轻心衰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本组患者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有11例患者LVEF≥45%(28.95%),结果表明,长效CCB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短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用,疗效互补,调整灵活,既平稳降压,又避免心率波动等副作用,明显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美托洛尔作为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协助降压的同时,阻断了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心脏重塑之间的恶性循环,为患者获得最大益处提供了支持。
[1]Kannel WB,Castelli WP, Mc Namara PM, et al.Role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 Framingham study[J].N Engl J Med,1972,287:781~782.
[2]孙宁玲.高血压与心力衰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82~384.
[3]上海心力衰竭协助组.上海市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644~648.
[4]孙宁玲,王鸿懿.北京住院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治疗达标情况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