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给药方式对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0-08-17马勇潘洪秀张伟智
马勇 潘洪秀 张伟智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始终是医学界人士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EB病毒能够长期潜伏于人体淋巴系统内,常规的检查与化验方法难以准确检验出EB病毒的存在,只有人体出现免疫系统功能性障碍时,EB病毒才能活化形成对于人体致命性的复发感染[1]。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发杂多样,可以渗入到人体各器官脏器,感染群体以3~8周岁的儿童为主,成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较强受EB病毒感染的病例较少。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普遍采用更昔洛韦给药方式对EB病毒感染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1 实验室检查
为了确定病例的患病机理及并发症情况,我院对30例病例全部进行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下,EB病毒特异抗体中LgM和LgG在感染过程中会被首先发现,LgM抗体的历时较短,潜伏期普遍可以维持3~8周左右,而LgG抗体则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根据EB病毒感染期间抗体潜伏状态及特点的差异,我院医护人员通过采取血清标本进行化验,确诊30例病例全部遭受EB病毒,需要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
2 更昔洛韦给药方式
结合现代临床医学实践与经验,我院选取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更昔洛韦给药方式为30例病例进行临床治疗,并随时跟踪和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其他异常反应。更昔洛韦是呈白色或接近于无色的钠盐粉末,注射液的调配比例为:更昔洛韦500mg、注射用水10mL,注射的浓度应控制在50mg/mL左右,pH值≤10.5。在人体遭受EB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中,更昔洛韦可以被优先磷酸化,直达受感染细胞内部。更昔洛韦在人体内形成的磷酸盐代谢非常缓慢,从细胞外液分离后15~18h以后仍可保留60%~75%[2]。更昔洛韦给药方式对EB病毒感染的治疗机理表现为:更昔洛韦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并且最终阻碍和抑制DNA的延长和生长。通过采用更昔洛韦给药方式进行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35例病例中完全康复21例,感染情况基本得到控制9例,治疗失败5例。
3 结果
通过采用更昔洛韦给药方式对35例病例进行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临床疗效见表1。
由表1可见,以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疗水平而言,对于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更昔洛韦给药是现代临床医学中对于EB病毒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方式之一,但是治愈率也仅能达到60%左右。由EB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儿童致癌、致残、致死的病例不在少数,而且这个数字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现代临床医学,尤其是儿科医学中,要加强对于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式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以确保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4 讨论
从传染学专业角度而言,EB病毒属于人类包疹病毒的一种,其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全世界都有遭受EB病毒感染的患者,其传播方式以唾液为主。EB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为儿童,并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对于儿童的神经及免疫系统的破坏极大,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有可能导致儿童并发癌症。
目前,在世界临床医学中,各种方式对于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更昔洛韦给药是现阶段治疗EB病毒感染临床疗效较为突出的治疗方式之一,更昔洛韦通过注射使药液直达患者细胞内部,药液能够迅速抑制EB病毒的繁殖与生长。同时,更昔洛韦药液能够长时间保存在患者体内,要小相对较为持久,但是更昔洛韦给药方式对于儿童身体机能伤害较大,要严格控制给药量和频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理论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表1 35例病例采用更昔洛韦给药方式进行EB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1]卜西屿,南金旭.更昔洛韦给药治疗对于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儿科医学杂志,2008(6):19~22.
[2]马翔红.更昔洛韦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观察[J].北京医科大学校刊.临床药学系,2008(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