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节水灌溉中的推广应用
2010-08-15李忠亭姜引平
李忠亭 姜引平
(陕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 陕西 渭南 715100)
近年来,在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洛惠渠灌区始终将“两改一提高”作为工作主线,遵循“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开展节水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在灌区范围内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的管理模式,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从已建成的农民用水协会情况看,普遍达到了管理到位,运行规范,效果良好,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单位增效、群众满意的目的。
1 引言
长期以来,洛惠渠灌区一直实行“以条为主,专群结合”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局、站、段、斗、村组到户的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这种适应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曾代表了大中型灌区灌溉管理的基本模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实施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灌区先后进行了租赁、承包等改制试点,但由于存在经营人投资过大、缺乏用水户参与等弊端,难以解决田间工程“主体”缺位的问题。2002年起,管理局借鉴兄弟灌区经验,将“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灌区支斗渠改制的主要形式。本着“先试点、后完善“的原则,2003年在洛灌区中干渠下段建立起灌区第一个段级农民用水者协会。随后,在总结中干下段农民用水者协会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管理局制定了《洛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实施细则》,下发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章程”及其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的样本文件,使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并在灌区得以全面推广。
2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优点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它是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于群众,依照协会章程开展水事活动,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实践证明,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和发展有利于用水户参与管理和实现基层民主决策权的发挥;有利于健全灌区基层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管好水利设施;有利于改善基层党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今后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截至目前,灌区已组建实体型农民用水者协会20个,其中5个实体型用水协会已正式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累计控制灌溉面积28.83万亩,涉及斗渠126条、农户35546户,占灌区灌溉面积的38.8%。从目前协会的运作状况来看,其效果显而易见:一是使“谁受益、谁负担”的投入政策落到了实处。二是使用水户变被动用水为主动引水,农田灌溉用水的时效性显著提高。三是促进了田间高效用水、廉洁管水格局的形成。四是促进了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程完好率。五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社会效益。
3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与管理
3.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
结合灌渠工程改造,农民用水者协会分期规划,2009年~2010年完成总体规划的20%,组建协会4个。2011年~2015年完成40%,组建协会8个,2016年~2020年完成40%,组建协会8个。
3.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
(1)如何引导改制渠道加强自身管理,已成为灌区末级渠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管理局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按照水利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及灌区体制改革的要求,帮助协会建立健全了用水制度、工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指导督促协会公开终端水价,杜绝了水费征收过程中的搭车、加码现象,提高农户用水积极性,创造良好、宽松的用水氛围,达到了“三个满意”(农民、地方政府、管理单位)的效果。②积极引导协会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对于农民用水协会的用水收费,采取协会自主经营、管理站委派会计的方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规范了财务报账制度,协会每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对协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通报,接受全体会员监督。③引导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有效方法,集中筹资筹劳,解决了灌区末级渠系多处“肠梗阻”现象,保证了渠道工程完好率,节约了水量,恢复了失灌面积,降低了亩均水费,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浇地积极性。
(2)为了长期有效的使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得以广泛推广,管理单位以节水项目改造为依托,成立改制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组建协会的宣传、指导、督查和实施。并在节水改造项目中列出专项费用用于协会的宣传动员、组织组建、培训及推广费用。
(3)对灌区没有组建协会的区域,落实专业护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程日常管护制度。着力推进管护责任的落实,做到昼夜巡护,渠内无淤无草,渠坡无鼠洞,杜绝“跑冒滴漏”等,加强对管护人员的日常考核,达到工程管护的专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4 建议
目前灌区组建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大都处于改造工程项目区,大面积推广协会仍有困难。几点建议:①今后在节水改造项目中配套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协会组建初期费用。②大型灌区是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建议省市将水价改革、体制改革和节水改造等,一并作为灌区改革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整体推进灌区的改革进程。③在国家节水改造、续建配套方面加大末级渠系工程节水改造投入的比例,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支斗渠及其以下田间工程的修复改造步伐,确保协会长期有效的良性运营机制。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