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

2010-08-15平遥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非忠

山西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平遥县水务供水

◎平遥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非忠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平遥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不断膨胀,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快体制改革,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道路,管好水、治好水、用好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为积极推动平遥县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我们首先从供水改革上求突破,遵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利城乡水务建设、管理、发展”的原则,2006年,组建了城乡供水总公司,从体制上为城乡水务一体化提供了保证。3年多来,平遥县的城乡供水事业实现了跨越性的飞跃发展,为全县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一、全县水资源基本情况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水会越来越成为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平遥是全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旅游大县,地处内陆,十年九旱,是典型的水资源极度缺乏县。晋中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全县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总量8 958万m3,人均占有量为184 m3,每公顷耕地平均占有量为1 875 m3,均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2。2008年用水统计年报表明,全县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总量为9 463.4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8 150.1万m3,农村人畜饮水448.5万m3,工业用水600.3万m3,城市生活用水264.5万m3。年超量开采505.4 万 m3。

随着平遥县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城区居住人口和外来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各种服务行业迅速增多,城乡改厕、绿化等项目不断推进,城乡需水量日益增多。以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已成为全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改革前城乡供水状况及弊端

在以往的体制下,平遥县的水资源管理处于部门分割,城乡脱离的“多龙管水”的状态中。尤其在供水方面,城市供水由原先隶属于城建部门的自来水公司负责,农村供水则由属地负责,实行区域供水。这种分割型的管理体制,不但违背了水的自然循环规律,而且也违背了管理社会的一般原则,多头管理、浪费资源、危及民生,而又无人负全责,无人愿负责,因此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第一,统筹管理难。这种分割型的管理体制形成了水管理上的混乱,造成管水源(包括防洪)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节水和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理污水和地下水回灌,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处理回用,致使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资源配置难。“多龙管水”的体制不可能依据水资源的总体状况科学合理分配和管理经济社会用水,难以做到从水源的丰枯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理、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回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调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保障供水。这就造成了水资源调度与城镇供水不相衔接,地表水与地下水不能统筹兼顾,导致城区地下水超量开采,不仅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而且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损失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弥补。

第三,防洪调度难。由于多部门管理,工作交叉,职能重叠,使城市防洪建管脱节,责任不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防洪调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平遥古城防洪工作是全县防洪的重中之重,县城区有柳根河和惠济河流经,虽然近些年来气候干旱,尚未出现较大的汛情险情,但是现实要求我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并且丝毫容不得有半点懈怠。

第四,价格调控难。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难以从水源、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等系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因而,水资源作为特殊的商品,很难做到在政府统一调控下,把供水产业(包括污水处理)推向市场。因此,也就无法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难免出现供水上的管理混乱、价格上的无序调控和用水上的极大浪费。

三、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的基本成效

2006年,在原先自来水公司的基础上,平遥县组建了城乡供水总公司,性质是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的直属事业机构,工作业务上受建设、水务两个部门双重指导,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化管理的服务性行业,是全县唯一的集制水、供水、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目前,公司有专业水厂2座、供水站1座,日供水能力6 500多m3,城区供水面积14 km2,供水管网总长度65 km,供水人口7万多人,供水普及率达到83%,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固定资产近2 000万元。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以来的三年,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效。

第一,保证了城市供水的正常运行。国际上将人均水资源1 000 m3以下的城市列为缺水性城市,因此,平遥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缺水性城市。过去城市供水由于体制不顺,“多龙管水”的结果是供水经常中断,高峰时需水不够供,低峰时有水供不出。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以来,避免了因职能交叉而出现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责任主体更加明确,体制得到理顺,中间环节得以取消,实现了“一龙”管水,供水保证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三年来,除电力部门正常的线路检修维护外,基本保证了城乡供水的全天候运行,举报电话明显减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二,保证了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平遥县水资源本身就非常短缺,特别是自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旅游业蓬勃兴起,拉动了个体企业、宾馆、餐饮、洗车、洗浴等高耗水业的快速发展,受廉价地下水资源诱惑的利益驱动,自备井的数量翻番增加,年采水量大大超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地下水位直线下降,漏斗面积逐年扩张,城市水资源使用出现了恶性循环现象。

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以来,我们将保护城市地下水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积极扩大城市供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封闭了城区自备井50眼;另一方面是加大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倡导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城市水资源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做到了丰蓄枯用,保证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使无证取水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了水资源良性循环。

第三,保证了城乡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平遥县古城原来的供水管网是多年来随城市发展逐步形成的,以枝状敷设为主。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布局零乱,不成体系,大部分街道的供水管网设计不合理,建设不配套,管径偏小,且已腐蚀不堪,不能保证可靠供水,更不能满足古城的消防用水需求。新城的现状管网也是随城市发展逐步有选择地形成的,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布局偏稀,管径偏细。组建城乡供水总公司后,我们利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改造了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城乡供水事业的发展。

一是对古城内的消防供水管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共改造街巷71条,管网19 705 m,安装消防栓106套,投入建设资金450万元。目前古城内的供水管网不仅满足了消防用水的需求,而且彻底解决了数万人的饮水安全和低压供水的问题。二是对新城区实施了新平路、永安街、春蕾路、西外环等道路管网的铺设,实现了城市双管网供水,城市供水基本畅通无阻。三是对水厂进行了增容扩建。水厂原建1 000 m3蓄水池2座、2 000 m3蓄水池2座和加压泵站2处。城乡供水总公司组建后,随着供水规模的调整和发展,原来4 000 m3的调蓄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的供水需求,2007年,完成投资150万元,在水厂进行了增容扩建,新建了2 000 m3蓄水池2座、加压泵站1处,使水厂的调蓄能力达到了8 000 m3,基本上满足了近期供水调蓄需求。四是投资120多万元,新建了水厂办公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安装了自动化操作设备,并对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实行了全范围的监控。五是利用水库地表水资源大力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初步构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与框架。2007年投资3 699万元,依托源神庙水库实施了城北集中供水,解决了6.6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电厂、科技工业园区的用水问题。2009年又投资1 214万元,依托南王水库兴建了中都集中供水工程,并联通城市供水管网,安装输水管道32.2 km,受益村管网及入户管网实现了标准化,更新配水管道186 km,安装水表7 000只。

四、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基本思路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只是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步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完善改革,开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新局面。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治水思路。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贯彻中央治水方针的实际行动,是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城乡水务一体化不是部门权力之争,不是利益之争,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建立符合水的自然属性与客观循环规律,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要求的现代水利管理体制。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城乡水务一体化的必要性的认识。

第二,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明晰产权。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现行法律法规修订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具体实践中,水务管理的政府职能应该突出水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与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摆正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近期与长远、事务与政务的关系,理顺水务管理的范围和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做到定位准确,衔接及时,手续齐全,具体指导,随时监督,才能避免产生断层、落差、真空和不延续现象。

第三,应用高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信息整合是水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的迫切需求。水务管理多数部门所拥有的信息没有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是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难以直接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原因。因此,整合防洪、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用水管理、节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管理与回用等内容,建立完整的以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目标的综合信息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水务队伍。城乡水务一体化对水务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挑战,因此应对水务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集中培训、学习考察、技术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快干部队伍建设和机构能力建设,将水务干部队伍建设与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水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水,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政策法规的干部队伍,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为城乡水务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新型的水务管理体制,是机构组织形式和部门职能调整理顺的一场革命,是水资源权属统一管理的深刻变革。因此,要通过广泛宣传,从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和饮水、防洪、粮食、经济、生态“五大安全”的角度,充分认识水资源和水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从资源合理配置、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认识水务改革的必要性,从而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上下联动,多方配合,早日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全面加快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平遥县水务供水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乡村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以平遥县中都学区小学生为例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平遥县酥梨产业发展研究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