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高效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2010-08-15王志强
王志强
(昌邑市人民政府,山东 昌邑 261300)
2009年以来,昌邑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统筹运作,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全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档次。截至2010年5月底,全市2009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总投资1949万元,完成规划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处:新打机井135眼,发展低压管道灌溉 18.7km2,清理疏浚排沟95.17km,规划配套建筑物111座,安装配套变压器7台套,铺设各类线路64.8km,新建渔池河塘坝1座;2009年度新增省级资金项目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完成规划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1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1处、固定土壤墒情检测点3处:新打、维修机井96眼,发展低压管道灌溉6.7 km2,整修排沟51.13km,维修配套建筑物349座,安装配套变压器3台套,铺设各类线路15km,渠道衬砌14.03km。
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具体工作和主要做法如下:
1 召开两次高规格会议
昌邑市委、市政府分别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2月连续召开了两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参加,专题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并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列入全市20项重点工程之一,成立了全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分工包靠,列出工程进度表,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限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建立两种督导路径
一是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立项督查,定期通报各项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进展较慢、任务完成不力的,实行重点调度。二是成立两个督导组,分别由市发改局、审计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发改、审计、财政、水利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分南、北两个片对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涉及的4个镇实行跟踪督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和现场会,及时通报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
3 明确两项刚性要求
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无客观、零容忍”的刚性要求,市政府与项目有关镇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项目涉及的镇必须无条件、不讲任何客观理由地完成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对组织不力、措施不落实、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任务的镇,严厉问责,3年内不再为其安排水利建设投资项目。
4 实施两个综合考量
一是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挂钩,把此项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各镇、各有关部门工作实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严明的奖惩制度。二是农业资源整合使用。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使用情况作为农业资源整合配置的重要依据,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管较好、利用率高的镇,优先安排相关农业工程项目、配套扶持资金等。
5 突出两个工作重点
突出“建”和“管”两个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工程建设、水价改革、用水组织”三位一体的工程建管模式,做到工程竣工,管理到位。一是抓好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成立技术指导组,抽调水利专业技术骨干进驻各项目建设工地,与各镇一起现场组织安排施工,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和章程,对工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队伍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二是抓好运行管理。制定了 《昌邑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后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程产权,做到管理主体明晰、权责分明。实行镇、村、户三级管理的模式,以镇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用水协会与受益村、受益村与用水户分别签订管护使用协议,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确保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同时,积极探索设施维修费用与用电结合等办法,保障工程设施大修资金。
6 实行两级负责制度
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实行镇、村两级负责,项目所在镇政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全面抓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项目所在村对工程包干到户、到人,专人负责设备、沟渠、建筑物的管护。并进一步明确:市级财政对“干的好、有需求”的镇村3年持续投入,对“配合好、真受益”的及时跟进,充分调动镇村两级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7 体现两种工作成效
一是效益改善。农业用水效益明显提高,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5km2,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0,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二是产业跟进。引导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协会结合,用水户协会与农业协会结合,把小农水工程项目与发展高效农业结合,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使用效益,体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