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利建设规划要点
2010-08-15王晓梅
王晓梅
(临沂市河东区水务局,山东 临沂 276034)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城市型的水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利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已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城市水利是指城市供、防、治、管等水利问题,包括城市供水、城市防洪、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水管理。解决好城市水利问题其首要工作就是针对城市水利特点做好城市水利规划。
1 城市水利的特点
1.1 城市型水灾害日益严重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面积逐步扩大。大量的耕地、河道被填埋,城市水面面积也逐渐减小,雨洪水调蓄能力不断降低。市政建设使得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降雨产流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城区河道洪水威胁增大。老城区往往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设施老化等问题,而新建城区由于对防洪排涝重视不足,规划不到位,使得排涝通道不畅通,排涝设施也不够完善,市区内外洪涝问题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在汛期和暴雨之时容易形成城市“雨岛效应”,市区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往往高于周边地区。上述因素均使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逐步增大,城市型水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1.2 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在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产生的大量的生活、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水库,致使很多河道、水库污水浑浊、臭味难闻,其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等参数超标。河道、水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迅速饱和,水环境日益恶化。
1.3 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提高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而水环境的恶化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在很大意义上讲已经不仅仅是水量性的缺水,更是水质性的缺水。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很多经济发达的滨水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1.4 对城市水环境要求逐步提高
古往今来,人们择水而居,城市择水而建,很多城市内河流蜿蜒,湖泊棋布,水域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利建设已经不再只担负单纯的水利功能,还担负着城市的景观功能,水利建设的优劣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发展。因此,城市水利建设既要考虑到工程的实用功能,也要考虑到其景观价值。
2 城市水利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修改完善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水利首先要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我国许多城市集中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约100万km2的精华地区,每当汛期来临经常处于洪水威胁之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格局的变化,城市洪涝的水文特征和成灾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地区对防洪、排涝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迫使我们对城市防洪排涝模式和体系作深入的研究。因此,修改完善现有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既要以江河流域规划为依据,又要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路,处理好外洪、内涝的关系。
2.2 深化水环境整治规划
河道水体的严重污染,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环境整治已成为重要课题。要想真正落实河流水系规划的先进理念,首先必须进一步深化水环境整治规划。在河流水系规划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做好每一个片区的水环境整治规划,做到从面到点的细化,为具体的水环境修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重要支持,同时也为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2.3 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首先要调研城市水资源的总量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在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水利规划的几个要点
3.1 组织研究城市水文学
随着水文学的发展,城市水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城市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涉及水文科学、水利工程科学、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科学,主要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应、供水与排水、水环境、防洪除涝等内容,综合性很强。其最大的特点是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强烈,并且随时而变。
3.2 缩短防洪的设防战线
城市河道两岸建筑拥挤,沿河进行防洪建设,不仅投资多、困难大,而且防洪可靠性差,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给管理也带来诸多不便。并且,近年来许多城市未经论证,盲目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也给防洪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通过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缩短设防战线,把主要防线从城市内部移到城郊外围。外围防线主要抵御历时短、流量大的洪水,作为城市洪水的主要排洪通道;而城内一些河道则改为防汛内河,同时又可作为城内排水的调蓄水面,主要用来抵御中小洪水。外围防洪和内河除涝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3.3 放宽城市防洪外围防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居住和经济活动绿化率偏小。城市经过三年、五年的发展,就会有很大变化,致使规划区面积不断增加。相比较而言,城市建设面积扩大比较容易,而水利规划一旦建设实施,由于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再扩大整改相对困难得多。因此,对城市防洪的规划要具有长远眼光,可以采用分期分步实施的思路,不宜过多强调投资而把规划范围缩得过小,给日后改动带来麻烦。
3.4 确保城市供水水源安全
根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城市周围合格的饮用水源十分稀少。城市周围江河湖泊水库水质大多低于地表水Ⅲ类,很多是Ⅳ、V类污染水,甚至是超V类水,城市水源问题十分严峻。为了确保城市的供水安全,往往需要扩大范围增加水源。因此,城市供水规划应当把治污、开源、节流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最优化的水源方案。对于确保合格水源有困难的城市,水利规划应当提出相应的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的意见和建议。
3.5 制定改善水环境的各种对策
城市水环境恶化在当前已成为普遍流行但又难以避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严重超标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城市河道长期缺乏清理整修,使得河道自净能力下降。城市水利规划要把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任务,通过控制污染源、整修清理河道、外调引蓄清水、提高监测能力、加强综合管理等有效的措施,达到改善的目的。
4 结 语
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水利的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利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涉及城市整体格局,因而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明确城市水利发展的目标,综合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利问题,及时更新治水思路,做到统筹规划,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周军.浅谈城市水利与城市水利规划[J].广东水利水电,2006,6(3):53-56.
[2] 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1(6):24-30.
[3] 刘健.城市防洪标准的模糊优选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1-2.
[4] 韩瑞光,刘明喆,张光锦.做好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建设支撑和保障水利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海河水利,2007(2):29-31.
[5] 孙喜冬,王华.关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J].城市发展,2007(15):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