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河流域防洪措施浅析
2010-08-15李民菊
李民菊
(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1 流域概况
涑水河流域位于运城市中心部位,东起绛县陈村峪,西至永济泓道园。东西长195km,南北宽30~40km,流域总面积5774.4km2。流域包括绛县、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等7个县市。
涑水河流域是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运城市著名的南风集团、海鑫公司、永济电机厂、发电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均分布于涑水河流域,流域内的工农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60%以上,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2.9mm,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为879.9mm(1958年,运城站),最小为303.9mm(1986年,运城站),相差576mm。
2 防洪体系构成
涑水河流域水系由涑水河主河道及绛县的冷口峪、闻喜的沙渠河、永济的湾湾河和跨越夏县、盐湖、永济三县市的姚暹渠等支流组成。流域内涑水河、姚暹渠、湾湾河均系古代汇入盐池河流,后经治理而成为汇入伍姓湖的人工河道。河道上宽下窄,上陡下缓,具有北方间歇性河流的特点。洪水期水大集中,猛涨猛落,历时短暂;非洪水期干枯无水。由于流域中部低洼闭流,因而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淹村淹地,甚至冲入盐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抵御洪水灾害,早在1400年以前,涑水河流域就开始修建防洪工程,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形成具有一定能力的防洪工程体系。从1957年开始,国家对姚暹渠和涑水河进行了一次全面整治和多次局部整修,在姚暹渠上游修建了吴村滩及四格堤调洪区、张郭店分洪闸枢纽工程,之后又逐年建成史家峪、赤峪、王峪口水库。同时,在涑水河流域内先后修建了吕庄、上马、中留和苦池等4座中型水库和陈村峪、紫家峪、杨家园、禹王等15座小型水库。流域内总调洪库容曾达到2亿多m3,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为涑水河流域防洪安全,确保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 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涑水河、姚暹渠系典型的北方间歇性河道,十多年来因气候干旱,四座中型水库没有进过水,两条河道没有行过洪,加之防汛岁修工程投资少,堤防年久失修,自然老化,人为削堤、毁堤现象严重,堤防千疮百孔,存在不少问题。
3.1 水库
四座中型水库,其中吕庄水库和中留水库虽然从工程规模上达到了防洪标准,但因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实际防御洪水能力很低。苦池、上马水库仅能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姚暹渠上游夏县张郭店防洪枢纽工程、吴村滩和1—4格堤调洪区已基本淤平,失去了防洪能力。
3.2 河道
整个涑水河、姚暹渠从源头到入黄口,由于年久失修,裂缝、冲沟、陷坑、鼠洞、蚁穴不计其数。局部河道损毁严重(涑水河77.35km、姚暹渠3.25km河堤被破坏,无河堤段达17km);渠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涑水河95.87km,姚暹渠29.9km);渠堤内荆棘遍布,盐湖区冯村和临猗胥村、杨家庄、王肖等段,分别有8km和5km的右堤被削平种地,曲庄头上下游河段弯曲大,弯道多,行洪不畅。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现在涑水河行洪过水能力不到10m3/s,姚暹渠行洪能力仅有5m3/s。
4 防洪治理措施
根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蓄池兼顾,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针对目前涑水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4.1 工程措施
第一,清淤清障、加固河堤。今后应进一步落实《河道管理条例》,继续倡导沿河群众爱护河道、保护河道。每年对涑水河和姚暹渠进行一次全面清障疏浚,彻底清除杂草、荆棘、垃圾、障碍物,按照规划设计的标准断面进行整治,并在不行洪的姚暹渠中段开展化学药物灭草等试验工作。
第二,重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由于涑水河流域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一旦遭遇暴雨,洪峰猛涨,泥沙俱下,直接威胁着防洪工程,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从根本上治理涑水河、姚暹渠的洪灾,就必须加快涑水河、姚暹渠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面规划植树种草,增加植被,恢复生态,以起到滞洪、缓洪、削减洪峰的作用,变洪水为清水,变急流为缓流,变大灾为小灾或有洪无灾。
第三,集中建厂处理污水。由于涑水河流域污染企业较多,污水分散处理投资大、效果差,为彻底根除污水对涑水河防洪体系的危害,建议在沿涑水河主河道(东镇东面,运城王家营滩,永济伍姓湖)分段筹建三处污水处理厂,集中污水统一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水可进入河库,严格禁止未经处理不达标污水进入库区,防止影响水库拦蓄防洪,污染河库两岸地下水。
4.2 非工程措施
4.2.1 建立健全防汛领导机构和强化防汛责任制
市防汛指挥部是全市防洪抢险的指挥中心,沿涑水河五县县市防汛指挥部由县市行政首长担任,成员由计委、财政、气象、民政、邮电、交通、驻军等单位组成。各乡镇办事处、村庄、居民组都要建立相应的防汛领导组,组长由行政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本管辖区域的防汛工作。
在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机构的同时,应明确运城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工作职责和涑水河流域防汛重点行政首长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每位成员除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防汛安全工作外,按照指挥部领导成员的分工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各成员要根据分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涑水河流域防汛重点工程的行政首长和技术负责人,在汛前对重点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沿河各县市、乡镇、村庄要将防汛任务分段包干,层层落实,明确责任,任务到人。为把防汛任务落到实处,市防汛指挥部应每年汛前与各县市防汛总指挥部签订防汛责任书,对任务完成不好,或工作失误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4.2.2 充分做好洪泛区群众宣传教育
近年来,由于天气比较干旱,在全区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暴雨洪水灾害,防汛意识和观念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逐渐淡薄,甚至产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为确保预案工作顺利实施,在每年汛前应召开市防汛工作会议和沿河县、乡、村防汛会议,把本流域内的县、乡、村各级指挥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沿河群众的思想高度统一起来,树立防洪减灾意识。
4.2.3 加强工程检查和工程抢险技术培训
为使防洪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在汛前、汛后,市、县水利局、防办和工程管理单位及有关乡镇应对各类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做好防汛检查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抢险人员的技术培训,沿河防汛抢险人员大部分由当地群众组成,一般缺乏专业抢险技术,如不加以培训,一旦进入实战阶段,就会形成被动局面。因此,在汛前、汛后对沿河乡镇、村庄的防汛抢险队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并结合抢险实例进行现场培训。
4.2.4 不定期在汛前进行撤离避险演练
当整个涑水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时,从闻喜吕庄水库到永济市沿河五县市,都应有周密的撤避计划。当水库发布避险信号后,从县市到乡镇、村庄、居民组到户,要根据预先制定的传递办法或传递信号,利用广播对村民进行紧急撤离动员,组织抢险队伍和车辆按照规定的路线转移到预定的避险地点,并按预先制定的撤离秩序,迅速转移到避险的安全地点。上游洪泛区的群众主要是确保人身安全,保证接到信号后,人员尽快撤离。下游群众接到避险信号后,可以转移主要生活物品。到达撤离地点后,要成立灾民安置机构,有计划地做好灾民的粮、菜、水等生活供应,解决好灾民的医疗卫生及社会治安工作,由于近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水,群众意识淡薄,沿线县市一定要强化演练,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