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家蚕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性维持

2010-08-15杨远萍李小宴阿衣莫

四川蚕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母种原种蚕种

杨远萍 李小宴 阿衣莫

(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凉山州蚕种场,德昌 615512)

家蚕品种的种性维持,是指蚕品种固有的优良数量性状、经济性状在繁育过程中的延续。当前桑蚕种的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原原种繁育既要为蚕种良繁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原原种,同时也要选留母种继代,因而也担负蚕种的种性维持工作。蚕品种的种性能否保持,关系到该品种能否在蚕丝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及其使用寿命的长短。

原原种繁育担负着扩大蚕种繁殖和选留母种继代的双重任务,抓好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性维持,是确保蚕种遗传质量的重要一环。凉山州蚕种场在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就如何抓好蚕种种性维持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1 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凉山州蚕种场在现行蚕品种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发现“8字号”品种华系健康性有所下降,生种发生较严重;夏芳 ×秋白净度较差,茧形驳杂。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8字号”品种性状认识不够,在繁育过程中采用的标准与其本身的性状有偏差。

1.2 用种量增长较快小系建立跟不上,刚引进的几年精选深度不能保证。

1.3 盲目采用循环交配,导致原原母种过分杂合发生性状分离。

2 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维持种性采取的措施

2.1 全面掌握饲育蚕品种的性状特点,为维持种性奠定基础

家蚕品种的性状是遗传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养蚕之前,必须全面了解该品种的性状特点、饲育条件、选育标准及其性状的遗传特点。这样在培育过程中,就可根据品种的性状特点,给合本地的气象条件、桑叶叶质状况及饲育技术水平等,给予适合的培育环境和合理的技术处理,为保持种性奠定基础。凉山州蚕种场对现行品种近五年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参考三台蚕种场、南充蚕种场的繁育质量要求,对现行蚕品种的性状进行了再认识,及时调整了个别品种的繁育质量和温湿度标准。凉山州蚕种场“8”字号蚕品种的选育目标是兼顾茧质,偏重健康性选择,要求全茧量:春季 1.65g、秋季 1.55g,茧层量春季0.42g、秋季 0.4g,茧层率春季 25%、秋季 24%,四龄结茧率春季 88%、秋季 85%,四龄健蛹率春季 85%、秋季 80%;与此同时,为了预防生种发生,降低了 3~5龄的饲育温度,3龄 26℃,4、5龄 24.5~25℃。夏芳 B、秋白 B降低了茧层量选择标准,夏芳 B春季 0.38g、秋季 0.36g;秋白 B春季 0.36g、秋季 0.34g;3~4龄的饲育温度也比原来降低了 0.5~1℃。

2.2 严防混杂,保持品种纯正

在原原种繁育过程中,保持品种纯正至关重要,品种或蛾区间错乱混杂将导致品种性状、遗传结构的改变。因此,凉山州蚕种场在催青、饲养、上蔟、采茧、制种、浴种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注意防止品种混杂。从收蚁到上蔟采茧直至制种都严格分蛾区管理,做到各区编号、记载正确、详细,一区一张饲育区片,饲育区片随蚕 (茧)走;除沙、换箔、上蔟等操作过程必须正确对号;蚕网、蚕具不准混用;在给桑和数蚕的过程中,技术处理上都严格要求防止造成混杂。

2.3 建立原原母种谱系和档案制度,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谱系是原原母种继代过程中,小系内各代蛾区血缘关系及成绩表现的系统资料,也是谱系选择的主要依据。在繁育过程中,凉山州蚕种场详细记载各蛾区的孵化率、蚕期发育经过、病弱小蚕淘汰数。在种茧期,对各蛾区的四龄结茧率、四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重要指标的调查统计,力争做到适时调查,方法合理,统计准确,同时做好种茧选择工作,合理选留留种蛾区和个体。在详细记载各阶段的调查成绩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调查记载制度,并做好资料整理,建立每年每季各品种的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成绩档案,以备查阅和运用。

2.4 定期进行品系鉴定,对性状退化品种采取复壮措施

每 3~5年进行一次品系鉴定,每 2年对品种进行一次档案分析总结,随时了解品种遗传质量的变化情况。对种性退化的品种,及时通过引种,或利用秋季繁育原原种少的有利条件,采取扩大饲养蛾区数、四龄数蚕全保留等方式来扩大基因来源,以稳定其性状。在蛾区和个体选择时坚持“去两头,留中间”的原则进行选择,全茧量和茧层量长期通过集中度调查的办法来留选个体,对于茧形驳杂的夏芳在选留个体后,还要用眼观手触的方法再次进行个体淘汰,从而提高品种匀整度。蛾区选择坚持全茧量以平均值为中心、上下一个标准差,茧层率以平均值向下选;饲育蛾区全部剖茧调查其健康性,健康性从上向下选,并结合该场的气象和叶质特点,在春季繁育时偏重茧质和抗高温干燥环境性能的选择,同时兼顾体质;秋繁时偏重体质和繁育系数的选择,同时兼顾茧丝质。

2.5 增加饲育蛾区数,确保精选深度,防止近亲交配

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在培育原原种时,一般保持2~4个小系,每个品系每季都保持饲育蛾区数不少于 20蛾区,如原种繁育量太少的品种 (品系)则采取 4/4或 6/6的方式培育,不能少于 15区,以保证精选深度,同时又防止遗传基因飘失造成蚕品种性状的变异。在交配方式上,谨慎采用循环交配法,对性状稳定的品种继续采取传统的交配方式,对健康性较差的品种可以尝试部分采用循环交配,另一部分按传统方式交配,以便进行分析对比。母种交配方式采用异母号异蛾区或同母号异蛾区交配;原原种异小系交配。这样既能保持系统的纯正,又能减少近亲交配出现不良性状的机会,同时提高其后代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维持蚕品种种性的目的。

2.6 积极预防,严防生种发生

根据年度作业计划,严格控制饲养量,达到种叶平衡;在催青期和繁育过程中要加强温度管理,严格按标准执行,防止遭遇高温;在产卵初期用22°C保护 3~7天;加强制种期和催青期的选卵工作,制种阶段淘汰卵色不正常卵圈,越年种在卵色转为固有色 10~15天进行一次选卵,做好记载,以便出库催青时结合选育计划淘汰生种和再出卵多的母号;注意各龄期饲养时使用适龄叶,保证饲料质量,做好饲养过程中的选叶、给桑、匀蚕、扩座和补给桑工作;掌握好化蛹初期和蛹期的温湿度保护工作,防止温度激变;做好选蚕、选茧、选蛹特别是选蛾工作,坚决淘汰苗尾蛾;采种后及时送交保种室按技术方案要求保种。

3 抓好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种性维持的建议

3.1 隔年对原原母种进行缫丝调查,通过缫丝确定的丝质成绩来引导选原种工作方向。

3.2 努力净化桑园,力争选种用桑不再实行消毒,以保证蚕品种抗逆基因的表达,增强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达到维持种性的目的。

3.3 采用同品系异地、异季交配,减少继代次数,育种单位与繁育单位定期换种等技术措施来维持蚕种种性。

猜你喜欢

母种原种蚕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