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热病浅析

2010-08-15贾传忠山东省邹平县畜牧兽医局256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抗菌素热病猪群

王 群 贾传忠 (山东省邹平县畜牧兽医局 256200)

进入10月份,多数地区母猪及仔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对养猪业危害巨大。国家农业部通过病原检测认为2006年发生的高热病是变异的蓝耳病毒引起的疾病;国内有些兽医届专家认为高热病是一种多病原混合感染。2006年高热病流行以来,通过发病猪场的临床诊断,每个发病猪场情况不一,综合很多实例,向有关专家求教,专家认为:高热病是蓝耳病为主,并与其他病毒、细菌、支原体、血虫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此病以病毒病为主,一些细菌、血虫、支原体属于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其中,病毒病以蓝耳病毒为主,其次为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其它病原以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附红细胞体、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为主。

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1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体温突然升高至40~42℃左右,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眼结膜潮红;仔猪和育肥猪部分出现皮肤发红,首先是耳朵发红,然后是背腹部,最后是后躯,直到全身发红,有的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后躯较为严重,大小不一,末梢有紫斑状;呼吸困难,喜卧,有的咳嗽,流鼻涕,眼有分泌物,大部分猪有泪斑,粪便干结,少数腹泻;尿黄而少,有少部分拉血尿;病程一般4~7d,病程在稍长的全身苍白,被毛粗乱,后肢无力,粪便发干、尿发黄、消瘦,极度虚弱,常卧地不起,死前不能站立,抽搐死亡。

1.2 病理变化 猪死亡后耳朵、颌下、腹部、后躯发绀;肺肿大,变硬,呈橡皮肺;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变,肺出血,间质明显增宽,呈现间质性肺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淋巴节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脾脏肿大;有的病猪死后肝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状显土黄色,质脆;胃黏膜脱落,有出血、溃疡;肾脏肿大、瘀血,有出血点。膀胱常积有黄色或红色尿液,部分有黏膜出血现象。

2 治疗原则

提高免疫力、降低应激;做好细菌、支原体、血虫等继发感染的控制;严重者坚决淘汰,轻微者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1)做好猪舍内温度控制。(2)降低饲养密度,避免猪舍过度拥挤,减少热应激。(3)做好通风换气工作。(4)提高饲料营养浓度,满足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避免营养问题造成猪群免疫力低下。(5)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3.2 加强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可用复合醛按1:500倍稀释,全场带猪喷雾消毒,保持每周2~3次。进出猪场必须更换衣服和鞋子,同时注意消毒,尤其是要注意购猪车辆和人员的消毒。

3.3 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 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重点做好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口蹄疫等病毒性疫苗的接种,坚持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一头不漏。

3.4 做好药物保健 (1)母猪保健:产前1周至产后1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产仔当天注射长效抗菌剂10~15ml;(2)仔猪保健: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每头分别注射长效抗菌剂0.5ml、0.5ml、1ml;仔猪3日龄、10日龄每头分别注射血之源1ml;断奶后1周饲料中添加2种以上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连用7d。(3)育肥猪保健:在饲料或饮水中使用2种以上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连用7d。

3.5 杜绝霉菌毒素的危害 选用好的饲料原料,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养处理剂。

3.6 定期做好驱虫工作 3个月全场驱虫1次,可有效提高饲料报酬和避免因寄生虫引起的机体抗病力下降。

3.7 积极治疗 对已发生高热病的猪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1)发病期间用复合醛消毒液按1:250倍稀释带猪消毒1~2次/d,并将病猪隔离;(2)用药:使用蒽诺沙星、头孢类注射液分别肌注,1次/d,连用3~5d;(3)全群给药:饲料中添加2种以上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连用7~10d;(4)饮水给药:每吨水中加入2种以上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2 000g,连用1~2周。

猜你喜欢

抗菌素热病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浅谈“热病可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七 维护眼表菌丛,合理使用抗菌素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猪群亚健康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抗菌素用药情况分析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