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条猪市场检验鉴定技术要点浅析

2010-08-15夏志民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畜牧站131302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疹块出血点传染病

夏志民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畜牧站 131302)

在农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弄虚作假,把病死猪肉当成好猪肉卖,给检疫人员在判定和处理上带来了困难。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做到正确检验判定,合理处置,防止疫病传播,保证人畜健康,现就白条猪检验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白条猪肉检验的着眼点

检验白条猪肉既无生前对照,又没有头、蹄、内脏的综合判定依据,只能凭感观检验,所以着重以胴体的皮肤、淋巴结、肾脏、肌肉和脂肪、胸腹膜、脊椎剖面等方面来观察判定。(1)皮肤检验:检验皮肤有无传染病的特征(出血、充血、痘疮、黄染等)和一般病理变化。(2)淋巴结检验:检验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股前淋巴结和颈淋巴结。观察淋巴结有无肿大、充血、出血、化脓等病理变化特征,区别全身性或局部性疾病。(3)肾脏检验:检验肾脏大小、色泽形状、软硬,必要时用刀切开剥离包膜,观察皮质、髓质、肾盂有无出血、充血、淤血、囊肿坏死等变化。(4)肌肉脂肪检验:主要检验肌肉内颜色、弹性、有无出血、水肿、坏死、化脓,气味是否正常。切开股内侧肌、深腰肌检查有无寄生虫。注意脂肪的色泽、硬度。(5)胸、腹膜检验:检查有无出血、淤血,有无纤维素性物沉着与粘连,气味是否正常。(6)脊椎检验:主要检验脊椎剖面或断面有无出血现象。

2 白条猪肉检验鉴定要点

2.1 皮肤变化 (1)传染病猪肉皮肤变化:猪瘟皮肤病变:表现为渗出性出血。出血点多发生在颈部、腹部、四肢内侧,出血点大小不等呈圆形,边缘较整齐,点与点之间界限分明,色泽红,有时许多点可融合呈斑块,形状不规则,颜色变为深红色、紫红色或黑红色。出血严重可深入到皮肤深层和皮下脂肪,病程长者出血部位见黑色痂皮或坏死性变化。猪肺疫皮肤病变:典型病猪因败血导致整个皮肤潮红,一般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有分布不均的小出血点,出血点多的地方可融合成弥漫性出血,皮下组织有浆液性浸润或胶冻样渗出物。猪丹毒皮肤病变:分败血、疹块两型。败血型:初期在耳后、腹部、腹股沟等处出现鲜红色形状不规则的充血,病程长可融合为大面积弥漫性充血区。疹块型:皮肤可见方形、菱形、不整形红色、白色或黄色疹块。病愈的皮肤显灰黑色痕迹。(2)一般皮肤病的皮肤变化与传染病有明显的区别。常见的红斑性湿疹、丘疹性湿疹、结痂性湿疹、水泡性湿疹和皮肤炎,只限于皮肤表层和固有层有淡红色、红黄色斑点,不侵害深层,用刀容易剥离。

2.2 淋巴结变化 (1)传染病猪肉淋巴结变化:猪瘟:见淋巴结切面边缘出血,以大理石样花纹变化为特征。出血严重的,整个淋巴结是黑红色如黑枣样。纯型猪瘟淋巴结不肿或微肿。混合型猪瘟肿大,质硬。上述现象有时出现一种,有时三种同时出现。猪肺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红色或暗红色出血,常见淋巴结组织坏死。猪丹毒:败血型淋巴结,发生浆液浸润性软肿,切面多汁,呈弥漫性樱桃红色。疹块型淋巴结轻度肿大,常见质软苍白。(2)一般疾病淋巴结变化:多见外伤性造成肿大充血或出血。它不同于传染病的是多发生在体表或局部一侧,且多表现于充血或淤血,切面湿润样。

2.3 肾脏变化 传染病肾脏变化:猪瘟:肾脏皮质部贫血,皮质部和髓质部均有清晰可见深红色的小出血点。猪丹毒:败血型肾脏明显肿大 ,多见混浊肿胀。疹块型轻度肿胀充血,有时隐约可见出血。猪肺疫:肾脏肿大暗红色充血。一般肾脏疾病也可引起肿大、出血和炎症变化。

2.4 肌肉、脂肪的变化 肌肉主要检查寄生虫(囊虫、旋毛虫)与肉质的新鲜程度、如肌肉颜色深暗发红,证明肌肉血液沉淀不是死猪肉,便是有病濒临死期放血不良所致。肉尸有异味多系病态。如有尿臭味的可考虑尿毒症,有特殊气味的,可能生前有病服用过有异味的药物,观察脂肪颜色,注意黄疸症。

2.5 胸腹膜变化 胸腹膜有无出血、淤血可辅助判定是否有传染病。观察胸腹膜有无臭味可参考肉品是否腐败变质。

2.6 脊椎的变化 脊椎骨出血、淤血是猪瘟或其它败血症的标志,可以综合判定处理。

猜你喜欢

疹块出血点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防治
Mutually Beneficial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