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格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0-08-15宋明珍李荣普胥秋红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农技站农技乡镇

□宋明珍 李荣普 胥秋红

农技人员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搞好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出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水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格县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县34个乡镇和县农业局有专业技术人员83人。目前,平均1614名农业人口拥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仅2008年,全县农技服务者系统共引进各种作物新品种63个,承担试验示范项目63个,面积2 013.44亩,推广种植马铃薯9.6万亩,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05期,培训35 620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0 370份,实施完成了“民族地区增粮增收”、“省级农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民生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一个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示范户为样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职能职责模糊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受乡(镇)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双重领导,农技人员不得不听从乡上的行政调度,农业局几乎只有职称评定唯一的权利,不能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大多数乡镇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做包村包组、催粮催款、计划生育、出纳文书等工作,业务工作无时间抓,有的几乎放弃农技工作,致使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非农技推广职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技事业发展萎缩。

2.乡农技站编制被挤占、挪用 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技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工作,且多站在一起办公。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乡镇机改后实行竞争上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因无岗位,去竞争其它非本专业的岗位,而农技岗位又让非本专业的人员,甚至是工人上岗,这些上岗人员由于不懂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占了农技岗位编制,做的却是乡上的杂事。有的乡农技人员提拔、调离后占用了编制,形成了在岗不干活,在编不干事的现象。

3.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条件坚苦,待遇低,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2009年实行公务员津贴后,农技人员的工资和公务员相比是天壤之别,不公正的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农技推广经费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不佳,使其根本不安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想方设法调动、转行。

4.乡镇农技推广站的资产被平调、侵占 1999年后,我县采取国家、州主管部门及农技站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修建了部分乡镇站的房屋,6个乡镇站有住房,有技物配套的农资销售门市、办公室、仓库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乡镇占用农技站原有的门市、库房等,有的乡镇要农技站上交创收款,或是将乡镇的例行开支打入农技站,有的乡农技站并入服务中心后,创收也并入中心,乡农技服务体系资产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5.农技推广手段比较落后,推广力量薄弱 一是农技推广手段仍停留在“一把尺子、一根绳子”上,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来完成,农技推广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硬件建设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基本的试验、监测、培训等条件,检验检测仪器还是空缺,常规性面上工作指导难到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网络技术的推行更无法进行,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仍需提高。二是农技推广人员少,有的乡根本无农技人员,而且在职人员大多老龄化,出现推广人才断层现象。有的地方农技推广体系则面临“线断、网破、人未散、心散”的危险,技术推广也存在“上头热,下头凉,田头死”等现象。

二、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也是农业部门的前沿阵地。无论是“三农”工作,还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执法监督都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来承担。所以,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普格县少数民族地区,更要有一个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服务体系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还要出台有利于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的措施,切实保证在岗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用在农业服务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技队伍的专业素质 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和知识更新。“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因而相关部门应制定培训、学习规划,对现有人员通过进修、函授、在职培训等,不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二是完善用人制度,把好进人关,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对农技推广机构的从业人员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或通过有关部门的从业资格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聘用。逐步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以岗定人、持证竞争上岗、以岗定酬的用人机制,做到非专业人员不入。已在职的人员要求限期学习,取得本专业大专以上文凭,以保障和提高农技队伍的基本素质。三是大力开展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提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党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适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体系 农技推广是公益性事业,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财政应逐年增加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建立农技专项资金,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以改善农技推广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推广手段,为农技人员创造基本的试验、监测、培训等工作条件,增强服务功能。

4.积极稳妥地进行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实施高效管理 一是县级执法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二是县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技中心建设,使其成为上下联系的桥梁和枢纽,保证专业人员比例在80%以上。根据地方经济特色、生态区域和产业结构特点,组建主要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的跨乡镇的区域性专业站,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财、物权,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按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及布局,合理调配技术力量和投入,使全县技术力量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使乡级机构真正履行农技推广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农技推广工作的推广效果与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因而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尽量提高技术人员福利待遇。对在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上优先考虑,破格晋升,改变目前“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的现象。

6.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新路子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科研院校联姻,充分利用其科技成果,创办科技示范园,将新的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新型的农技推广培训基地,直观展示农业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让农民亲眼看到农业科技的作用和生产潜力,激发农民主动应用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尽快建立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建立网上专家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让农民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农业生产、管理、市场、科技等信息,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增产增收。三是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应在搞好技术服务的同时,继续坚持走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坚持技术服务和物资服务两手抓,发挥自身优势和技术专长,拓宽服务领域。服务目标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领域要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做到产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帮助农民销售,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协会组织,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农业局 615300)

猜你喜欢

农技站农技乡镇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微观三农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贴心服务只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