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旱育保姆育旱秧de潜力与发展对策

2010-08-15郑常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床土再生稻中稻

□郑常华

隆昌县地处川东南浅丘区,主产水稻,水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现有耕地46万亩,其中,田 3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2%。水稻生产以中稻为主,有蓄留再生稻的历史习惯。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我县自2001年开始引进试验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经不断探索和创新,目前已具一定规模。多年实践表明: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是我县取代水育秧密植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为加快水稻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应用步伐,进一步挖掘增产、增收潜力,促进我县水稻生产再上台阶,现对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明显优势与应用潜力和我县加快应用步伐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作如下讨论。

一、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明显优势与应用潜力

1.秧苗素质好,能提高中稻产量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植株矮健,根系发达,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明显增多等显著优势,能进一步提高中稻单位面积产量。

2.杂交中稻成熟期提早,能提高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使杂交中稻齐穗和成熟期提早2~3天的显著优势。成熟期提早,有效地延长了再生稻出苗至安全齐穗期的宝贵时间,同时,有效穗数的明显增加,又为再生稻早出苗、多出苗提供了更多健壮母桩数量。因此,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能够促使我县再生稻高产区域继续北移,并能进一步提高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3.具有“五省”优势,能减少农户投入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省种、省肥、省水、省秧田和省工程的“五省”优势,能进一步减少农户投入。据县农技站核算: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每亩育秧成本为23.2元,比水育秧方式减少11.3元,本田节省肥料折款5.7元/亩。

4.具有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据2008年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亩平均中稻产量为530.3kg,比水育秧增加62.1kg,增长13.3%,按市场价1kg稻谷1.40元计算,亩增加收益86.9元,同时,节省育秧本田肥料款16.0元/亩。并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亩再生稻产量可达88.9kg,比水育秧增加34.3kg,增长 62.8%,还可增加收益 48.0元/亩。因此,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水稻种植效益能进一步提高。

二、我县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步伐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1.气候条件较好,但也有不利影响

我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均降水量为1 049.1mm,日照时数1 204.8小时,平均气温17.5℃,能满足我县中稻和再生稻生长发育需要。其中,年均温变幅16.8~18.2℃,比较稳定;日温≥10℃的初日是3月5日,持续日数268天,积温5 608.1℃,≥15℃的初日是 4月 3日,持续日数207天,积温 4 788.7℃。因此,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需要适期早播和中苗早栽的温度条件完全具备。但是,春季低温寒潮与干旱频繁、夏季洪涝与干旱交替和常有秋绵雨的气候特点,对水稻生产也存在不利影响,尤其是秋绵雨对再生稻生产威胁较大。

2.适宜育秧基本条件的土壤多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要求育秧床土的pH值在6.5以下,才能发挥应有优势。我县酸性土壤(pH>5.5)及微酸性土壤(pH>5.6~6.5)面积为 2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1%,其中,酸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27.82%;虽没有碱性土壤(pH>8.6),但微碱性土壤(pH>7.6~8.5)面积也有10.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67%。但也有部分土壤需经进行技术处理才适宜进行育秧。因此,我县适宜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基本条件的耕地面积大,所占比例多,分布面广。

3.点多面广,已具一定规模,但也不足 我县已对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进行了连续不断探索、创新,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和应用面积都已具一定规模。全县18个乡镇(镇)的 367个农业村、3 087个社都有示范成功的典型农户及高产田块,2007年示范农户已达8.1万户,占全县农业户数的43.04%。因此,已有部分农户能够掌握和应用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部分地区和农户在应用过程中,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较差,导致出苗率偏低,成秧率不高,影响了增产、增收优势的发挥,成为我县加快该技术应用步伐的一大障碍。

4.水稻生产现状与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栽培要求基本吻合,农户易于接受 据县农技站调查,2005年,我县中稻密度仅1.28万窝/亩,纯氮用量9.6kg/亩,分别比水育秧规范化栽培要求低14.7%和10%左右,与水育规范化栽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但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栽插密度和纯氮用量均应比水育秧规范化栽培少10%~15%。因此,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适合我县水稻生产现状,广大农户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继续完善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和运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优势与增产、增收潜力,积极稳妥地大力发展应用面积,是我县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步伐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步伐的具体对策

1.床土必须培肥,一般不需调酸 稻草等有机物质腐熟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与稻苗和土壤中的硅结合,能提高根际有效硅含量。秧苗大量吸收硅后,既能增强抗寒力,又能阻止亚铁离子、锰离子等进入秧苗体内危害植株。同时,有效硅含量的增加,还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土壤的效磷的含量。据县农技站床土培肥与不培肥对比试验,床土培肥处理,不仅秧苗素质更好,还提高了成秧率5.8个%,产量增加42.3kg/亩,增长 8.7%,因此,床土必须进行培肥。但在低温情况下,稻草等有机物质的腐熟分解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时间,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而微生物活动的最适酸碱度为4.5~6.5。因此,苗床地必须在头年秋、冬季及时施入足够的稻草、粪水等有机物质,土壤酸碱度在6.5以上的,还需及时进行调酸处理。但调酸工作难度大,稍有不慎,还容易造成不良影响。2002年度全县在大力提倡选用蔬菜地和老秧床等黄泥壤土作苗床地及培肥时增施过磷酸钙的前提下,普遍未实施床土调酸工作,仍取得了显著增产、增收效果。上述情况说明,我县实施水稻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只要选择蔬菜地和老秧床等黄泥壤土作苗床地,就可以不实施床土调配工作,但必须于播种小春前及时将足够数量的过磷酸钙和稻草、粪水等有机物质施入苗床内,不但能达到应有效果,还能进一步简化程序和减少农户投入。

2.必须适期播种 旱育稀植的秧苗抗寒力增强,因此可以提早播种期。但是,过早和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旱育稀植技术的优势发挥。据县农技站旱育秧和水育秧不同播期试验:与大面积相同的3月10日播种,虽成秧率正常,比同期播种的水育秧增产16.23%,但在旱育秧中产量列未位,比居首位的3月5日播种减少14.42%。因此,我县旱育稀植技术的最佳播种期应是3月5日前,可比大面积水育秧提早5天左右。

3.增盖平铺地膜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育秧容易出现因底水不足,播后遇晴天高温而发生的炕种、炕芽问题。即使补水,出苗也不整齐,并且实施难度较大。据县农技站多年示范,在播种后增盖一层平铺地膜具有比单盖拱膜提早4天出苗、成秧数量增加15.6%、整齐度提高34.7个%的显著优势。因此,应大力推行在播种后增盖一层平铺地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成秧率和整齐度,促进水稻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有面积的迅速增长。

4.加强苗床管理 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显著优势是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因苗期大肥、大水入床,造成根系下扎、地上部分徒长而影响秧苗素质。同时,鼠害伤苗和过早揭膜炼苗而造成冷害死苗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整个育秧期间,不能大肥、大水入床,揭膜炼苗时间不能早于二叶一心,炼苗后,必须日揭夜盖,防止雨水淋透苗床。同时,必须加强灭鼠工作,控制鼠害损失,确保成秧率。

5.同步发展再生稻 我县再生稻产量不高、蓄留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发苗至安全齐穗的时间短,尤其在偏北区域更严重,导致穗大粒多的倒三节以下节位的再生稻结实率低,遇秋季气温偏低年份,蓄留成功率极低。比如1993年全县蓄留面积14.3万亩,成功率仅47.4%。因此,在推广普及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杂交中稻具有早播、早栽、早成熟和有效穗数多,能提高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特点,大力发展再生稻,促进我县再生稻蓄留收获面积的进一步增长。

此外,我县要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应有步伐,还必须坚持每栽1亩大田应备足34m2苗床地,播前施足底水,播种时对床土及时进行消毒,预防立枯病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总之,只要继续完善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增产、增收潜力,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就能在全县普及推广。同时,利用杂交中稻成熟期提早3~5天的显著特点,大力发展再生稻,就能完成20万亩的再生稻计划。按现有水稻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达到的中稻产量463kg/亩,再生稻133kg/亩计算,全县水稻总产量就能达到 20万t以上,比现在增加 3万 t,水稻生产就能再上台阶。

猜你喜欢

床土再生稻中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蔬菜育苗中的不正常现象发生原因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
基于沼渣的育苗基质配方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