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四川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0-08-15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套作豆苗行距

□张明荣 吴海英 于晓波 梁建秋

在国家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我省套作大豆发展迅猛,2009年播种面积达480万亩,2010年播种面积将突破500万亩。2010年3月初至5月下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危害,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病虫害较重,产量品质受到较大影响,小麦成熟期比正常年份延迟,对大豆播种形成一定影响。6月上旬至下旬正值全省大豆大面积高产播期,针对2010年低温多雨、土壤湿度饱和,播种难度较大,建议采取精选豆种、理沟排渍、抓住晴天抢墒抢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精细田间管理等一系列增产技术措施,确保2010年四川全省大豆丰产增收。现提出指导性技术意见如下:

一、选用高产良种

玉米套作大豆,选用主茎发达、抗倒力强、粒大、中晚熟或晚熟、耐荫性强的大豆品种,如南豆12、贡选1号等。秋大豆选用南豆5号、南豆8号、浙春3号等特早熟、早熟类型品种。

二、在高产播期范围内抢时抢墒播种,确保大豆高产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我省套作大豆的高产播期,据气象部门预报,这段时期降雨天气较多,因此必须抓住晴天抢墒抢时播种。对一些地势低洼,易形成积水的田土,应采取理沟排渍措施,以利于及时播种和豆苗正常生长。旱地秋大豆高产播期是7月中下旬,稻田秋大豆应在早熟稻及制种稻收获后抢时播种。

三、严把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1.精选豆子,确保豆种质量 播种前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害和虫口的大豆种子,剔除烂粒、小粒、秕粒、霉粒和杂质。选微风晴朗天气晾种1~2天,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2.免耕种植,细土盖种 多数农户小麦穗收后,秸秆直立在土中,只有少数农户割掉秸秆。这两种情况均可免耕播种,既可抢农时,也可以节省劳动力。盖种时将挖窝的土壤细再盖种,由于土壤湿润,雨水较多,可适当盖浅些,有利于豆种快速出苗。

四、合理密植

1.玉米套作大豆 双三O(1尺=33cm,下同)麦 /玉 /豆”模式,行距0.5m,窝距 0.33~0.4m,亩植密度 6000~8000株;双六尺“麦/玉/豆”模式,行距 0.5m,窝距 0.33~0.4m,亩植密度5000~6000株;双三 O“ 麦/玉 /豆 +苕”模式,行距0.5m,窝距0.33~0.4m,亩植密度4000~5000株;双六尺“麦/玉/豆+苕”模式,行距 0.5m,窝距0.33~0.4m,亩植密度3000~4000株。

2.夏大豆净作 行距为0.5m,窝距0.33~0.4m,亩植密度10000株左右。

3.秋大豆净作 行距0.33~0.4m,窝距0.2m,亩植密度24000~30000株。

五、增施肥料,培育壮苗

底肥以人畜粪和磷肥为主,一般亩施人畜粪水30~40担(1担50kg)、过磷酸钙25~30kg。播种前将人畜粪施于窝中,磷肥施于窝旁。看苗酌施提苗肥,在一般情况下,豆苗长势好,叶色嫩绿就不施提苗肥;若豆苗长势弱,叶色黄淡,一般亩施尿素4~5kg作提苗肥;对土壤瘠薄豆苗长势较差的地块,在初花期亩施尿素3~4kg作保花增荚肥。

六、田间管理

1.加强根腐病的防治 2010年入夏以来我省遭遇了持续降雨气候,土壤湿度大,容易导致根腐病发生,因此各地要加强对根腐病的防控工作。防治方法:种子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大豆植株发病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或对水稀释400~500倍)喷雾茎根部防治,每隔 7天喷雾1次,防治2~3次即可。另外,植株发病时应及时拔掉病株,远离豆田埋掉。

2.加强豆秆黑潜蝇等害虫的防治豆秆黑潜蝇是四川大豆的重要害虫,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必须重点防治。防治方法:苗期作为防治重点,分别在2~3叶期、5~6叶期、花期防治。豆秆黑潜蝇的防治应特别重视对成虫的防治,兼治幼虫。在成虫盛发期使用菊酯类农药加50%辛硫磷,亩用量50~70ml进行防治。由于豆秆黑潜蝇成虫具有迁飞性,喷雾防治应从四周向中间进行,同时对5~10m内的相邻作物也要进行防治。

3.确保苗齐 由于我国对生态环境实施了重点保护,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飞鸟、野兔、野鸡数量剧增,对大豆生产形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大豆幼苗期及鼓粒至成熟期,必须加强防治工作。防治方法:在幼苗期及鼓粒期用一闻避300~4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采用在地里插稻草人、旗杆等土办法进行防治。

4.控旺防倒 套作大豆幼苗生长在玉米林中,在高温高湿荫蔽的生长条件下(特别是双二五、双三O窄行带模式),豆苗长得又细又长,很容易倒伏。因此,大面积生产上应加强化控防倒工作。化控方法:每亩用20~40g优康(5%烯效唑)或50~80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50~60kg或40~50kg稀释后在2~3叶期或分枝期,均匀喷施其叶片。对盛花末期长势较旺的田块可摘顶心(打去7cm顶尖)或摘掉部分叶片控制旺长。

5.按压玉米叶片,亮出大豆幼苗

玉米进入后期成熟阶段,产量基本形成,但要等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能收获拔秆,对大豆幼苗荫蔽严重。因此,为了尽量减轻玉米对大豆荫蔽形成弱苗的影响,应将靠大豆厢边的玉米叶片按压下去,亮出大豆幼苗。

6.抢收玉米,清除杂草 玉米秸秆会直接影响大豆的通风透光性,成熟后应及时抢收玉米并铲除秸秆和田间杂草,避免与大豆争光、争水、争肥,以利大豆通风、透光,确保大豆的正常发育。

7.及时收获,科学晾晒和脱粒,确保豆子质量 冬大豆成熟期在10月下旬,这段时期雨水较多、气温较低,豆子容易霉烂变质。因此,大豆荚达到9成熟时就应及时收割,收获的豆秆去叶后捆成小把挂在通风遮雨的地方或薄薄地靠放在屋檐下的四周或屋内的墙边,使其后熟晾干。选晴天及时摊晒脱粒和晒干种子,确保豆种质量。

(通联: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 637000)

猜你喜欢

套作豆苗行距
割豆苗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